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明(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91)
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的概念及其关键维度识别*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探索性研究
朱明(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摘要]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的概念是经过对3所案例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过程进行内容分析提炼出来的。其中,操作性维度所包含的要素确保了制度文本的约束性、可操作性和兼容性;结构性维度所包含的要素构成了制度组织特定的组织架构、行为规范和存在方式;合法性维度所包含的要素确保了制度组织通过构建至上而下的层级控制体系来维护本领域的权力结构;一致性维度所包含的要素确保制度个体共同接受的理念和价值保持一致。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维度识别
制度通过其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西方国家在对效率和效用的不懈追求过程中,制度化自然成为其组织管理的基础,并且已经内化于整个社会文化背景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从之前的“经济建设”过渡到“制度建设”,在当前这一社会背景下,多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仍然处于制度化缺失的状态,组织管理的制度化进程相对滞后。当今技术、环境都在发生着剧烈变化,而高校图书馆如何在制度层面更加有效地去应对这些变化,从而更好地与外界交换资源并生存下去,需要依靠制度化建设的积极推进。
在高校图书馆管理研究领域,与管理制度有效性相关的研究均把制度有效性作为一种应然性的结论来使用,并将此作为不证自明的立论依据,但实际上从“为什么这样”到“应该这样”是需要有一个连续的逻辑链条来支撑的。这一缺失从根本上不符合科学研究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同时,多数相关研究建立在对图书馆规章制度进行感悟性、思辨性议论的基础上,其所属的理论、来源及逻辑也不明确,更多的是体现图书馆机构内的视角,缺乏基于整个图书馆管理制度过程的研究。并且现有研究中没有明确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的概念,尚未对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的维度进行探讨。对图书馆管理制度化进程及其产生的一系列机理进行总结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找出其背后不同机理的来源与逻辑,从根本上阐明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的发生机制和作用过程,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建设提供可靠的价值判断和操作规范。
因此,本研究选取3所高校图书馆作为案例,通过多种来源收集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制定、实施及调整过程(以下简称制度过程)的数据,采用内容分析法归纳、提炼出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所具有的关键维度,一方面为我国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的相关研究提供可借鉴的参照和思考,另一方面也为我国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实践提供相关的经验和依据。
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研究而言,国外对结构、环境和认知要素的研究能够为其理论构建和维度识别提供有效的基础;案例研究、内容分析及统计分析等方法的有效运用也能够为其理论的探索和发现提供方法上的借鉴;同时,我国不同视角下的各种观点也能够为其理论构建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关研究认为:结构性基础要素通过正式化和功能化降低图书馆管理活动过程中技术和行为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互依性,从而提升组织目标的实现进程,并通过结构化的制度要素来提高图书馆管理活动过程中处理信息的能力[1]。图书馆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源于其组织目标分解的合理性、组织职能的协调性以及科层制的理想型与图书馆组织结构的契合程度[1]。
关于制度环境,多数研究认为: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合法性源于外部制度环境,需要与制度环境保持某种程度的一致,在这一过程中,有的管理制度需要制度环境的强制,有的是对制度环境中的组织机构进行模仿或主动采纳制度环境中的规范[2]。制度合法化的基础是图书馆管理制度遵守社会环境共同的情景界定和参照框架,并与制度环境逐渐形成某种程度的制度同形。制度环境是管理制度有效性实现的现实基础和过程保障,不同的制度分析层次生成了不同的制度环境。高校图书馆的经费管理政策需要考虑到其所涉及的社会环境,其有效性取决于高校图书馆与社会环境进行交换过程中的资源及制度的合法性[3]。
对于制度个体的认识,一些研究提到:图书馆管理活动中行为主体的心智水平和认知能力决定了图书馆管理制度最终的方式和效用,其合法性基础源于行动者关于社会实在的共同理解及其自身的认知框架对于组织规范及信念的内化和运用。在这一过程中,行为主体可能存在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并且成为秩序的重要基础。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源于组织中个体成员的认知,因为认知是个人能力基于自身理性认识能力对环境形成的有关事物是非对错、好坏善恶的一整套知识体系、世界观和价值观。认知模式和认知能力是起决定作用的两个主体变量[4]。
关于合法性,多数研究认为:图书馆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在于其内生性过程的合法性,在依照现有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的过程中,只有具备了合法性,才有可能具备合理性及有效性[5]。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除了涉及其内容的合法性,也应该保证相应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的合法性,尤其是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其实施合法性的首要基础和依据[6]。
关于影响制度过程的相关要素,相关研究表明:制度的有效性是相对的,影响制度有效性的因素包括制度的来源、制度人性化的程度、制度结构健全的程度、制度自我实施的能力、制度的性质、制度的公平性、制度的简明性、制度的灵活性、制度与相关制度的相容度、制度与制度环境的契合度、制度的执行方式等[7]。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关于制度有效性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制度自身、制度与环境以及制度与制度相关人3个层面上[8]。
制度执行力源于政治学研究中公共政策理论对制度过程的研究,图书馆制度执行力的要素是主体、客体、制度环境、执行方法[9]。
3.1内容分析方法及其运用
质性研究方法是探索性研究的有效方法,其中内容分析方法兼具定量分析的性质,能够对分析对象的关键内容进行客观和定量的描述。
社会学将内容分析方法定义为按照研究目的,针对明显的沟通内容、符号与意义或整个沟通过程进行的客观而系统化的定量描述、分析与推论[10]。内容分析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其非介入性的特点,能够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研究社会行为和现象,而且消耗的成本相对较低,其分析步骤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浓缩、推论、分析并验证等,其中数据收集还包括了单位化、抽样和编码等工作[11]。
本研究通过对案例图书馆管理者的深度访谈、图书馆现场考察和相关文献资料等多种来源搜集高校图书馆制度过程的数据,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归纳、提炼出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所具有的关键维度。结合内容分析过程中类目数量控制的需要,本研究初步确定4项分析类目,即操作性、结构性、合法性和一致性,并邀请图书馆管理专业人员对分析单元进行编码,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对编码结果进行信度检验;同时,通过对内容分析的结果进行多重证据来源的三角验证和证据链检验,确保内容分析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的合理性。
本研究希望通过内容分析方法提炼出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所具有的关键维度,并为进一步归纳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的测评问项和开发测量量表提供重要依据。
3.2数据收集与整理
基于案例图书馆的代表性和数据获取的便利性,本研究选取了1所具有代表性的“985工程”高校图书馆、1所一般院校图书馆和1所台湾地区的高校图书馆作为案例进行研究,以识别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的关键维度。3所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制度都经历了几十年的演进过程,在制度结构和制度要素上都有一定程度的积累,同时能够分别代表不同层次的高校图书馆,其所处的制度环境与其他同类型、层次的高校图书馆相比更加稳定,其馆员的整体素质能够较好地反映制度过程中制度个体的行为倾向和价值判断。
D大学位于天津市,其图书馆制定的管理制度切实管用,能解决实际问题,符合多数馆员通识的水准,其考核的标准符合实际,通常情况下都能够量化,同时也具体地规定出馆员的权利与义务及违反规定应承担的责任,并适当考虑和权衡馆员与其他个体的利益。总体来看,D大学图书馆管理制度的效用比较明确,适应性相对合理。E大学位于河北省,其图书馆对馆员的考核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包括检查程序、检查者的职责等。馆内的层级结构明确,对于馆员的管理具有连续性,考核结果能够向全体馆员公示,能够借助管理程序确保管理工作的稳定性。总体来看,E大学图书馆管理制度的效应趋于合理,制度过程比较明确。F大学位于台湾省,馆员对本馆的管理制度形成了一种共享和认同的良性文化氛围,同时具备较高的素质、技能和技术,整体人际关系也不错,因此,F大学图书馆馆员对于管理制度的认识具有较高的趋同性。
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全面性和真实性,确保案例的效度,本研究广泛收集多种来源的数据,包括案例图书馆的相关文献、档案记录、访谈记录、直接观察记录。为了便于分析和考察,本研究编制了资料清单(见表1)。
本研究基于对已有文献的调研,以制度文本、制度组织、制度环境和制度个体4个要素所具有的特征为依据,结合类目间互斥性及解释完备性的需要,初步建立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关键维度的分析类目表(见表2),以便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并初步形成研究假设。
编码是将分析单元根据分析类目进行分配的过程。本研究的编码工作由1名博士研究生和两名硕士研究生承担,他们的研究方向均为图书馆管理,且有高校图书馆工作的经验,具备良好的理论和实践素养。在进行编码工作之前,研究者首先对编码员就研究的整体工作进行相关的培训,同时向他们介绍内容分析方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在此过程中,研究者还与编码员就各类项目的操作化定义进行了沟通和调整,确定各位编码员对编码工作理解之后,才正式进行编码。
表1 案例图书馆的资料清单
表2 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关键维度类目表
在对分析单元进行编码之后,需要保证内容分析的信度和效度。其中信度检验有利于保证研究结论不受测量时间、工具、人员等的影响,通常表现为不同编码员对分析单元编码结果的一致性,是对研究方法稳定性、类目划分的准确性及资料编码一致性的检验。编码员编码的一致性越高,其分析信度就越高,研究结论就越能反映客观现实。本研究采用数学的集合原理,通过交集编码个数与并集编码个数的比值估计内容分析的信度,并将此比值作为分类一致性系数[12],分别计算3位编码者在同一分析类目上的编码个数,通过各个类目的对比,计算各类目上编码的交集与并集。其中用T1、T2、T3分别表示3位编码员在同一类目上的编码个数,编码交集为T1∩T2∩T3,编码并集为T1∪T2∪T3,根据分类一致性系数的算法计算出各关键要素的分类一致性系数(见表3)。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各个分析类目的分类一致性系数均大于0.85,证明内容分析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信度水平。
表3 各关键维度的分类一致性系数
研究的效度表示研究结论与研究事实的相符程度,同时也涉及研究结果的适用性。本研究还邀请了相关专家和博士针对分析类目的构建和编码的过程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因此能够保证研究的效度。
本研究通过选取3名编码人员对每个维度的编码交集个数,列出了案例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的4个特征在分析资料中197个分析单元(编码交集T1∩T2∩T3)分别出现的频次和频率(见表4)。
表4 各关键维度的编码统计表
总体来看,每个维度在总的分析单元数目中出现的频次和所占的比例相对比较均衡,没有出现极大值或偏差较大的分类数目,能够合理地反映出内容分析的类目。
为了保证研究效度,本研究对4个关键维度逐一进行多重证据来源的三角验证,通过构建证据链为案例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的各个维度来寻找相关证据,在197个分析单元中,多重证据来源主要包括与案例图书馆管理者的深度访谈、相关文献记录和观察记录。为了确保内容分析与原始资料的一致性,本研究将维度与原始资料对比,提炼出原始资料中与4个关键维度所对应的内容,确保内容分析的维度准确、全面地反映原始资料的内容(见下页表5)。
其中,操作性维度强调的是制度过程中制度目标传递过程的畅通性,同时还包括制度目标本身所具备的一些标准,其基础来源于制度环境、制度组织和制度个体,操作性维度主要反映的是制度目标在制度过程中有效传递的全部要素,为管理制度有效性的实现提供基础;结构性维度强调的是制度过程中制度组织为制度目标的有效传递所提供机制的保障,同时还包括制度组织为获得组织活动秩序所采纳的具体化目标和结构性机制,其基础源于制度环境中的价值及功能认同,也就是说,结构性维度主要反映的是制度组织为制度目标的有效传递所提供的动力和保障的全部要素,为管理制度有效性的实现提供保障;合法性维度强调的是制度环境为制度目标的有效传递提供来源的合法性,同时还包括为制度组织和制度个体提供目标与行动的合法性,其基础源于社会文化背景和上层治理结构的预设和偏好,合法性维度主要反映的是制度环境为制度目标的有效传递所提供来源的全部要素,为管理制度有效性的实现提供依据;一致性维度强调的是制度个体对于制度目标的理解和转化所具备的认知与能力,同时还包括制度个体为制度组织与制度环境提供个体价值偏好与情感行为选择的反馈和作用,是推动制度文本、制度组织和制度环境能够交互作用并达成契合关系的动力,为管理制度有效性的实现提供归宿。
表5 各关键维度多重证据来源的三角验证示例
结合以上证据链的分析内容来看,4个假设维度基本上都得到了较好的表述和验证。首先,操作性维度涵盖了制度文本对于制度目标预设与内化过程有效性的全部要素,同时还涉及制度文本与制度个体、制度组织与制度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主要特征等,最终体现在制度文本与制度组织、制度环境及制度个体产生相互作用时的可操作性之上。其次,结构性维度涵盖了制度组织所具备的制度机制在制度目标预设与外化过程的全部要素,同时还涉及制度机制在消除不确定性和促进制度外化行为的主要特征,最终体现在制度机制为制度文本在制度个体以及制度环境之间运作所具备的结构性机制之上。再次,合法性维度涵盖了制度环境提供合法性来源的全部要素,同时还涉及制度目标、制度机制以及制度个体在制度过程中被赋予合法性的主要特征,最终体现在制度环境赋予制度文本、制度机制以及制度个体在制度过程中所涉及的合法性之上。最后,一致性维度涵盖了制度个体在制度过程中对于制度目标、制度机制以及合法性来源进行内化和外化时的全部要素,同时还涉及制度个体价值判断、情感行为选择与制度文本、制度组织和制度环境契合程度的主要特征,最终体现在制度个体与制度文本、制度组织、制度环境之间作用的一致性之上。
因此,本研究提出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的概念,即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是由高校图书馆内部根据其自身组织和外部环境制定成文并具备操作性、均衡性、兼容性和约束性的符号性规范,在一致性框架和制度机制的共同作用下,促使制度个体通过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和情感价值判断作出符合制度目标的行为选择以及图书馆内部根据制度环境、机制、个体的变化对制度文本进行动态调整的能力,表现为操作性、结构性、合法性和一致性。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对案例图书馆管理制度过程的197个内容单元的分析提炼出管理制度有效性的关键维度,构建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的4维度模型(见图1)。
本研究通过对3所案例图书馆的内容分析构建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的4维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的概念。研究发现,操作性维度所包含的要素确保了制度文本的约束性、可操作性和兼容性,是制度目标得以构建和成立的基础,能够确保制度个体对制度目标的分解建立在合理性和可靠性之上,同时还保证其分解之后各要素之间的系统性和一致性。结构性维度所包含的要素构成了制度组织特定的组织架构、行为规范和存在方式,使得明确的组织目标和严密的组织形式得以确定。合法性维度所包含的要素确保了制度组织通过构建自上而下的层级控制体系来维护本领域的权力结构,同时也为制度组织在本领域创建了需要借助外部环境的价值预期和上层治理机构的价值认同的专门知识。一致性维度所包含的要素确保了制度个体共同接受的理念和价值保持一致,创建了制度个体之间有效沟通、理解、协作、支配或服从的基础,使得制度个体的价值体系与制度组织所追求、宣扬的价值与通行的规则之间保持一致。
图1 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的4维度模型
本研究以质性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方法为基础构建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的4维度模型,但深度访谈的样本容量较小,概念模型的信度和效度未经过大样本检验,今后还需要将模型与其他样本反复对比,进行模型的不断优化和修正,从而完善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的理论,同时还要再针对模型中的各要素开发出测量量表,以在大样本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检验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Rebecca B.The Public Library Manager's Forms,Policies,and Procedures Handbook [M].NewYork: Neal-Schuman,2004:77-96.
[2]Robert C.Internet Use Policies and the Public Library: A Case Study of a Policy Failure[J].Public Library Quarterly,2003,22 (3):5-20
[3]Susan K.Academci Library Fund-Raising: Organaization,Process,and Politics [J].Library Trends,2000,48(3):560-578.
[4]Esharenana E.Staff Discipline in Nigerian University Libraries [J].Library Management,2004,25(4/5):223-229.
[5]陈传夫,刘杰.图书馆制度建设的法制化路径[J].图书馆论坛,2007(6):231-235.
[6]黄宗忠.论图书馆行政规章与制度[J].黑龙江图书馆,1991(1):20-27.
[7]冯务中.制度有效性理论论纲[J].理论与改革,2005(5):15-19.
[8]霍春龙,包国宪.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视角下的制度有效性[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1):15-18.
[9]白君礼,崔旭.图书馆制度执行力概念、要素蠡测[J].图书情报知识,2014(1):62-70.
[10]Krippendroff K.Content Anglysis: An Introduction to Its Methodology[M].Beverly Hills,CA:Sage,1980:11-13.
[11]丹尼尔,斯蒂文,弗雷德里克.内容分析法:媒介信息量化研究技巧[M].嵇美云,译.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47-51.
[12]袁登华.创业目标驱动与行动效能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64-65.
Concept and the Key Dimension Identification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Effectiveness of University Library——Exploratory Research Based on th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Abstract]The concept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effectiveness of university library is extracted from the content analysis of management system courses by 3 university libraries.The operational dimension confirms the constraint,operability and compatibility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The structural dimension forms the certai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behavioral specification and the existence.The legal dimension would ensure the organization to maintain its power structure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upremacy of the hierarchy.The dimension of the consistency would assure that the individual in the system accept the same concept and value.
[Key words]The university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Dimension identification
*本文系云南大学201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5YNUSS014。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收稿日期:朱明男,博士,现工作于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201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