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79例临床疗效分析

2016-07-08 10:00赵卫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广州510800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手足口病临床疗效

赵卫(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 广州5108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79例临床疗效分析

赵卫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广州510800)

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7月于我院儿科就诊的确诊为手足口病患儿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A组(79例)和B组(81例)。B组给予抗病毒、抗菌药物及解热镇痛、补液和局部患处外敷西医综合治疗。A组在B组基础上给予抗病毒汤剂治疗。比较两组发热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A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B组(P<0.05)。A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病毒汤剂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确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足口病;抗病毒汤剂;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疗效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多由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两种病毒所引起,临床多以发热及手掌、脚掌、口腔等皮肤黏膜发生水疮为主要特征,若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诱发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患儿死亡。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患儿7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4月~2015年7月于我院儿科就诊的确诊为手足口病患儿160例,其中男94例,女66例;年龄1~5岁,平均(2.6±1.9)岁;病程1~5 d,平均(2.5±1.7)d。所有患儿均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试行)》和《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的关于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确诊,并参照《中医儿科学》的辨证分型属风湿热三邪犯肺症。同时排除存在嗜睡、易惊等症状及并发肺炎、肺水肿等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A组(79例)和B组(81例)。A组男48例,女31例;年龄1~5岁,平均(2.5±1.7)岁;病程1~5 d,平均(2.6±1.8)d。B组男46例,女35例;年龄1~5岁,平均(2.7±1.9)岁;病程1~5 d,平均(2.9±1.9)d。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B组依据2010年版手足口病防治技术指南给予抗病毒、抗菌药物及解热镇痛、补液和局部患处外敷西医综合治疗。A组在B组基础上给予抗病毒汤剂治疗,基本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薄荷、大青叶、板蓝根、蝉蜕、藿香、佩兰、赤芍、丹皮、芦根、荆芥、石菖蒲、生甘草。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等具体情况确定药物用量。每日1剂,水煎煮100 ml,1 d内分2次或数次服完。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发热、疱疹及舌象等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参照文献[1]评价临床疗效,具体标准如下:(1)显效:2 d内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口腔疼痛等症状消失,3 d溃疡愈合,能正常进食和玩耍;(2)有效:3 d内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口腔疼痛等症状消失,5 d内不流涎,溃疡愈合,能正常进食和玩耍;(3)无效:连续治疗超过3 d临床症状无改善,仍有发热,溃疡不愈合。根据显效和有效例数之和除以总例数乘以百分之百,计算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指标比较A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B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d,±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d,±s)

注:与A组比较,△P<0.05。

组别 n发热消退时间 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 住院时间A组B组79 81 2.19±0.92 3.45±1.36△3.29±1.22 4.38±1.95△3.46±1.08 4.69±1.87△4.09±1.68 6.39±1.96△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A组患儿显效50例,有效26例,无效3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2%;B组患儿显效23例,有效41例,无效17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9.0%。A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多由肠道病毒所导致,是儿科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尤其好发于婴幼儿人群,临床多以发热及手掌、脚掌、口腔等皮肤黏膜发生水疮为主要特征,多数患儿经积极治疗可痊愈,但仍有少数严重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等疾病,病情进展迅速,最终导致死亡[2]。中医认为手足口病属“温病、时疫”等范畴,其病机为外感湿温疫毒经口鼻而入,湿热毒邪蓄积,与内湿相搏,伤及肺脾,肺卫失和,毒邪积于脾,发于手足、口咽,则成疱疹[3]。因此,治疗应以疏散风热、祛湿解毒为主要治则。

本病邪在肺卫,当以辛凉宣透为主,方中金银花、连翘辛凉透邪以散风热,薄荷解毒透疹,为君药;大青叶、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蝉蜕宣散风热、透疹利咽,藿香、佩兰芳香化湿、辟秽行气,赤芍、丹皮入血分,以清热凉血、解毒祛瘀,为臣药;芦根生津止渴,荆芥辛散透表,防辛凉太过,少佐石菖蒲以化湿和胃、开窍豁痰,生甘草以解毒润肺,兼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外可疏散风热、解毒透疹,以散肌表之风毒疫热,内可清热凉血、化湿辟秽,以清血热郁毒,全方共奏清热透疹、凉血解毒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4],方中金银花、连翘等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同时可调节机体免疫力,大青叶、板蓝根具有抗病毒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B组(P<0.05)。A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综上所述,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病毒汤剂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确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丽霞,王亚茹.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67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 174

[2]初艳慧,刘潇潇,孙小宇,等.重症手足口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9):1074-1076

[3]王艳丽.中医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5,37 (7):1113-1115

[4]庞博,董军杰,庞国勋.清热解毒类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1):180-181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B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2.027

收稿日期:(2015-11-12)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疗法手足口病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30例临床观察
奥司他韦口服联合阿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分析
益气活血法早期干预对冠心病陈旧心梗或支架术后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影响的研究
360例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