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明理悟法

2016-07-07 23:09张玉胜
江西教育C 2016年5期
关键词:小英苏教版文本

张玉胜

“知情”即阅读要体会字里行间的感情,拨开文字的外衣,听弦外音,品味中味;“明理”即理解文本诠释的客观道理,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悟法”即发现文本之特色方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情”“明理”“悟法”这语文教学的“三板斧”可以凿开语文教学的坚冰,让学生于涓涓细流中得到语文知识的滋养与润泽。

一、品之以味,传之以情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文字本身的积累过程和作者情感状态的探索过程,更是学生自主体验、自我领悟的提升过程。因此,上好一堂语文课,教师首先要从情入手,让学生眼前呈现的不是单调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奔流不息的情感激流,是纵情跃动的感情音符,让文字流淌出鲜活的生命气息,给学生以心灵的触动。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雪儿》一课,教师有感情地范读:“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在蓝天中画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学生们专注地听着着教师的范读,脸上渐露出笑意,满眼都是期待和憧憬。教师读毕问:“谁来读读试试?”学生们已迫不及待,争着抢着一试身手。师:“朗读前老师有个小建议,为了增强朗读效果可以加入手势、动作。”只见学生一个接一个地朗读起来,情感饱满,韵味十足。最后又让学生互相评价朗读时感情是否到位。

语文教学承载着传递情感的重要使命。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从情入手,范读以唤情,自读以达情,互评以传情,赋予客观文本以情感的重量和生命的意义,并通过感性的方式传达出来。孩子们在听中领悟,在读中体验,心也随着“雪儿”飞上了蓝天。

二、触之以心,析之以理

孟子说:“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这强调了语言,要让人易解明白,做到虽精少而能表达深奥的义理。语文教学尤为如此,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文本学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丰满自己的生命意义。因此,教师要巧于让学生理解文本中角色的语言、动作、心理,在同悲同喜、同乐同愤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以获取积极的人生道理。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掌声》一课,有个班级恰巧也有一个腿部有问题的残疾女学生,教师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给她一些成长的鼓励。师:“同学们,如果你是小英,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生:“小英,抬起头来,你是最棒的!”同学们鼓励的话语还在继续,教师偷眼看那个残疾女孩儿,她的脸上微红,眼神中流露出了从未有的信心和勇气。师:“同学们的千言万语化作一阵掌声,如果你是小英,你此刻想说些什么?”残疾女孩儿也举起了手:“如果我是英子,我也许会因流泪而说不出任何话,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尊重、鼓励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女孩儿话没说完,教室里爆出一阵掌声,比课文中的更热烈……

语文教学中没有亲身体验,就没有心灵的震撼。在这个案例中,自始至终都传达着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无论是咀嚼语言,或者是移情体验,都是情理交融中经历的一次精神之旅,学生静心思忖、互相审视,实现了由生本到生生的心灵呼唤和思想共振,在悦心悦目中加深了对文本主旨的感知。

三、导之以序,授之以法

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能仅仅是知识,还有获取知识的技能方法。面对一篇文章,哪里需要精读,哪里略读即可,如何圈点勾画,又怎样体会词句含义,这些阅读方法的掌握需要日常语文教学中不断渗透,需要学生在反复阅读实践中不断积累。因此,教师教好语文要在方法上下功夫。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师:“谁知道‘趿拉的意思?”全班孩子都默不作声。师:“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现在谁把含有‘趿拉的句子读一遍?”生:“女孩望着老人……脚上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师:“大家想一想‘趿拉着拖鞋是一个什么样子?”生:“就是穿着的意思。”师:“好,我们就把‘趿拉换成‘穿……”“不行!”“不行!”教师话音未落,孩子们就大声嚷嚷起来,师:“为什么呢?”生:“一是因为拖鞋没有后跟,‘穿太规矩了,二是体现不出爱因斯坦穿得很随意的样子。”师:“哦,原来‘趿拉的意思”生:“(接答)就是很随意地穿着的样子”。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的目的显然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个词语的内涵,而是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在朗读、理解、感悟中逐步掌握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总之,教学不是生搬硬套的传递,而是曲径通幽的浸染。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渗透文本思想道理,提炼文本中的人文内涵,融文心、人心于一体,让课堂涌动真挚的情感,彰显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城西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

猜你喜欢
小英苏教版文本
生日礼物
季节性恋爱(外一首)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苏教版化学必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