煦叨叨
N年前,参加某车企在东方明珠的新车上市发布会,作为媒体中的一员,姐收到“请着正装”的请柬。身为屌丝,姐遂百度了N次“旗袍算不算正装。”后来,当姐身着大红旗袍、脚踩金色高跟鞋和诸多穿着T恤、仔裤的媒体老湿们共乘一艘游船时,姐跳江的心都有……
几周前的某车企发布会,据说有个冒充记者签到的“会虫”被现场揭穿、“抢单”未遂。公关公司如何识破暂不细述,但据说该“会虫”居然穿着西服套装去签到,这完全是对所饰演角色缺乏研究的外行才犯的低级错误。当骗子都这么不职业、不专业、不敬业,也难怪失手。赝品!差评!
上述两个真实的段子告诉我们一个硬道理——媒体们自带一种气场和腔调,简称“端庄”,即要端着架子,还要装得了那啥。这里涵盖几个层面:西服格履、满身一线品牌,绝不是媒体风格;要自带一种低调到尘埃、深藏不露的霸气,你看人家电视上视察的人,普通蓝夹克却能指点江山,这就叫气势;再有,必竟是文化人,要注重精神人文方面的内涵,腹有诗书气自华、“出口就是章”是必须的。
或许因为汽车产品高大上,汽车圈的媒体老湿们在“端装”上往往技高一筹。都市报社开大会,着装略夸张、戴着耳机、甚至背着铲子做饰品的,是文娱记者;无论男女着装精致、男士兰花指频出的,大体是时尚记者;运动服,短裤,体育记者;跑热线和社会新闻的记者,请脑补一下每天在地铁中尚未完全睡醒尚未洗漱又快迟到的匆忙路人。
相比之下, 汽车、房地产、金融、IT行业的媒体老师们虽略有雷同但实则大不同。以汽车和IT记者为例,讲几个真实的故事。有一次,某IT企业开发布会,老总上台讲话,讲完之后,自己下去转了一圈问“麦克风给谁”。还有一次,某互联网行业大佬说请媒体们开个午餐会,然后,就真的是一人一个三明治、一杯咖啡,在会议室里“喷”了起来,从自己和对手的撕逼战术到敌人的八卦内幕,然后顺便说说公司战略,稀的干的都有的,大家玩得好开森。
IT行业老大名星脸多,马云、周鸿(注:那个一字敲不出来)、张朝阳……好像出镜率都灰常高,甚至偶尔还要到娱乐版面上走一遭;着装上,T恤、仔裤已是标配,穿西装似乎成为好不讲究的事;至于内幕、挖料,问问竞争对手甚至和老总们聊聊全有了。
和IT行业相比,汽车圈则显得,哇,好“高大上”噢。发布会上武装到餐巾纸这事已经不必说了,请一线名星名媛这事在汽车圈里也不够引尖叫了,这么说吧,现在就算是发布会现场跑来只马、飞来条龙,都没几个老湿愿意发朋友圈。
到了采访环节,汽车行业更显得老道谨慎,话术满满、套路多多,你抛来什么问题,基本上都可以用,“树立……行业的标竿”,“重新定义……”“创新、价值、客户为中心”来回答你,直到你无语。
说这么多,让我们分析一下,汽车圈为何如此“端装”呢?
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车、马,自古以来就是装逼、充门面、造气势、附风雅的利器,无出其右。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李煜的《望江南》中,“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车如流水马如龙”一句,将南唐上苑凤舆鸾架,车盖相连,前后连绵数里的盛大景象,表露无疑。
回到现代,开好车也是炫富的必备利器。国产偶像神剧,富二代撩妹时,都是开着奇瑞QQ嘛。你看《太阳的后裔》里,男主、男二坐在自动驾驶的车上分别把妹,有多带感。
在自显身价这点上,房地产显然替代不了汽车。你往桌上拍把房子钥匙,谁知道是“玫瑰园”、“王府大院”还是四线郊区小平房啊?
再加上,好车容易和品质生活、成就梦想、个性张扬结合在一起,是一件极有格局、有品味的物质载体。有个段子说,“我一直梦想着,自己戴着墨镜,驾驶着一辆法拉利纵横驰骋。在多年的不懈努力之下,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一半——我拥有了墨镜……”
再有,汽车行业体量都很大,新建工厂、销售业绩动辄过百万、建店投入亿元起价……这些令人深感目炫。
所以呢,对总穿梭于汽车品牌,逢新车必亲自试驾和车企老总频频“对话”,且参加发布会全程豪华体验的媒体老湿们来说,很容易有一种剧情代入感,好像身处一个江湖,资产也得以重组一般。也就是说,我和我的圈子,很容易互相塑造。
相较于汽车,互联网等新生领域,一个点子就可能把草根推上富豪榜,一个风口就能把猪吹上天;个人、公司的估值瞬间万变,这也使得互联网圈子中,更易于彼此平视。在希望和运气面前,每个人都有些相似,毕竟大家都屌丝过。
但在汽车领域,很多品牌都是百年老店,企业也是传统重工业,很容易论资排辈,每一步进阶都是算数的,虽然并非阶级固化,但也有些像“打小怪兽”一样,进阶不易,此时不装更待何时。所以,在“端装”上万万马虎不得。
这种阶级层次感,渗透到汽车媒体里,也同样适用。除媒体本身的平台和影响力之外,媒体老师个人的品牌价值、话语权影响力,也差异很多,甚至有人称汽车圈是最讲阶级的媒体圈。或许也有那么一点点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