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明显,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使大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对于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开设高校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我国高校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现状,并提出了高校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设计思路,以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高等院校 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
[作者简介]孔庆梅(1965- ),女,吉林吉林人,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吉林 吉林 13201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24-0093-02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加快,使更多学子圆了大学梦。但高校扩招在具体实践中,也表现出一些弊端,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出口”不畅。为解决这一问题,许多高校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大学生端正职业观念以及择业、就业理念。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做出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毕业之后顺利就业,而且能够帮助大学毕业生实现职业人生的可持续发展,对缓解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与需求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设置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已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开设高校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
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关注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树立,指导大学生如何科学地进行职业规划与选择,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使大学生为将来就业做好充分的知识和能力准备。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主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1)态度层面。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嘴里说得头头是道,社会实践能力却为零,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仍期望高薪就业,其择业态度不符合自身实际情况。(2)知识层面。大学生应当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就业市场、行业形势等,因为掌握越多的就业信息,对自身就业就越有帮助。(3)技能层面。锻炼面试技巧、交际能力、管理技能等对大学生未来的就业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二、我国高校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现状
在我国,高校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相关实践与研究起步比较晚,虽有需求拉动,蓬勃发展,但与美国那种以学校和政府为主体、以市场就业制度和自由就业制度为基础、配备多样化的专业性人员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的体系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具体来说,我国高校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设置相对不合理。虽然毕业生就业率是社会、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但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未被教育部列为基础或必修课程。调查表明,大多数高等院校的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主要以讲座的形式出现,多个专业的学生共同参加,并且课程时间多选在晚间或周末。这种安排,使得学生对课程重视不够,认为可听可不听,课程教学目标无法达成。
多数高等院校的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主要针对的是高年级学生,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应从低年级抓起。某些高校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展开阶段性、突击性、灌输性的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其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本年度毕业生的就业率。这样很难从根本上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2.课程内容单一、空泛。当前,高校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授课内容主要是就业政策的解读、就业信息的发布、求职面试技巧的培训和就业手续的办理等,还停留在强调实用性和实效性的层面上。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不仅是一门课程,更应该是为学生搭建的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平台;不仅是以解决学生在就业时碰到的问题为目的,更应该帮助学生对未来的整个职业生涯做好规划。因此,课程中不仅要有浅层的求职技巧服务,还需有与职业能力相关的深层教育。
高校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一般以讲座、培训或报告会的形式进行,并且多个专业一起授课。这种集中多专业共同授课的形式,无法针对不同专业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展开个性化讲授,而只是对学生进行宏观性的就业形势、政策等方面的宣讲,导致内容空泛,缺少针对不同专业的就业指导,无法直接解决学生的职业困惑。多数学生表示,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对自身的影响甚微。
3.课程教学质量有待加强。大部分高校将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为10学时,并且听课人数众多,导致无法展开个性化教学,课程内容只能是宏观性的泛泛而谈,课程质量无法保障,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应从提升师资力量、完善整个课程教学体系开始,逐步提升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高校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设计思路
1.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应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促进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大事。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学生特点、知识水平等分阶段、分年级进行,步步推进,形成系统教育。
第一,适应初级探索阶段。新生对就业持两种观点:(1)不了解、不清楚、不知道,即很多新生对书本外的世界不了解,不懂就业形势的严峻;(2)不想了解、不想知道,即一些新生希望在大学期间尽情享受这短暂的时光,不想过早考虑就业的问题。因此,针对大一新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应将重点放在职业规划上面,教育学生从学校生活、学习、实践的规划开始做起,树立自己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利用“象牙塔”的美好时光去充实自己的生活,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发展中期突出阶段。针对大二、大三的学生,教师应时时提醒学生既定的职业规划,告知学生当前的就业形势,使学生分析自身与用人单位的差距,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并且由于不同专业的就业形势不同,不同学生的学业、能力和性格不同,所以教师应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区别的个性化教学,甚至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出符合学生个人实际发展需要的独立方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当学生自身专业素养与用人单位要求逐渐拉近时,就说明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取得了相应效果。
第三,最后冲刺成熟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生就业心理准备和入职技巧学习阶段。建议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了解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的一些政策和法规;(2)学习求职技巧,如面试技巧、制作简历、沟通技巧等。
2.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应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理论性、针对性、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因此要注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创业大赛、职业规划大赛、模拟招聘会、技术交流等,以独特的、新颖的、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对职业生涯发展与高校就业的关注度。
3.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应转变学生的就业观。传统观念下学生和家长在就业时更加倾向于选择相对稳定的政府及事业单位。对此,学校应该鼓励学生树立“选我所爱,爱我所选”的健康就业观,摒弃只求稳定、不问喜好的传统就业观。建议学生根据自身优势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从而有利于发挥所长。
4.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应进行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旺盛的精力,创业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发展的契机。高校应把创业教育落到实处。例如,在大三阶段,学校通过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创业设计,使学生在步出校门之前对未来就业明确目标、积累经验、树立信心。
[参考文献]
[1]韩翠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推进人才供需对接[J].中国成人教育,2013(18).
[2]孙秀华.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
[3]侯惠兰.浅述高职院校《大学生職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J].亚太教育,2015(33).
[4]林子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探索——以按年级划分开展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11).
[5]陈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4).
[6]郝晓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效果与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