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摘 要]传统的教育心理学认为,智力或思维方式是不可变化和不可训练的。因此,学生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创设合作互动的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创新;精巧设计教学。
[关键词]英语教学 创新思维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046
传统的教育心理学认为,智力或思维方式是不可变化和不可训练的。因此,教学的唯一内容就是传播庞杂的学科知识并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识记为最终目标,忽视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方式的培养。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则突破了这一观点,证明了思维方式是可以通过专门的训练得到提高和完善的。因此,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让他们养成独特有效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交流工具、学科,其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交际能力,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它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技巧。二是学生能在实际交际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成具体交流活动。这也是最终目标。要达到第二个层面就需要在英语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方面:
一、学生要掌握好基础知识
众所周知,只有量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有质的飞跃。学习英语也是一样的。首先,学生要学好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奠定知识基础。学生学好基础知识与教师指导分不开,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只有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和思维方法,学生才能更快地掌握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就拿单词来说,这是大家普遍头疼的问题,但不记又不行,就像是有再好的蓝图,没有最基本的建筑材料是不行的。记得有位老师说过,在不同的地方碰到一个单词至少七次才可能记住这个单词,这就需要我们多看一些课外读物。对于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这个方法能让他们积累大量词汇。但是我们面对的中等生和中下等生是偏多的,那么我们还是教他们以课本为主,多读课文。最好是背一些好的课文。经过实践,这个方法对这一部分学生掌握新单词帮助很大。当然如果已经学习了音标,通过音标记忆单词是一种好的方法。在学习基础知识时,把掌握知识的重点放在思考力上,根据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特点,在课堂上释放大量的思维空间,在遇到任何问题时一定要先思考再回答,通过各种渠道,把知识铺垫成学生思维的方法,通过提问,联想,启发,对比等方式鼓励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维,学生逐渐有了深入思考和会记忆的习惯,从而有一种思而后得的成就感和表现的欲望,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能用思维方式来指导学习。
二、创设合作互动的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创新
科学家的事迹告诉我们,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缺乏想象力和勇气。学生的勇敢来自教师的激励。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传递着人间最真实的情感,通过一腔热情来感染学生,形成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具体教学中我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和蔼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到课堂
创造就意味着“风险”,因为他总是以言人所未能言,行人所未能行为内涵。针对中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如果他们的“不寻常”行为不能及时得到肯定和赞赏,这种特殊时期的心理就不利于他们的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急于表态、纠正,以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不愿思考。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更活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微笑和鼓励带进课堂,和蔼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从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微笑中找到自信,从而树立“我能行”的观念。教师真诚的微笑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放松、自信,从而敢于和教师交流,乐于思考。只有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能驰骋,创新意识才更强烈。
2.让学生广泛参与到教学中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学习成就,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课堂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现代教育革新的当下,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主动适应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教师应做到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文让学生主动读,难点让学生讨论。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法,让学生主动动脑、动手、动口。例如,在学习对外貌的描述时,可以叫几个班里的学生当模特,让其他学生分组描述,因为都是熟悉的人,所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一位学生的思维都围绕这个有趣的问题跳跃。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他们感受和获取知识、技能的效率更高。
三、精巧设计教学
创造就是在知识的基础上,想出新办法,建立新理论,作出新的成绩。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多角度全方位地围绕教学内容,涉及各种教学形式与方法,培养锻炼学生的感知能力。
1.以兴趣为导向,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小学英语课程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教师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真实的语境或模拟真实的语境才能使学生触景生情,有表达的欲望。叶澜老师在论述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时指出:“我们的认识是,新的教学过程的形成,首先必须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
2.要贴近生活,尽量真实,能体现开放性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并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设计尽量与学生实际生活相仿的活动,以撞击出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自主、合作、探究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3.充分突出目标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控制和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围绕着教学目标,并考虑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是否生动、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另外,还要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在突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趣味活动和有效的语言时间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化。
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他纠正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天赋神授”的、与少数人无缘,将创造神秘活动的观念。创造性不是少数人的天赋,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在中学生身上,也同样存在着创造有实用价值或学术价值,或道德价值,或审美价值等潜能,长久以来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一味地让学生在大堆的题海中“磨炼”应试技巧,导致许多学生“死读书”怕交际。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会给他们的发展带来后患。我们作为教师或即将成为英语教师的人要将创新教育理论与本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教师要用真诚的行动在每节课堂上演出一幕幕活剧;用真诚的话语在每节课堂上播撒下一颗颗爱的种子;用真诚的爱心在每节课堂的每一分钟里创造爱的永恒。让学生全员参与,在积极创新英语课堂教学中体验自身价值,成为创新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责任编辑 李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