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力 刘洋
摘要:从历史来看,中共杰出领导人都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塑造了中共杰出领导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传统文化中的民生意识坚定了中共杰出领导人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治国理政
中图分类号:G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16)03-0072-04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每一次推进都代表着我国的一次历史进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他带领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理论飞跃是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带领中国走向富强。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还很多,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从历史来看,我国最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是中共杰出领导人,而他们都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传统文化对于杰出领导人的成长,对于杰出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一、案例研究
中共杰出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同志生于清朝末年,他八岁开始,就被父亲送进了私塾,跟着私塾先生念了几年书,四书五经读得烂熟。一直在去长沙求学之前,主导毛泽东早年思想的都是传统文化的书籍,让毛泽东获益匪浅,直到后来,他还曾说,这些传统文化的学习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们翻开《毛泽东选集》就可以发现,对传统文化典籍典故的引用比比皆是,而且都恰到好处。
周恩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这不能不从他的出身说起,他出生于一个传统士大夫的家庭,他的出生地也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周恩来的三位母亲都是非常传统的女性,她们对周恩来谆谆教诲,潜移默化中使周恩来受到了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教养。周恩来祖籍浙江绍兴,那是出师爷的地方,周恩来的祖上不乏其人从事师爷一职。周恩来终其一生只愿做毛泽东的副手,与祖上的这种文化传统不能不说是有着莫大的关系。周恩来出生在清朝末年,那个时候虽然科举已经穷途末路,并最终取消,然而读四书五经的传统还在。从他自小被送进学校起,就读了许多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传统文化典籍。在传统文化方面,周恩来取得了让人惊叹的成绩。例如周恩来能够用文言文写很好的文章。传统文化对周恩来的一生影响是巨大的,对于他从事的事业,他的做人,为人处世都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和作用。在皖南事变中,为了对付国民党当局对报刊的检查,周恩来当机立断用题写的诗词向世界说出真相:“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里周恩来采取了传统的二项艺术,书法和古典诗词。另外,传统士大夫的精神也在周恩来身上顯现,无怪乎和他接触过的人都感觉他身上有一种儒雅的气质。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朱德出生于1886年,正值清朝晚期,那个时候人们的价值观就是读书—科举—做官。朱德家是佃农,非常穷苦,。因为家里贫困的境况,使得长辈们下定决心必须培养一个能够做官的读书人,就这样朱德被送进了私塾,并被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在私塾里朱德学习非常刻苦用功,因为他读书的机会是父母含辛茹苦,以兄弟姐妹辍学务农,省吃俭用为代价的。私塾的课程是从《三字经》开始的,一直到《诗经》《尚书》这样的古籍,朱德都学得非常好。在私塾朱德整整学习了12年,打下了非常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这为他进一步的学习以及一生的事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传统文化培养了朱德乐观向上的性格,激励着朱德为了家庭的希望,为了国家的命运而斗争。传统文化也培养了朱德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怀,面对国家危亡,他勇于寻找救国救民的方法,并最终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传统文化还给了朱德抒发家国情怀的途径,当胸中有激烈的情绪时,无论是喜是忧,都能够作诗一首来表达感情。例如朱德和毛泽东诗词酬唱,作有“掌握辩证法,统一宇宙观。真心搞马列,地覆天又翻”的诗句。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奠基者董必武,是个有着很高传统文化修养的人,董必武的父亲是个教书先生,在私塾以教书为业,自董必武很小时就对其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从三字经到四书五经,董必武都读得非常熟,他不仅能够写得一笔好书法,而且能够写得一首好古典诗词,董老的传统文化修养是得到了当时官方认可的,在18岁那年考取了秀才,24岁获清朝学部授予的拔贡学衔。如果不是对古典文化的热爱,要想在学业上取得如此成绩是不可能的。传统文化开发了董必武的智力,启发了董必武的探索精神,这对他后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是有很大帮助的。传统文化中的忧国忧民精神使得董必武睁眼看世界,不做书斋的学者,而是像古圣先贤那样,起而行道,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最终在不断的判断思考的过程中发现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董必武年轻时是一个热血沸腾的传统的读书人,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就成为了一个坚定信仰的革命者。传统文化中的忧国忧民意识一直激励着他,鼓舞着他,对传统艺术的追求,对古典诗词的爱好,他坚持了终生。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出生在四川一个乡绅家庭。作为家中的长子,他从出生就被给予很大的期望,很小就被父亲送进私塾读书。那个时候的四川教育还比较传统守旧,私塾的教学内容以《三字经》《千字文》和四书五经为主。可以说邓小平是一个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人,这个年轻的中国人,身处异国他乡带着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在法国坦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救国救民的真理。虽然来到法国留学,但是这并不影响传统文化对于邓小平所起的作用。在三卷《邓小平文选》中,共引用了成语481条,他能够用传统文化中很经典的东西来解释现实的政治,让人民能够理解他的思想。在邓小平的一生中有这样几个关键词:第一,拨乱反正,该词出于《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如果不是对于传统文化的熟悉,邓小平怎么会如此娴熟地运用。第二,实事求是,该词出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邓小平用了很大力气在全党全国提倡实事求是之风,反对教条主义,特别是在与“两个凡是”进行斗争期间。第三,白猫黑猫论。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很通俗的一句话,却能够解释清楚很复杂的政治理论,可见邓小平对传统文化熟能生巧,能够用传统的话语,解释新的情况和问题。
二、理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共杰出领导人思想的影响
通过总结历史,我们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共杰出领导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存在若干因素,它们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做了精神上的铺垫和准备。”[1]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塑造了中共杰出领导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正是因为爱国爱民,所以他们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唯一正确的救国道路。传统文化的民生意识坚定了中共杰出领导人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共产党人的信仰归结到底就是为人民服务。传统文化的民生意识家国情怀坚定了共产党人的信仰,使他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服务人民。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治国理政的经验,在其理论中尤其缺乏取得政权后怎么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而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有大量关于治国理政的内容可以为之借鉴。传统文化启发中共杰出领导人治国理政的智慧。
1传统文化中的先进因素引导中共杰出领导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有学者指出,在中国共产党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还是起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中国思想文化传统之中,包含若干因素和契合点,可以有效帮助中国先进分子理解和认识并进而接受马克思主义。”[1]事实上,在中共杰出领导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道路上,中国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首先,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具有巨大包容性的文化,在历史上曾经接纳了多种异质的文化,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在中国得到传播,却没有发生西方那样的宗教文化纷争。正是中国传统文化这样一种开阔的精神视野,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宣扬畅通无碍。传统文化的兼容并包精神也影响到中共杰出领导人的精神状态,他们大胆地向西方寻找真理,大胆地接纳了马克思主义。其次,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契合,为中共杰出领导人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创造了可能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精神气质上的相通性。“文化精神上的相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联结点或纽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能够实现,除了马克思主义特有的功能与近代中国社会的需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还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在精神上是相通的。”[2]中共杰出领导人通过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了马克思主义,从而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又从马克思主义回到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艰苦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互动中共同发展进步。[3]
2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理念塑造了中共杰出领导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爱国主义的良好文化传统,也不乏爱国主义的精神和热情。从屈原到苏武,从岳飞到文天祥,从郑成功到左宗棠。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在面临国家危亡时,表现出了高尚的民族气节。他们或者忠而被谤不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重用,或者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或者为了国家的强盛闻鸡起舞,通宵达旦,废寝忘食。总之,心中有一股子正气的力量,为了国家而献身。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就不乏爱国主义的篇章,千古传诵,为世人所景仰。如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达了屈原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植在《白马篇》中写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精确地表现了爱国志士们视死如归的大无畏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热情。南宋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在弥留之际,面对死亡,他没有恐惧,没有害怕,更没有没有对生的留恋,唯一想到的事情,唯一遗憾的事情是,没有看到祖国统一,怀着这个永远的遗憾他写下了《示儿》这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一切都看淡,都看破放下的态度,然而对于祖国未能统一,还是无法忘怀。宋末元初之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振聋发聩的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宁死不屈,“我自横刀向天笑,肝胆相照两昆仑”的大无畏献身精神和对于历史的信心。爱国者虽死犹荣,虽败犹胜!再如清朝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赴戍登程中,给家人的信里写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片拳拳爱国之心可昭日月,可泣鬼神。这些表现爱国主义的美好篇章,无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激励着中国人民热爱自己的国家、建设自己国家的热忱,也激励着中国人民在外敌面前顽强拼搏,决不屈服。中共杰出领导人作为中国人民中的优秀分子,作为中华民族的好儿女,无疑也不可避免地接受过这种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和熏陶,并深受其影响。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正是在面对民族危亡时,才激发出了爱国主义热情,才努力去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进而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学者指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中国传统爱国理念,为毛泽东爱国主义信念与情怀提供了丰富的养料。”[4]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文化激发培养了中共杰出领导人的爱国主义热情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3传统文化中的民生意识坚定了中共杰出领导人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民生的思想。例如《礼运·大同篇》里面就讲了一个美好的大同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由公众拥有天下,每个人都尽到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没有人挨饿,没有人孤独,即使有,很快也会有人来帮助你解决,因为天下是大家的,不是某一个人的,所以人人向善,每个人都做好事,整个社会犯罪率为零。这里面就包含了非常朴素的民生思想,老百姓都能夠安居乐业,快快乐乐地生活,整个社会呈现出一幅非常美好的画面。这种大同社会的理想,一直影响了几代的中国人,让人们追求和向往。然而这种社会理想又是不科学的,不彻底的,根本无法实现,尤其是在阶级社会,只能说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幻想,甚至是妄想。按照这种想法来做,没有不失败的,古代有几个人这样干,如徐堰王、王莽等,没有不身死国灭的。可是中国人自古以来被统治者压迫得太苦太厉害了,几座大山压得透不过气来,即便是个幻想,也是让人神往的。直到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种美好的世界才第一次真正成为了可能。要想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就得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来,按照马克思说的那样,第一要消灭阶级,第二要消灭剥削和压迫,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够真正的解决民生问题。当前我们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没有办法实现让人人的需要都完全满足的程度,那怎么办?先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如果每个人都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让别人的生活过得更加美好,那么这个社会必定是一个人人向往的礼仪之邦。马克思主义从诞生起就是为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为了天下穷苦老百姓过得更好,就含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中共杰出领导人搞革命就是为了为人民谋福祉,让人们过上好生活。这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大同世界的理想是相吻合的。这不仅坚定了中国人民搞马克思主义的信心和信念,而且使得中共杰出领导人有了坚定不移搞马列的思想文化基础,使得马克思主义更能够扎根于现实,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从而更充满活力和勃勃生机。
4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智慧启发中共杰出领导人治国理政的新思维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祖先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优秀的传统文化,除了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外,最为让人惊叹的就是诸子百家的学说,影响至今,绵延不绝。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灿若星辰的时代,处在社会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个阶层的代表都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主张。这些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对后世的影响无法估量。比如,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认为应该依法治国,运用法律来管理国家事务。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主张运用礼乐制度来治国。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主张人与人之间要和谐,反对战争。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少扰民,让老百姓安乐。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于国家的治理无非就是运用了其中一个学派或几个学派的学说,作为治国的指南针。这就给我们留下了非常丰富和宝贵的治国理政的理论和经验。对于中共杰出领导人来说,这笔宝贵的财富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事实上,中共杰出领导人也是这样做的。中共杰出领导人根据具体情况,审时度势,制定政策,不搞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在这方面毛泽东,邓小平可谓是佼佼者。总结历史经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苏联东欧没有根据本国的情况从实际出发,而是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本本,搞教条主义,完全抛弃了本国国情。中共杰出领导人毛泽东,能够不循本本,借鉴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智慧,从而正确面对国际国内形势,提出正确的主张。比如在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对中国的猖狂进攻时,毛泽东想到了东汉末年天下纷争的情况,当时军阀刘备和孙权力量比较弱小,军阀曹操力量强大,刘备孙权如果单打独斗,肯定会被曹操消灭,只有联合起来才能生存,由此有了后来的三足鼎立,三分天下。国民党及其国民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当时要革命的对象,要推翻的反对政府。但是当此民族危亡的关头,如果各行其是,不能够团结起来,一定没有办法赶走日本侵略者,由此毛泽东作出了联合国民党抗日的战略决策。历史证明了,这个决策是正确的,这也是毛泽东统战思想的光辉运用。“统一战线的核心思想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击最主要的敌人,这一思想也是中国传统策略文化的基本思想之一。”[5]新中国成立以后,对于传统的政治智慧,更是需要批判借鉴才能够应付国家治理的需要。我国的情况是,人口非常多,世界第一;面积非常广,世界第三;情况非常复杂,有几千年的历史,有五十六个民族,有好几种宗教,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非常不平衡。这样的情况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不曾面临过的,而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实际治国经验也存在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照搬马克思经典著作的本本和教条,恐怕只有失败的命运。因此必须借鉴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智慧,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我所用,才能够更好地治理国家。
[JP2]综上所述,培养未来的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乃至杰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必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只有对中国的国情有深刻的理解,对中国传统治国理政经验有丰富认识,对中国有深厚感情的人才能够真正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发扬光大。[JP]
参考文献:[HT9.5SS]
[1]蔡乐苏,王宪明论中共创始人思想中的中国优秀传统思想因素[J]教学与研究,2014(5)
[2]包心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精神的融通[N]光明日报,2009-11-21
[3]鲁力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学现代化[J]邯郸学院学报,2013(3)
[4]唐春元江山多娇:毛泽东的爱国主义信念与情怀[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5]马燕平中国传统文化与毛泽东的政治思想[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4(3)
[ZK)][HT][FL)]
Abstrac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history,the outstanding leader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re rich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The patriotic spirit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molded the strong patriotic enthusiasm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determined the faith of the outstanding leader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serve the people
Key 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Marx doctrine
責任编辑:任德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