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电影《火星救援》中,主角马克·沃特尼用火星土壤成功种出了土豆。而这种太空菜园或许并没有看上去那么遥不可及。
秘鲁的研究人员正在首都利马尝试模拟火星上的环境,并试图在其中种植土豆。NASA将与利马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CIP)合作,共同开展这项具有开创意义的实验。他们计划种植的65种土豆都经过了精挑细选,能够在火星那样的极端环境中生长。此举将帮助我们实现在火星上修建大棚、种植植物的梦想。
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CIP)是一家非营利性研究机构,致力于减少贫困,保障粮食供应。目前该机构共注册了4500个土豆品种,入选的65种就是从中选出来的。而在这65种土豆中,有40种都是安第斯山脉的原产品种,可以适应多种不同的生态圈,能够经受突发的气候变化,并能在岩石遍布、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其他的25种则是经过改良后的品种,能够在干旱、含盐量高的土地中存活。这些土豆均对病毒免疫。
这些通过了测试的土豆品种还必须满足一个最终标准—它们在火星上不仅要长得好,还得有出色的产量。“我们差不多百分之百确定,选出来的土豆有很多都能通过测试。”一名在NASA工作的秘鲁天文生物学家说道。
科学家们希望通过这项实验找出适合在贫瘠环境中生长的土豆品种,从而帮助解决全球范围内的饥饿与营养不良问题。“我们必须为未来做好准备,妥善应对沙漠化、全球变暖和土壤盐碱化等问题。”CIP的一名科学家说。
秘鲁南部的阿塔卡玛沙漠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其中La Joya Pampas地区的土壤与火星土壤非常相似。科学家们向利马的CIP实验室运送了100千克这样的土壤,同时模拟出复杂的火星大气(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并将其暴露在强度极高的紫外线辐射之下。“再过一到两年,我们就能得到比较确定的结果了。”瓦尔迪维亚说道。他还补充说,要想在火星上开展一项无人任务,至少还得等上五年时间。
作为一种可能在太空中种植的作物,土豆也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粮食之一。早在公元前2500年,人类就有了种植土豆的记录。当时,美洲土著艾马拉印第安人在今天的秘鲁和玻利维亚地区种植了土豆。
如果科学家们挑选出的土豆品种无法适应沙漠土壤,他们将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同时让土豆暴露在辐射之下。“如果这也不管用的话,”瓦尔迪维亚说道,“我们会实行一种CIP使用的新方法,名叫气培法。”该技术可以用在没有土壤的情况下培养植物,需要将植物的根系放置在球状或管状容器中,并向其中喷洒养分,此外还需要一个清除毒素的系统。
接下来几年里,NASA计划在秘鲁的沙漠中建立一座火星研究中心。他们将在这里完美地复制火星的地形和大气条件,用于研究太空种植技术,从而帮助人类在火星或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上开展载人航天任务。
在此次研究之前,荷兰瓦赫尼根大学的一组科学家开展了一项实验,成功地在模拟火星和月球条件的土壤中种出了庄稼,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他们在三个不同的培养容器中种植了10种作物。三个容器中分别放入了由NASA提供的火星模拟土壤和月球模拟土壤,以及用作对照实验的地球土壤。据NASA称,火星土壤中其实含有植物在火星上存活所需的营养物质。
最后的实验结果显示,火星土壤种出的作物与地球土壤种出的没什么不同。“这令我们感到非常吃惊。”研究人员韦格·瓦梅林克(Wieger Wamelink)说道,“实验说明,如果处理方法和浇水方式正确的话,这些火星模拟土壤将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月球模拟土壤中成活的作物比另外两种都要少,只有后者的一半。不过除了菠菜之外,其他作物的成活率都还不错。”
他们在容器内种植了西红柿、豌豆、黑麦、芝麻菜、萝卜和水芹。实验的目标是,为在火星和月球上种植粮食打下基础,好为第一批定居外星球的人提供食物。这已经是该团队在这一领域开展的第二次实验了。研究人员表示,在第一次实验中,他们使用的容器过小,浇水方式也不对,大多数种在月球土壤中的植物都死了。不过在第二次实验时,这些植物都存活了下来。
研究人员事后没有吃掉这些植物。“土壤中含有铅、砷、汞等重金属,还含有很多铁。”瓦梅林克说道,“这些成分可能会被植物吸收,并进入植物的果实中,使果实含有毒素。”
该研究团队希望能开展第三次实验,专门研究食品安全问题。他们已经发起了一项众筹活动,希望能在今年4月开始种植新一批的作物。在这一次实验中,他们还准备加入豆类。他们的目标是募集到2.5万欧元(约合18.3万人民币),而到目前为止,他们的众筹网站已经募集了7991欧元(约合5.8万人民币)。
“NASA、伊隆·马斯克和‘火星一号计划等团队均希望在接下来10到15年间实现火星登陆。”他们在众筹页面上这样写道:“而在接下来5年之内,人类可能会重返月球。如果我们成功抵达,将在那儿待上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人们肯定需要进食,因此还有什么方法比在当地种植食物更合乎逻辑呢?”
如果该研究团队种出的粮食被证明是安全的、可以食用的话,出资者们将受邀出席一次“火星盛宴”,享用他们种出的食物。
(本文转自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