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娥
(凯里学院,贵州凯里 560001)
·研究报告·
贵州省农地流转现状及制约因素研究*
李燕娥
(凯里学院,贵州凯里560001)
摘要新形势下,做好农地流转工作,寻找制约土地流转的关键因素是迫切而重要的。文章通过抽样调查与数理统计方法,对贵州省7个典型县(区)的358户农户家庭进行实地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归纳总结了目前贵州省农地流转的现状,挖掘出制约农地流转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认为:(1)农地流转规模差异主要表现在流转方式、流转对象及流转规模等3个方面。流转的主要方式为转让与出租,流转规模总体偏小,流转对象大部分限于农户之间。(2)制约因素主要受到地理环境因素、土地价格因素、农户自身因素及政策制度等4个层面影响。经过实际调研,该文提出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提高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提高农民认知水平,完善农地流转政策法规体系等方面可行对策建议,对加快贵州省城乡一体化建设、提高农地流转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基础。
关键词农地流转制约因素现状对策贵州省
0引言
我国现有的土地制度使农业生产土地分散化、细碎化,造成了农业生产中出现成本高、规模小、生产效率低及抗风险能力差等突出问题,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然而农地流转正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1],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与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2]。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挖掘现有土地流转问题及分析其制约因素,对加快推进土地流转、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展开,宏观方面更多集中在流转政策、政府决策行为及市场环境等[3-5]。陈振等[6]研究认为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是推动土地流转的重要原因。而微观层面研究主要涉及流转状况、流转方式、农民流转意愿等[7-9]。土地流转行为受到多因素的影响,是一项系统工程。贵州省属于我国西南部地区,农业基础比较薄弱,耕地面积较少,加上农用土地撂荒现象严重,导致土地流转不畅,阻碍了贵州农业发展。该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农地流转的现状,深入剖析影响流转的关键因素,并提出可行对策,旨在为贵州省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提供基础理论。
1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1.1贵州省概况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地貌类型多为高原山地丘陵,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2.5%,贵州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年平均温度14.8℃,年降雨量1283mm。据2014年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显示,全省现有土地总面积为1760万hm2,其中农用地1477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83.9%,耕地面积454万hm2,占农用地面积的25.8%。土地流转面积为20.8万hm2,占耕地面积的4.5%,土地流转规模较小。
表1 调查农户样本分布
县(区)实发问卷份数(份)有效问卷份数(份)江口县6058正安县5555三都县6060威宁县5552黔西县6057云岩区6060六枝特区5550总计405392
1.2数据来源
为了使调查数据具有代表性与合理性,该研究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贵州省每个市下辖的一个代表性县(区)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利用问卷调查、座谈及面对面访谈等形式对各县(区)农地流转情况做了详细调研。调查典型县(区)7个,调查了358户农户家庭,发放调查问卷405份,其中有效问卷数量为392份,占总问卷数的96.7%(表1)。
该文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所有的调研数据与资料进行总结,得到调研结果数据库,之后对调研结果进行整理分析。而综述部分是利用文献分析法对前人研究做出总结。
图1 贵州省土地流转方式分布
2贵州省农地流转现状分析
2.1流转方式
由图1可知,目前贵州省农地流转方式主要包括转包、转让、入股、互换、出租以及其他等6种方式,调研数据显示转让、出租及其他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4%, 31%、23%,剩余3种方式所占比例分别为转包7%、入股3%、互换2%。综合分析表明,目前贵州省耕地流转的方式比较单一化,转让、出租成为了当地主要流转方式,这并不利于农地流转的发展。
2.2流转规模
由于贵州省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土地流转规模也有明显差异。其中在所调查的县(区)中,江口县与黔西县的土地流转规模较好,分别占耕地面积比例13.9%与11.54%(表2),均高于全国土地流转的比例为11%,其他地区土地流转规模较少,一方面由于这些地区山区面积大,土地分散且不连片,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需要休闲养土,这在一定程度阻碍了土地正常流转; 而另一方面由于农户思想保守,观念性差,害怕遇到风险,不愿意把自己手中土地流转出去。此外,经过调查发现,贵州省农村地区土地流转时间普遍具有短期性,一般为半年至1年左右。
2.3流转对象
根据调查,目前贵州省各县(区)的土地流转对象有4种类型:(1)农户与农业企业进行流转; (2)农户之间相互流转土地; (3)农户与种田大户之间流转土地; (4)其他。由图2可以看出,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比例最大,为68%,之后依次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及其他,所占比例分别为20%、9%、3%。从这些数据上看贵州省农村耕地流转机构还不完善,流转对象的局限性较大。
3影响农地流转主要因素
3.1地理环境因素
贵州省是我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山区省份,耕地面积有限且分散不连片。根据有关数据显示,贵州省超过667m2的大坪坝耕地只有47个,而这些地区耕地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稀薄,干旱的年份使粮食大面积减产,这些原因影响土地更好的流转。另一方面,耕地流转面积较小,其中0.33hm2以下的流转农户为245户,所占比例为62.5%,而0.80hm2以上的流转农户只有27户,所占比例仅为7%(表3)。
表2贵州省各县(区)耕地流转情况
县(区)耕地面积(hm2)流转面积(hm2)占耕地面积比例(%)江口县27826.673880.0013.9正安县30666.672753.338.91三都县13546.67860.006.37威宁县250666.6712593.335.02黔西县120000.0013853.3311.54云岩区220.0020.679.39六枝特区173.339.335.38
图2 贵州省土地流转对象
表3 耕地流转数量及面积
项目<0.33hm20.33~0.53hm20.33~0.80hm2>0.80hm2流转数量(户)245744627所占比例(%)62.518.811.77
3.2土地价格因素
根据调查得知,安徽省土地流转价格普遍4500~6000元/hm2,河北省土地流转价格普遍在4000~5000元/hm2。而贵州省的土地流转价格基本在1500~1800元/hm2,由于流转价格比较低,流出方不愿意出售自己的土地。同时,因种植粮食作物效益不高,加上种植地分散,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与物力,产出比例低,因此,流入方也不愿意接受流转的土地,这样导致恶性循环,限制了土地的正常流转。
图3 样本区户主的受教育程度
3.3农户自身因素
农户是推动土地流转的主体,其自身行为与素质直接影响土地流转的速度。从图3可以看出,所调查的农户中,中专以上学历仅仅占到9%,而初中以下学历比例为79%,因此,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思想认识保守也是影响土地不能很好流转的关键因素。
3.4制度层面因素
王甲午[10]在研究辽宁省农村土地流转现状中指出,土地产权制度的不明确限制了土地流转。目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比较混乱,产权主体不清晰,这就导致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侵害农民利益、改变农地用途等问题。其次,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影响了土地流转速度,由于贵州省经济水平落后,社会保障内容少、力度小、财力投入不多,致使那些依靠土地生存的农户,如果流转费用达不到理想的标准,就不会把自身土地流转出去。最后,市场机制的不健全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流转,如土地市场价格不公开,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流转手续多样化,都影响土地流转的正常进行。
3.5科学技术层面
农业现代化作为“四化”建设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发现,由于科学技术推动,很多流转大户都将土地进行机械化模式生产,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同时,很多流转大户为了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市场接轨,在农闲时间都到企业、专业合作中学习农业栽培知识,认识与熟悉新品种、新技术。而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推动,使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这些农民不得不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从而为农地流转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
4对策建议
4.1加强农村经济发展,为土地流转提供良好基础
经济基础是土地流转的核心因素,如果没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农村的劳动力无法向城市进行转移,土地规模化经营也很难实现。而农地流转的后续配套设施的不完善也会让农户对土地流转这一政策失去信心。因此,贵州省委、省政府要利用各种不同手段,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这样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农地流转创造条件。
4.2提高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政府在土地流转的积极作用,一是农业部门要通过讲座、现场会、电视媒体、报纸及网络宣传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和成功的典型案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编制成册有针对性的发给农民; 二是政府要建立土地流转的信息平台,及时、有效、科学的公开土地流转的相关信息; 三是建立土地流转机构,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提供土地流转合同、手续等相关业务办理工作,维护农民的合法权利。
4.3提高农民认知水平,多渠道激发农民活力
首先提供给出让土地的农民更多的工作机会,加大专业技术的培训力度,鼓励与引导有意愿的农民进城务工,推进小城镇建设,完善农民的就业、医疗及子女教育等社会保障。其次,要提高基层干部,特别是主管干部对土地流转认知程度,使其重视起来。最后,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以及种植大户的帮扶力度,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放开贷款准入条件,简化审批程序,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土地的规模化流转。
4.4完善农地流转政策法规体系
一是要建立健全市场化的农村土地运行机制,对出租、转让、抵押、承包等流转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保障土地流转能够合理进行。二是严格执行国家出台的《土地管理法》与《农地承包法》的相关法律条例,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从法律层面为农民提供支持及援助,确保农民利益。三是建立风险评估组织与风险评估制度,对每个种植大户、农业企业进行土地经营能力的评估与管理水平,保证农民合法权利不受侵害。
4.5推动新技术应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地流转的快慢也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龙头企业与种植大户应该在实际生产中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用科学技术指导生产,同时地方政府应该依托该地资源,大力培育特色农业,加快现代化农业的规模化与产业化发展,保证在农地流转中需求方的稳定性,从而不断推动农地流转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社:http://news.xinhuanet.com/2013-11/15/c_118164235.htm, 2013-11-15
[2]刘洋, 余祥瑀,周六刚.我国农地流转驱动力的调查研究.经济纵横, 2012,(12): 73~75
[3]许恒周, 郭忠兴.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农民阶层分化与产权偏好的视角.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3): 94~98
[4]James.Off-farm labor markets and the emergence of land rental markets in rural China.Joumal of Camparative Economics, 2002,(30): 395~414
[5]田传浩, 贾生华.农地制度、地权稳定性与农地使用权市场发育:理论与来自苏浙鲁的经验.经济研究, 2004,(1): 112~119
[6]陈振, 程久苗,费罗成.农地流转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芜湖市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36(3): 72~78
[7]骆东奇, 周于翔,姜文.基于农户调查的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研究.中国土地科学, 2009, 23(5): 47~52
[8]刘丽宏. 农地流转问题研究.山西农业大学, 2004
[9]张文秀. 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1): 14~17
[10]王甲午. 辽宁省农村土地流转观状及对策建议.农业经济, 2011,(12): 78~81
RESEARCH ON STATU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FARMLAND CARCUL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Li yan'e
(Kaili University, Kaili, Guizhou 560001,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romote the circulation of farmland and find the restrict factors in the circulation of farmland. In this study, the method of sampling surve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were adopted to make a questionnaire of the 358 farmers of seven counties (districts) in Guizhou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data analysis, the situation of circulation of farmland in Guizhou Province was summarized,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transfer of farmland were also fou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the main differences in the status of farmland circulation were as followed such as circulation mode, flow objects, and flow scale. The main mode was the transfer and rental. The scale of rural land transfer was small and the circulation targets were only among farmers. (2) The main limited factors were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geographic and environment, land prices, farmers quality and policy. According to the field research,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developing the local economy vigorously, improving the important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farmland transfe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consciousness and completing the policies in the circulation of farmland and so on. It would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realistic basis for accelerating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in land use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Key wordsfarmland circulation; influence factors; status; countermeasure; Guizhou provinc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316
收稿日期:2015-04-05
作者简介:李燕娥(1986—),女,贵州福泉人,讲师。研究方向:农地流转及农地征用。Email:siglegirl@126.com *资助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贵州省农村劳动力流出后‘剩余土地’问题研究”(14zc011)
中图分类号:F301.2; 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21[2016]03-009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