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

2016-07-07 14:11冯启萍
创新时代 2016年6期
关键词:矫正有效性教学内容

冯启萍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其有效性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生命的质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课堂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怎样进一步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仍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只要我们深入初中课堂教学实际,正视初中课堂教学现实,就会发现在初中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低效无效的现象。所以,进一步提高初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入推进初中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和关键。

当代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准备、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着眼点在于“学”,判断教学有效性的标准不是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是否认真,而是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不是看教师课上得是否漂亮,而是看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有无增长,能力有无锻炼,求知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思想情操方面有无泛起涟漪,乃至掀起波澜,受到文本佳作“感情的传染”。

基于此,我们以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为切入点,通过建构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框架,运用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深入无锡市南长实验中学课堂教学现场,以课堂学习有效知识量、问题解决度、作业有效性、课堂学习投入度、课堂学习实用时间、课堂学习内容难易度、错误反馈矫正情况、学习自主积极性、个别化指导情况以及对课程的总体评价等十个方面通过问卷网定制问卷,全校764名学生上网匿名参加了问卷调查,占在校总人数98.3%,问卷有效率为100%。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课堂学习有效知识量

课堂教学有效知识量是指课堂教学知识总量中学生真正受益、理解且有意义的内容和信息,它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有效知识量越多,学习的有效性程度也就越高。本研究把课堂教学知识量划分为“90%以上”、“89%~80%”、“79%~70%”、“69%~60%”、“59%~50%”、“49%以下”6个层次进行调查。

各学科均有88%以上的学生能够理解掌握70%以上的教学知识量,说明学校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内容掌握情况较好,课堂上都能学有所得。各学科间有效知识量略有差异。有效知识量低于70%的累积百分比由高到低排列的学科依次是英语、数学、语文,其中有3.30%的学生英语课堂学习有效知识量低于50%。这说明,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最低,改革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知识量迫在眉睫。从年级分析,初二年级的各科课堂有效知识量明显低于初一、初二年级,这说明初二是一个开始分化的年级,实施差异教学势在必行。

2.课堂问题解决度

课堂问题解决度是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否通过课堂学习而得到解决,它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指标之一。本研究把课堂问题解决度分为“完全解决”“大部分得到解决”“部分解决”“小部分解决”“根本没有解决”5个等级调查初中课堂问题解决情况。

调查表明课堂问题解决情况较好。“完全解决”“大部分得到解决”“部分解决”累积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是语文97%、数学96.03%、英语95.36%,仅有极少数学生的学习问题是“小部分解决”或“根本没有解决”。经年级分析,初二各科的“小部分解决”“根本没有解决”比例是最高的,这再次说明初二年级的分化比较厉害,教师教学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更应照顾到年级间的学习差异,帮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

3.作业有效度

作业是学生在课后所要完成的一定量的学习任务,是学生每天放学后必做的事情。如果作业内容得当、形式多样、数量适宜就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和巩固课上所学内容。那么,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是否能提供有效的帮助呢?本研究从“非常有效”“比较有效”“一般”“基本无效”“根本无效”5个等级进行调查。

学生对作业有效度给予高度的认可。各学科不同年级间均有92%以上的学生认为作业能够对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其中,认为作业能够“非常有效”地帮助学习的百分比高度一致。各学科作业“基本无效”“根本无效”累积百分比均不足3%。相对而言,初二年级的无效率稍高。

4.课堂学习投入度

课堂学习投入度是指学生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学习的程度。在课堂上,学生时常出现分心、注意力涣散、睡觉或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等现象。如果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度低,就会影响其对课堂学习有效知识量的理解掌握,降低课堂学习有效性。那么,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度情况到底如何呢?我们以“上课时,你注意听讲、认真思考,投入学习的程度如何?”为题进行调查。

学生各科“非常投入”和“基本投入”累积百分比均在95%以上,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学习投入度很高,学习兴趣非常浓厚。综合各科来看,英语课堂学习投入度最低。“基本不听讲,很少投入”的学生数4.94%。从年级分析,初二年级的不投入比例最高,各科均是如此。

5.课堂学习实用时间

有研究证明,教学时间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学生课堂学习实用时间的多少直接影响其课堂学习效果。学校每一节课的教学时间都是固定的,但学生个体实际用于学习的时间却大不相同。

平均88%以上的学生课堂学习实用时间在70%以上,课堂学习实用时间的多少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整体而言,学校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比较高的。

6.课堂学习内容难易度

课堂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影响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掌握的因素之一。教学内容过难,学生不易理解;教学内容过易,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学生容易将注意力转向其他的地方。我们以“你认为这门课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如何?”为题,将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分为“很难,基本听不懂”“较难,部分听不懂”“难易适度,认真学习后能够掌握”“偏易,部分内容早已懂了”“很简单,很多内容早就懂了”5个层次调查初中生对教学内容难易度的感受情况。

约有50%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难易适度,12%~19.5%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偏难,26%~29%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偏易。说明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学科分析,数学是学生感觉最难的学科,很难和较难的接近20%。从年级来看,随着年级升高,认为内容偏易的学生人数逐渐减少,认为教学内容偏难的学生人数增多。语文相对感觉容易一些。

7.课堂学习反馈矫正情况

及时有效地反馈矫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能够促进学生认知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保障。如果教师未能及时地矫正,指导学生找出出错的原因,学生的错误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出现。有研究证明,通过一系列的反馈矫正程序,能使至少80%的学生都达到传统教学情境下20%优等生所能达到的水平。那么,课堂教学反馈矫正情况如何呢?我们从“完全及时有效地得到反馈和矫正”“大部分及时有效地得到反馈和矫正”“部分及时有效地得到反馈和矫正”“小部分及时有效地得到反馈和矫正”“根本没有及时有效地得到反馈和矫正”5个层次展开调查研究。

9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对于错误的反馈矫正是及时有效的。有小部分学生“根本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反馈和矫正”,分别是数学1.85%、英语1.71%、语文1.39%。从年级来看,初二年级最多,分别为英语3.19%、语文2.79%、数学2.39%。

8.学习自主积极性

自主学习立足于培养独立的学习者。作为一种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它是学生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学习的基础。本研究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自主性分为“充分发挥”“基本发挥”“一般”“基本没有发挥”“根本没有发挥”5个层次。

问卷调查发现,各学科不同年级间选择“充分发挥”与“基本发挥”的学生占89%以上,说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都得到了发挥。从年级分析,初三年级最高,虽然中考压力增强,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反而更强了。

9.个别化指导

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原有知识水平等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整齐划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不能完全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为此,教师就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地提供个别化指导,满足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取得进步。本研究把初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状况分为“总是”“经常”“有时”“从不”4个层次进行调查。

经分析发现,“总是”“经常”得到教师个别化指导的学生数累积百分比均到达90%以上。各科数值非常接近。而有时和从不的比例均为10%左右,但是我们要看到初二年级整体较差,语数外三门课分别为16.73%、12.75%、16.33%。

10.课程总体感受

学生对课程感受包括很多方面,如学习兴趣、学科内容、教师的教学风格等,它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该课程的教学实施情况与教学有效性状况。本研究将初中生的总体感受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非常差”5个等级进行调查。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课堂总体感受非常好。各学科不同年级间总体感受“优秀”“良好”累积百分比均达到87%以上,语文最好,累积百分比达90.43%。各学科不同年级间总体感受“较差”“非常差”累积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是英语4.87%、数学 4.04%、语文2.67%。说明学生对英语课总体感受最差。从年级分析,初二年级感觉优秀人数最低。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了目前学校课堂教学总体情况是好的,课堂有效性较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较强,这得益于多年来学校积极开展的课改实践。但也还是存在一些低效的教学现象:课堂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够好,有近一半学生觉得偏难或偏易;部分学生觉得数学、英语课比较难学,整体感觉较差的比例较高;教学有效性在年级间、学科间差异性较大,初二年级两极分化现象明显等。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加强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式、结构;及时反馈矫正,促进学生认知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实施差异教学,防止过度分化;加强教学反思,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等教学改进策略。

1.加强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式、结构

课堂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够好,课堂教学问题解决度低,部分学生个体有效知识量少、投入度低等现象,与教师对课标的理解、教材的把握不到位有关,也与教师教学设计不周、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结构不够合理有明显关系。我们需要继续加强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方式帮助教师把握课标、教材,加强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

2.及时反馈矫正,促进学生认知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没有及时有效地得到教师的反馈,造成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导致学习效果低下。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反馈矫正的过程。

3.实施差异教学,防止过度分化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能力强弱不一,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初二年级。教师需要实施分层次的差异教学,“承认和照顾学生个体内和个体间的差异,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改变教学的速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学习风格或兴趣,促进学生潜能的最大发展”。

4.加强教学反思,优化教师教学行为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虽然从问卷情况来看学校课堂教学情况是比较理想的,但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中的,教师要善于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进而透过研究解决问题,优化自身的教学行为,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三、研究存在的不足和下阶段的研究方向

一年多的研究使我们比较系统地梳理了课堂有效性的研究理论,认知了评价标准,发现了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我们的研究结论偏重于对学生问卷调查的分析,其他的了解方式如课堂观察(听课)、学生访谈等虽然也进行了,但是缺乏系统的归纳整理提炼。我们调查问卷的科目集中在中考科目,对史地生音体美等课堂教学则没有调查,这有违素质教育理念。我们虽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但是是否符合实际、如何实施还有待进一步实践探索研究。以上这些问题,将会在下阶段的研究中给予重点关注和改进。

(本文为江苏省教科院规划立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与学》的子课题的研究报告)

猜你喜欢
矫正有效性教学内容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