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帅
围绕市场份额竞争,优步(Uber)和滴滴出行(Didi Chuxing)展开了新一轮烧钱大战。
6月16日,滴滴出行宣布完成了新一轮总额4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投资方包括Apple、中国人寿及蚂蚁金服等。腾讯、阿里巴巴、招商银行及软银等现有投资人也都参与了本轮融资。同时,滴滴出行还宣布将发债28亿美元。
在此之前,优步已经在本月初宣布获得沙特阿拉伯的35亿美元投资。这家美国公司也在准备筹措高达20亿美元的债务。
滴滴和优步之所以又一次燃起烧钱大战,除了争夺市场份额,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够“赢者通吃”。在互联网领域,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如果不能占据行业前三,未来的命运不是被市场淘汰就是被赢家并购,这一点滴滴和优步心里都很清楚。
像所有类型的市场一样,叫车服务依赖流动性:谁的应用能吸引更多乘客和司机,市场参与者快速找到匹配的机率就更大。如果司机等待客户的时间更短、载客赚钱的时间更长,他们就更有可能接受每单更低的车费,进而吸引更多乘客。所以为了扩大规模,滴滴和优步在融资扩张上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滴滴的方式是尽可能多的与投资者接触,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投资机构认可滴滴出行的商业理念,都有合作的空间,这种思路很像张仪的连横战略。
此前,滴滴总裁柳青就曾表示,滴滴一直在寻找像腾讯和阿里巴巴这样的战略投资者。移动出行领域刚刚起步,中国市场的渗透率仅为1%。尽管空间巨大,但并不是滴滴自己就能单枪匹马做成,能带来最大战略价值的合作者才是滴滴想要的。
相比之下,优步的资本玩法更像苏秦的合纵,走国际路线。在获得沙特基金的投资之后,优步的G轮融资总规模至少60亿美元,公司估值增至625亿美元,稳居科技业公司估值榜首。
在北美洲,优步似乎已经甩开了Lyft等表现平平的对手,成为了胜利者。赢得这场战争所付出的代价并不是特别昂贵,尽管付出了培养市场所需要的补贴,但据熟悉优步财务状况的人表示,该公司当前仍握有110亿美元的现金。
而在中国,滴滴已经一家独大,它一天最高能接1400万单,背后的出行大数据被各大汽车公司和相关企业所看重,毕竟越了解乘客习惯,就越能更好地预测接下来的需求可能出现在哪里,进而以更高效率运营整个网络。
所以北美的优步和中国的滴滴在国际市场决一高下是迟早的事儿,和哪个投资人联合,采取何种烧钱策略,对两家公司的未来都至关重要,双方的终极目标都是要搭建覆盖全球的移动出行平台。
至少在中国,优步的入侵势头并没有想象中顺利。以拓展二三线城市为例,优步中国到7月,其业务将覆盖60个城市,计划今年扩大到100个城市。而滴滴出行已在中国400个城市为3亿用户服务,仅去年就完成了14亿元订单,并已在其中200多个城市实现盈利。
滴滴的短板在国际市场,这一点优步更胜一筹。目前,优步至少已经进入全球70个国家400个城市。而滴滴也正逐步扩张全球版图,去年投资了东南亚最大打车应用Grabtaxi,随后投资美国分享出行领域的知名应用Lyft,接着投资了印度最大搭车服务公司Ola。
但在投资人眼中,不管是滴滴还是优步,他们更看重全球打车服务市场的整体增长,而这个市场可以容纳多个玩家。所以,一些投资人不仅投了滴滴也投了优步,比如中国人寿、高瓴资本、老虎基金和京东。
在竞争尚处于初级阶段、多座城市的市场份额仍然有待争夺之际,初创企业在补贴上烧钱完全是理性之举。但现在人们更关注的是,在这场大规模的融资较量背后,滴滴和优步如何布局未来的移动出行平台,这或许是决定两家公司未来命运的关键因素。
此前,滴滴资深副总裁陶然曾表示,此轮融资滴滴将用于继续发展技术,包括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方面。业内推测,滴滴很可能在前沿技术方面获得更多支持,比如投资滴滴后,苹果不但能扩大自己地图应用的影响力,也能为苹果将来的无人驾驶汽车提前做好数据准备。而在这个领域上,优步并没有更新消息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