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维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所,南昌 330003)
·研究报告·
水稻种植大户与农业科技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江西省微观调查数据
李维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所,南昌330003)
摘要文章基于经营大户农业科技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与江西省吉安市301户水稻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将农业大户的科技溢出效应分为雇佣导致的直接效应与模仿生产行为导致的间接效应。通过计量工具探讨影响水稻种植大户农业科技溢出效应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户雇佣经历与村大户雇佣人数影响显著为正,经营大户的农业科技直接溢出效应明显; 村大户种植面积、村大户为农业技术指导员及参加农业技术宣传会影响不显著,经营大户的农业科技间接溢出效应不明显。建议政府通过补贴等财税措施进一步鼓励经营大户雇佣当地居民,强化农业科技直接溢出效应; 政府通过改变村技术指导员任命方式与提高其经济补贴改善技术指导效果,通过实施经济激励与改变宣传模式强化技术宣传效果,从而激发农业科技间接溢出效应。
关键词水稻种植大户农业科技溢出效应江西省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镇,从事非农就业。与此同时,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政策逐步放松与政府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大户经营现象大量涌现。这些经营大户以从事传统农作物如水稻种植为主。相对于传统小规模经营模式,大户经营具有显著规模效应,其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水平及其利用率都明显较高。经营大户具有较强的科技溢出效应。其中包括农户对大户生产行为的直接简单模仿、农户通过技术宣传与指导机制间接模仿大户生产行为。另外,通过雇佣机制,农户在大户农场工作,在工作实际中掌握生产技能,进而促进农业科技推广,体现“干中学”效应。但是遗憾的是由于经营大户在政府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未能受到充分重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基本处于空白。
1文献回顾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一些西方国家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经高达70%~80%[1]。然而,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约为52%[2]。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较低,除了政府科技投资较少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目前该体系主要强调政府主办的农业科技推广站,而对于非政府性质如个体或私人等农业科技推广主体未加重视,而后者对于满足农户的科技信息需求具有重要作用,这一点在舒尔茨的改造传统农业理论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都得到证明[3-4]。
农业科技作为公共产品,具有极大的溢出效应。与农业推广体系类似,对于农业科技溢出效应的研究,基本以政府为研究对象,但也没有忽视非政府组织的研究。例如,有研究发现美国各州的农业科技投入存在溢出效应,相对于牲畜生产,粮食作物的科技溢出效应更为明显,更具公共物品性质,因此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应更加注重粮食的科研与推广工作[5]; 农业科技的公共物品性质意味着无法避免搭便车行为,因此非政府组织在科研与推广中具有难以忽视的作用[6]。公共物品无法由私人提供,也无法完全由政府提供,因为科技必须形成多方供给体系[7]。农业科技的溢出效应使得政府之间、政府与私人之间、私人与私人之间存在必要合作以开展科技研发与推广[8-10]。
然而,国内学者则几乎完全聚焦于政府行为下的农业科技溢出效应。例如基于东中西部政府科研投入数据,研究农业科技溢出效应及其地区差异性[11]; 使用空间计量模型,测量我国各省之间的农业科技溢出效应[12]。我国有关农业科技溢出效应研究成果不多,而且主要以政府科研投入与科技推广的角度研究行业间与地区间的农业科技溢出效应。较少关注经营大户与农业科技溢出效应之间的关系,也较少使用微观调查数据。由于水稻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我国水稻种植大户数量较多,因此结合研究问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数据的可获得性,该文以水稻种植大户为例,探讨经营大户的农业科技溢出效应。
2种植大户的农业科技溢出效应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种植大户主要通过雇佣机制与模仿机制分别对农业科技形成直接与间接溢出效应,溢出效应越大单产越高。溢出效应受到农户自身特征、村种植大户经营特征、政府促进措施特征的综合影响,因此该文将溢出效应影响因素分为以下三大类。
(1)农户自身特征。农户自身特征包括社会学特征与家庭经营特征。社会学特征包括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随着户主年龄增大,学习、模仿能力不断增强,种植大户的科技溢出间接效应较强,预计估计系数为正; 农户受教育程度较高则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以较低成本学习新技术,科技间接效应也较明显,预计估计系数为正。种植经营特征包括是否具有大户雇佣经验,村庄是否存在种植大户,种子、化肥及农药投入。农户拥有大户雇佣经历,则从经营大户处直接获得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因此科技的直接溢出效应较大,预计估计系数为正。相比较于没有存在种植大户的村庄,存在大户的村庄预计其农业科技溢出效应较强,估计系数为正。种子、化肥及农药等生产要素投入规模越大,越有激励与机会学习大户先进技术,因此预计该间接溢出效应越大,估计系数为正。
(2)村种植大户经营特征。村种植大户经营特征包括所在村大户种植总面积、雇佣工人总数。一般而言,大户种植面积越大则对周边农户的影响越大,间接溢出效果越明显,预计估计系数为正。雇佣工人数越多,附近农户获得的就业机会就越多,越有可能到大户农场进行实地学习与获得大户的当面指导,直接溢出效应更明显,预计估计系数为正。
(3)政府促进措施特征。政府促进措施特征包括是否指定种植大户为当地的农业技术指导人员、是否主办由大户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宣传会。基层政府通过鼓励大户对普通农户进行技术指导,有利扩大科技间接溢出效应。由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大户参与技术宣传不仅可提高宣传会的技术含量,而且还能提高农户的技术接受能力,有利扩大科技间接溢出效应。预计二者估计系数均为正。
3种植大户的农业溢出效应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1模型构建
根据前面理论分析,建立如下线性回归理论模型:
式中,yi为被解释变量,表示水稻单产(kg/hm2)。x为解释变量。其中,x1i为户主i的年龄(年);x2i为户i的受教育程度(年),以实际受教育年限衡量;x3i为户主i是否具有大户雇佣经验,是二元变量,具有大户雇佣经验取值为1,否则为0(大户指水稻种植承包面积不小于3.33hm2的种植户);x4i为户主i所在村庄是否存在种植大户,是二元变量,所在村存在种植大户取值为1,否则为0;x5i为户主i的种子投入量(元/hm2);x6i为户主i的化肥投入量(元/hm2);x7i为户主i的农药投入量(元/hm2);x8i为户主i所在村的大户种植总面积(hm2);x9i为户主i所在村的大户雇佣总人数(人);x10i为户主i所在村是否存在大户为技术指导员,是二元变量,存在大户为村技术指导员取值为1,否则为0;x11i为户主i所在村是否存在大户参加宣传会,是二元变量,存在大户参加农业科技宣传会取值为1,否则为0。β0为常数。β1,β2...β11为待估计变量系数。变量单产yi、种子投入量x5i、化肥投入量x6i及农药投入量x7i进行对数化处理。
3.2数据来源与统计表述
表1 模型变量统计描述
变量 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水稻单产对数8.810.307.729.45农户自身特征户主年龄50.079.262976户主教育程度6.553.23015是否具有大户雇佣经验0.110.3101是否存在种植大户0.900.3001种子用量6.240.833.517.42化肥用量7.480.316.528.23农药费用6.410.405.037.32村种植大户经营特征村大户种植总面积132.96165.400600村大户雇佣工人总数1.982.26010政府促进措施特征村大户是否为技术指导员0.250.4401村大户是否参加技术宣传会0.340.4701 注:模型数据来源于课题组实地调查
表2 模型估计结果
该文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13年7~12月对江西省吉安市水稻种植户2012年水稻种植投入产出数据的实地调查。江西省是水稻种植大省,吉安市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市; 同时该市外出就业人口众多、土地流转比例较高、经营大户数量较多,因此选择该市作为调查点具有典型意义。调查主要从农户个人、家庭、农户所在村庄等3个层面展开。问卷调查基于典型法与分层随机抽样法,获得有效调查问卷301份。各变量统计描述具体见表1。从表1中可知90%的村庄至少存在1户水稻种植大户, 11%的农户至少在1户水稻种植大户的农场中工作过,表明雇佣关系在农村广泛存在,雇佣机制导致的直接科技溢出效应可能较为明显。村庄存在种植大户中参与技术指导与技术宣传会的比例分别为25%与34%,表明大部分大户不愿意参与到政府组织的科技推广活动,模仿机制导致的间接科技溢出效应可能不太明显。
3.3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为保证模型估计结果的可靠性,对该结果可能存在的内生性与变量遗漏问题进行了考察与处理,模型的最终估计结果见表2。
(1)农户自身特征。是否具有大户雇佣经验变量估计系数为0.07,且在10%统计水平显著。表明保持其它条件不变,相比较于缺乏种植大户农场雇佣经验的农户,拥有该经验的农户其单产平均高出7.25%(2.718^0.07=1.0725)。在大户农场中工作过的农户生产效率明显更高,可能的原因是农户在雇佣期间,获得经营大户的先进管理经验与种植技巧,或者说通过“干中学”效应提高生产技能,这意味着通过雇佣机制所产生的农业科技直接溢出效应相当显著,村种植大户经营特征变量也验证这一估计结果。是否存在种植大户变量估计系数不显著,甚至为负,表明在调查样本内农户通过观察与模仿大户的生产经营行为,其生产效率难以提高,这也表明农业科技间接溢出效应不明显,其它两类变量也验证这一估计结果。其它变量如化肥投入、农药投入及户主受教育程度变量估计系数显著为正,符合理论预期; 种子用量估计系数显著为负,不符合理论预期,可能的解释是近些年农户普遍使用口感好、价格高的低产量自留种子,这使得种子用量与单产产量出现负相关关系; 户主年龄估计系数为正,但不显著。
(2)村种植大户经营特征。村大户雇佣人数变量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大户农场每新增一名雇佣劳动力,农户平均单产提高0.1%(2.718^0.001=1.001),这进一步验证雇佣机制所导致的农业科技直接溢出效应较为明显。村大户种植面积变量估计系数几乎为零且不显著,表明种植规模对周边农户影响几乎为零,这也验证农业科技间接溢出效应不明显。可能的原因是种植大户通过雇佣家庭或亲戚劳动力,弱化了间接溢出效应。
(3)政府促进措施特征。村大户是否为技术指导员与村大户是否参加技术宣传会变量估计系数都不显著,表明乡镇政府聘用种植大户为村技术指导员指导农户生产,或者聘请大户为技术宣传会成员讲解生产技术,都有难以显著地提高水稻种植的单位产量。验证农业科技间接溢出效应不显著结论。可能的原因是政府组织的技术宣传会,经营大户缺乏参与激励、分享技术激励; 另外,技术指导员这一职务,政府基本以行政命令方式指派某经营大户,因此技术指导效果更加不尽人意。更深层的原因是经营大户缺乏内在经济激励,或者不恰当的行政干预如对宣讲内容的硬性指定、技术指导员的武断任命。
4结论及政策建议
基于理论与实践观察结果,总结出经营大户通过雇佣机制对农业科技形成直接溢出效应与通过模仿机制对农业科技形成间接溢出效应,剖析出该溢出效应的3类影响因素,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理论模型。然后,依据江西吉安市水稻种植户微观调查数据,使用计量软件,对模型进行估计,最终得到如下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经营大户的农业科技直接溢出效应显著,政府需进一步强化该类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大户雇佣能够显著提高大户所在村的人均水稻单位产量。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是通过雇佣机制,农户在大户农场获得了其生产技术指导,这不仅仅为某个特定的生产技能,而是整个生产过程所需的全部技能,“干中学”效应明显,这使得农户的生产技能快速提高。
为此,政府应该一方面采取减免税收与提供补贴等财税政策激励经营大户雇佣更多当地劳动力,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目前这方面措施基本空白。根据课题组在江西吉安调查结果,经营大户每雇佣一个劳动力,政府可以考虑每年给予100~400元补贴; 此外,政府也可以减免个体经营税收,如降低增值税2%与免征个人所得税。另一方面,由于雇佣劳动力无法在短期内掌握农业生产技能,因此政府应促进大户与劳动力之间形成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根据调查结果,经过2~3年的雇佣周期非娴熟劳动力才能够转变为娴熟劳动力。但是由于高自然风险特征与不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农业雇佣关系表现出短期属性。为此政府应该完善现有农业保险特别是巨灾保险机制,提高农业经营的抗风险能力; 同时,政府稳定农业经营权,其中最为重要是形成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与规范化的农地征用制度。
(2)经营大户的农业科技间接溢出效应不明显,政府应改变现有技术宣传与指导模式,激发潜在的技术溢出效应。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是否存在种植大户、村大户种植总面积、村大户是否为技术指导员、村大户是否参加技术宣传会变量估计系数都不显著。即农户通过直接观察大户生产经营、基层政府邀请大户宣传生产技术与聘请大户作为村技术指导员等行为,都无法显著提高农户生产技术效率,这表明生产技术宣传与指导机制存在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为此,政府应通过改变村技术指导员任命方式与提高经济补贴,改善农业技术指导效果。一方面政府应该将技术指导员的任命权授予给普通农户,让农户决定技术指导员人选,从而选出技术能力强、乐于奉献的技术指导人选。因为乡镇政府直接任命的指导员可能是低效率生产者,另外即使是高效率生产者,也可能缺乏奉献精神,不愿意技术分享。另一方面,提高技术指导员经济待遇。目前而言村技术指导员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不强。调查发现,乡(镇)政府对该职位的年补贴普遍为200~400元,相比较于村长与村支书一年工资1万~2万元,差距较大。为此,应改变现有激励机制。首先,提高技术指导员的基本工资待遇。依据调查数据,建议为0.5万~1.0万元; 其次,确立技术指导人员的绩效工资。依据调查数据,建议每单位产量与产值增加给予0.1~0.3元补偿。
此外,政府还应通过实施经济激励与改变宣传模式,强化农业技术宣传效果。为此,一方面实施经济激励,目前经营大户参加技术宣传会通常是无偿义务劳动,即需要承担往返车旅费等显性成本,还需要承担误时误工等机会成本,因而政府适度经济激励可以激发大户参与积极性。调查发现吉安市新干县的桃溪乡,对每次介绍生产经验的大户提供100~200元的现金补贴,通过这种经济激励,大户介绍生产经验的积极性空前提高,强化了经营大户的间接溢出效应。另外需改变宣传模式,主要是改变宣传内容与宣传时间。宣传内容不应由行政指定,而应反映农户的实际技术需求; 宣传时间不应为7月或8月的农忙时节,而应该是春节前后的农闲时节,但这个时节政府工作最为繁忙,因此必须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李小云. 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方向与战略.中国农村经济, 2002, 18(11): 43~47
[2]束洪福. 去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2%.科技日报, 2011-04-20
[3]舒尔茨. 改造传统农业.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7
[4]Lucas R.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s Development.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8, 22(6): 3~42
[5]Evenson R E.Spillover Benefits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Evidence from U.S.Experience.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89, 71(2): 447~452
[6]Corns R,Sandler T.Easy Riders,Joint Production and Public Goods.The Economic Journal, 1984, 94(9): 580~598
[7]Williams A.The Optimal Provision of Public Goods in a System of Local Government.Journal of Public Economy, 1966, 74(1): 18~33
[8]Khanna J,Huffman E,Sandler T.Agricultural Research Expenditures in the United States:A Public Goods Perspective.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94, 76(2): 267~277
[9]尤飞, 蒋和平.农业科技园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趋势.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9, 30(2): 54~58
[10]周波, 万洁,朱述斌,等.种粮大户粮食生产效益的非价格影响因子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8, 29(4): 31~34
[11]袁浩. 我国农业科技投入溢出效应研究.现代商贸工业, 2013, 25(24): 1~2
[12]肖小勇, 李秋萍.中国农业技术空间溢出效应: 1986-2010.科学学研究, 2014, 32(6): 872~879
LARGE RICE FARMERS AND SPILLOVER EFFECTS IN AGRICULTURE SCIENCE——BASE ON SURVEY IN JIANGXI
Li Wei
(Institute of Jiangxi Economy and Society Development, Jiangxi Provincial Party School, Nanchang 330003,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agriculture science spillover effects which come from owners of the large rice farms. Based on 301 rice farmers' survey data in the Jiangxi Province where is one of large rice planting areas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griculture science spillover effects of large-scale rice farmers, which included the direct effects of employment on common farmers and the indirect effects of mimicking production affairs of the large rice farmers, and discussed the factors affecting spillover effects using econometric too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actors such as whether to have employment experience in big farmers and number of employee were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which implied that the farmers working in the large farm can enhance the science knowledge. The area of large farmers planting, whether large farmers were technology instructors, whether large farmers participated in the publicity, were not significant, which meant that mimicking economic affairs cannot improve the science knowledge. Therefore, it put forward some policy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encourage farmers to employ local people through finance and tax policy such as fiscal subsidy for enhancing the direct effects of science spillover, and change the appointment way of village of technical instructor and improve the economic subsidies to enhance technology guidance effects by economic stimulation and the change of promotion model, and thus enhance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indirect spillover effects.
Key wordsrice planting; large farmer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s; Jiangxi provinc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312
收稿日期:2014-12-26
作者简介:李维(1984—),男,湖南资兴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经济。Email:alwei0911@hotmail.com *资助项目: 2015年度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行政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课题“国际贸易背景下中国工业绿色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015年度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调研课题“赣南苏区茶油产业扶贫研究”;2015年度全国行政学院科研合作基金课题(15HZKT049)
中图分类号:F323.3; F3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21[2016]03-006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