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是人才市场中最具活力与挑战的阶层。职业经理人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经营管理企业,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巨大的挑战,使职业经理人成为既具有风险性,又令人非常向往的特殊职业。
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尝试,在企业内部大力推动竞争上岗,如今国务院国资委已将中央企业经理团队成员选聘的市场化程度推进了一大步。然而,在实践中最大的问题是,总经理甚至其他经理团队成员直接由上级党组织任免,中央企业经理团队成员选聘主体仍然存在着错位和越位问题。这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存在明显的冲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面对新时期深化国企改革的要求,国企迫切需要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国际化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来应对变化。
今年备受瞩目的国资委实施的“十项改革试点”中,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就是其中之一。在集团层面约占三分之二的中央企业建立了规范董事会,以及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试点之后,这就为加快推行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打好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首先应该将竞争性行业和非竞争性行业区别开。如果是竞争性国企,完全可以由董事会在市场上选聘合适的、懂业务的、负责任的人来做总经理。这样做可以使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有了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即使是主管部门从干部队伍中挑出来的人选,也要到这个市场上去比拼。职业经理人的专业素养、以往业绩以及个人信用等,市场都是有公开记录的,这样就使国企选人用人有了较可靠的保障。
职业经理人制度还有效解决了激励问题。在体制内,薪酬低了不符合行业水平和国际标准,对经营者缺乏激励甚至会激发怨气;而薪酬高了,容易造成职工不服并引起同级别党政干部侧目。而如果选聘职业经理人,这个问题就会被改变。
还要特别指出的是,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与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并不矛盾。关键在于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市场竞争需要的选人用人机制,而且要使这个机制与党管干部在体制、制度等各方面对接。这种对接不是消耗效率的叠床架屋,不是企业的异质因素,而是统一同步的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