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朗读的有效方法

2016-07-08 21:57叶慧慧

叶慧慧

【摘要】 语文新课标里提到: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整体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朗读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也是占着一方重要领地的。作为教师,我们不但不能忽略它,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努力突出朗读水平的重要性。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法是可行的。第一,扫清朗读障碍。第二,泛读与跟读。第三,角色朗读,寄教于乐,激发兴趣。

【关键词】 朗读水平 扫清阅读障碍 泛读与跟读 角色朗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7-038-01

0

朗读就是把有形却无声的文字变化成无形却有声的表达。语文新课标里提到: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整体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朗读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也是占着一方重要领地的。作为教师,我们不但不能忽略它,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努力突出朗读水平的重要性。

但是,对于农村的中学生来说,他们的朗读情况真是一片凄惨,想提高朗读能力真是举步艰难。造成这种现象,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首先,条件限制。农村落后的教育条件,无法满足学生更多的学习要求。教育设施跟不上,多媒体平台的运用少之又少。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我们农村的中学生很难像城市的孩子那样,想要网上学习,马上有电脑,想要带个Ipad回学校进行小组学习,家长马上送来。这样,我们的农村学生不能随时随地地接受外界信息。另外,学生手头的书籍十分少,除了学校发的教科书,基本很少有其它的课外书籍。最后,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在学习上农村学生比较腼腆,也容易缺乏自信心。比如,你找个学生来朗读一篇文章,可能他很想读,但是又怕读不好,怕被同学笑话,所以读起来就心惊胆战的,或者干脆放弃朗读。长久下去,他们的朗读能力能提高吗?他们的学习成绩能好吗?所以,开展探究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朗读能力水平的工作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我认为以下几个方法是可行的。

第一,扫清朗读障碍。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把里面的生字、生词查清楚读音,弄清楚意思,理清文章的脉络布局,这样方可确保畅通无阻地朗读下去。如果这一步工作做不好,朗读训练难以开展下去。你试想,一篇文章读着读着,突然遇到一个“拦路虎”,声音是不是就卡住了,解决了这个“拦路虎”之后,再读着读着,又来一个障碍,朗读又被迫停下来。这样的朗读,你觉得有意思吗?朗读能力会提高吗?我们农村的中学生相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基础稍微薄弱一点,知识量也相对少一点,所以想要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首先要扫清朗读障碍。

第二,泛读与跟读。世上的天才与神童不是处处都有的,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无师自通,自学成才。学习上,我们需要良师,需要模范。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在练习朗读的时候,更需要如此。农村的教育设施比较落后,很难普遍使用多媒体平台,用多媒体进行听读,让学生有一个模范去学习跟读。那么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在课堂学习中以正确的朗读方式给学生范读。做到朗读时读准字音,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做一个良好的带头模范作用,在朗读上给以学生积极的影响。而我们的学生在教师范读的时候,就要侧耳倾听,慢慢体会,并且要试着去跟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味道。比如季羡林的《听雨》,“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教师带着感情去范读,听雨的那份喜悦与欣然会慢慢地感染学生,在这种美的熏陶下,学生就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朗读语气和方式。如果每节语文课都进行这个环节,那么学生的朗读能力肯定会有所改进的。

第三,角色朗读,寄教于乐,激发兴趣。在教学中,很多语文老师对于学生不喜欢朗读,甚至害怕朗读感到一筹莫展,无计可施。上课,请学生主动来朗读课文,没几个人举手的,真是沉默是金啊!其实游戏娱乐是所有学生的天性,一提到玩,所有的孩子就起劲了。我们不妨采取角色朗读的方法,把朗读放在表演中,把朗读当成是一场有趣的游戏,这样会大大地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可以多找一些适合角色朗读的文章让学生表演朗读,看谁读得最符合人物性格特征,谁读得最符合人物角色的语气,权当是在演戏一般。人物角色随学生任选,有些学生朗读能力好的又大胆的,可以让他试着朗读对白多的内容,有些学生朗读能力差一点性格又害羞的,可以让他试着表演对白少的角色。做到人人可表演,个个爱朗读。比如在学习《孙权劝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啦。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读出孙权劝说吕蒙认真学习的耐心,可以读出吕蒙前后的变化,也可以读出鲁肃“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惊讶与赞许。又比如在学习《羚羊木雕》的时候,“我”“芳芳”“爸爸”“妈妈”“奶奶”“芳芳的妈妈”,这些角色的对白都可以角色表演来朗读。让学生的朗读训练在一片欢声笑语当中进行,不是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吗?是不是使学生更爱朗读了呢?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朗读水平是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学习语文,更加地热爱学习,作为教师,我们因该努力帮助他们扎实语文基础,积极培养他们的语文朗读水平,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欢快地畅游。

[ 参 考 文 献 ]

[1]张洁.近十年语文朗读教学研究评述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秦文澄.加强朗读,培养学生语感能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