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娟
[摘要]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在历史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十分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使命,是民族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利用高中历史教材岳麓版必修二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利用”的知识和史论相结合,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趋利避害,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关键字]经济全球化;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作为民族整体利益的代表者,作为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仍是当代维系民族国家政治合法性的重要保障,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需要随时代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因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完善。作为中学教育的肥沃土壤和广阔天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决不能动摇的。只有植根于民族的土壤中,才能长成为参天大树;只有飞翔在传统文化的天地中,才能有勇气、有智慧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有机结合,去创造属于我们的现代文化和文明。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这对于中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历史教学的使命
历史是一面镜子,现实是一面旗帜,二者缺一不可。教学可侧重历史方面,而德育应该侧重现实。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有它的灿烂辉煌也有沉沦与屈辱。如果说祖国可以形象地比作母亲的话,一个国家的历史就是哺育她的人民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乳汁。现代的中学生对祖国的历史地理、民族传统,乃至文化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伦理等知之不多,根底极浅,尤其对中国文化给予西方和全世界的影响更是知之甚少。另一方面,由于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他们接触面广,信息源多,思想活跃。
近年来我们了解到部分学生在这一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羡慕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二是对我们国家存在的某些方面的问题和对民族的未来信心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着眼于教育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端正学生对祖国历史与现实、辉煌与忧患的认识,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发奋成才的强大动力。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地比较,学会从本质上、发展上和内在联系上看问题,学会不被暂时现象、局部现象、甚至假象所困惑而陷入主观性、片面性和盲目性。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从他们的需要出发,从他们的问题出发,把握学生发展的脉搏,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永远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建国之才、效国之行,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之一。长期以来,那种空泛化口号式的说教、形式化运动式的教育严重制约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因此,如何以改革的意识和求实的精神,去探索适应新时期的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就历史地成为了亟待我们教育管理者攻克的重大课题。当代青年面对全球化的世界形势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另一方面要加强爱国主义情怀,以适应当今国际化趋势的要求,做一名适应社会的有用人才。
二、民族发展的要求
爱国主义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传统美德无疑是其中的精华,是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凝聚剂和内动力。天下为公,自强不息,尊师敬长,严己宽人,重义轻利,诚信好礼,苦学求索,勤俭节约等等,不仅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而爱国主义是将其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核心的精神。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综合体现。民族精神集中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是构成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的动力源泉是爱国主义,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是不可能的。而一种民族精神是先进还是落后,要看它能不能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趋势,能不能跟进历史潮流的进程。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曾经产生过20多个不同文明的国家,但他们大部分都湮灭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了。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文明或者说民族精神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不得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一种集中体现。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一个人没有精神不行,一个民族没有精神更不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开始一次次地面临着世界列强的欺辱,但我们从来都没有放弃抗争,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就是因为我们有伟大民族精神的坚强支撑。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在爱国主义旗帜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得以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并一直保持着坚强的团结和旺盛的生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时代的要求
新航路的开辟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工业革命产生的强大推动力逐渐使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经济领域的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底子薄,技术水平低、生产设备落后,生产成本高等原因,经常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甚至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竞技场”,成为发达国家进行资源掠夺的场所。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笔者利用岳麓版必修二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和建设过程中,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现象,而有的人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都不成熟,极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一部分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淡薄。范仲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些都反映了古代仁人志士救国救民的思想。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要丰富和发展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要勇于同破坏国家统一,损害民族团结,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要自觉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学习,辛勤工作,促进安定团结,促进建设和改革,将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在当今新的国际形势下增强爱国的情感教育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教育,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袁贺,谈火生.美国历届总统就职演说全集[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
[2]鲁宁.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思考[N]. 法制日报,2008-4-22.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