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独运的创新:时代发展中的《安娜》

2016-07-07 13:18张雅倩
戏剧之家 2016年13期
关键词:人物主题表现形式

【摘 要】本文从电影本身的表现形式、主题阐述、人物塑造和细节刻画来分析2012版的《安娜·卡列宁娜》的电影时代特征。

【关键词】表现形式;主题;人物;细节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245-01

《安娜·卡列宁娜》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这部巨作作为文学剧本在电影历史上被翻拍过四个版本,2012年9月的这部最新版的《安娜·卡列宁娜》也可谓是众说纷纭,于我而言,它带来的不仅是视觉冲击,而是用现代电影的技巧去揭示和启发现代人对人性的思考与探索。

一、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的创新

2012版的这部电影在艺术形式上采用非传统的电影叙事形式,运用舞台剧式叙述方法展现了安娜·卡列宁娜悲惨一生的起落发展,其形式美感、长镜头的连贯加上舞台剧的夸张,不断吸引观众沉浸在故事的叙述当中,值得一提的几个镜头是:影片开头安娜读哥哥奥布朗斯基公爵给她的来信,其舞台剧形式的夸张动作包括与情人家庭教师的嬉戏以及和妻子多莉的矛盾冲突,都通过舞台剧式的转场表现得淋漓尽致,区区5分钟的时间就将安娜出行莫斯科的原因交代得很完善。还有奥布朗斯基公爵的员工在盖章时的动作无不是导演刻意安排的结果,其动作的连贯与音乐的韵律相协调,展现了戏剧化的场景和舞台剧的形式美。有许多观点认为这种舞台剧的形式过于虚幻和夸张,与原著本身的现实主义风格相违背,但在我看来,正是因为这种创新不仅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更重要的是运用这样的手法将幻景与现实结合,侧面表达了人生如戏的观点,从而表现安娜悲剧而又充满戏剧性的一生。

二、作品主题内容分析

虽然影片依然尊重了原著的绝大部分情节,依然是运用两条平行而紧密相关的线索构成。一条是安娜·卡列宁娜与伏伦斯基之间的爱情婚姻纠葛,展现彼得堡上流社会、沙皇政府的官场生活;另一条是则是写列文的精神探索以及他与吉蒂的家庭生活,展现了宗法制农村的生活图景。但是与原著的主旨意图所不同是,2012版的《安娜》主题意义不再侧重于对原著本身主旨意义的还原,是为了批判沙皇的封建统治,讽刺贵族没落生活与俄国农奴宗法制,因为这些都已成为过去,我们必须通过经典来创造新的经典,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建造出属于当代社会符合时代潮流的东西,那么这部作品更深次上是为了表现和突出人性,淡化了对沙皇统治阶级及其统治下的机械化运作的批判。在此,安娜的行为不只是因为整个社会和代表这种旧体制的丈夫卡列宁的压迫下所进行的反抗,更重要的是她心底对“爱”的渴望与追求,还有列文虽有宗法制下利益对立的哥哥,但是亲情的力量还是永驻心上的,他最终也是怀着对哥哥的理解与关怀的,这些都是人心最本真的东西,也是现代人逐渐所缺少的东西。

三、作品对人物形象的再塑造

安娜这一形象在原著中本是一位追求个性解放的贵族妇女形象,在这部影片当中,其形象充满矛盾,她勇敢地追求爱情与幸福,但同时又深受封建道德礼教的束缚;她渴望新的生活,又不能克服自己身上的旧习性。此部影片侧重于表现安娜对爱情的追求,对其人性的深刻挖掘才是影片对安娜形象再塑造的初衷。另一个值得一提的人物是安娜的丈夫卡列宁,原著中的卡列宁是一个伪善、僵化、缺少生命力的贵族官僚形象,而在本部影片当中,卡列宁成为一个理性的丈夫,影片的最后,在菊花的田野中,他望着安娜的两个孩子,竟然出乎意料地流下了眼泪,这一细节无不体现出卡列宁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好父亲,在内心深处的情感中,我们可以看到卡列宁对安娜的无尽缅怀,也最终证明了他是从心底里原谅了安娜。这一突破原著的人物形象塑造,给我们展现的更是当代社会中人们所缺乏的宽容与原谅的人性,导演也就此想向大众传达出人性中宽恕的伟大意图。

四、作品细节刻画分析

这部影片中有很多暗喻性的细节,也让影片多了一些生动的刻画,这些细节虽说是电影艺术再造的东西,原著可能根本没有出现过,不过这是电影艺术本身的魅力所在,比如安娜从圣彼得堡到莫斯科下火车的那一段,当她第一次与伏伦斯基见面时,在走上火车的那一刻看见了一位火车修理工,最终是工伤被绞死在火车轨道上,这也就预示着安娜悲剧人生的开始,仿佛在暗示着她最终的卧轨自杀的悲惨结局。当然还有安娜哥哥的妻子多莉,在影片将近结尾时再次与安娜相遇,告诉安娜她的哥哥依旧不悔改的婚外情,这也更进一步刺激了安娜。

总而言之,无论这部电影有没有承接起托尔斯泰伟大而深刻的思想,但是其精致的电影艺术加工是值得肯定的,其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对人物的再塑造、对当代人人性的唤醒和启发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由此,我们可以说导演的匠心独运造就了时代发展中的《安娜·卡列宁娜》。

参考文献:

[1]让·米特里.电影美学与心理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81.

[2]赵春霞.电影中的隐喻与象征艺术一一以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为例.电影评介,2009,(14):25.

作者简介:

张雅倩(1995-),女,湖北宜昌人,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影视评论。

猜你喜欢
人物主题表现形式
多元归一——中国画表现形式探析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汉语动结式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形式
新闻策划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相互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