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敏,王 斌
●运动心理学●
武汉市居民体育锻炼对心理和谐的预测作用
吴敏1,王斌2
摘要: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选取899名武汉市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居民体育锻炼与心理和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体育锻炼上,大部分武汉市居民为小运动量,少数居民为中运动量和大运动量,男性居民运动量高于女性;体育锻炼对其心理和谐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居民体育锻炼对心理和谐的自我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态度3个子维度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武汉市居民;心理和谐;体育锻炼
对内建立和谐社会,对外谋求和谐世界,这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国内和国际社会发展趋势的判断及愿景。在和谐社会中,人们必然要具备健康和谐的心理,心理和谐是建设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基础[1]。中共中央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2],可见人民心理和谐之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地位。
心理和谐是人们的心理活动在彼此之间或者部分与整体之间保持动态均衡、完整、协调一致的自在轻松状态的一种基本心理过程。这一过程除了强调个体对自己的主观体验和评价外,还强调个体对人际及社会等个体之外的感受和评价[3-4]。从内容角度来看,心理和谐包括自我状态、家庭氛围、人际关系和社会态度等四个方面。个人的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而个人心理和谐又以自我和谐为基础,达到自我和谐既需要生理健康也需要心理健康,并且使二者得以和谐发展[1,5,6]。即,没有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心理和谐也就无从谈起。
体育锻炼与个体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主题。Folkins和Sime(1981)较早提出了体育锻炼有益于心理健康的观点[12]。近年来,国内一些研究者也逐渐开始关注和探讨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之间的积极关系:体育锻炼能够有效降低应激反应、调节情绪、增强身心健康;并且,体育锻炼对个体身心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在各类人群中具有普遍性,不管是青少年、中年,还是老年人都可以从日常的体育锻炼中获益[13-18]。体育锻炼不仅可以用作增强体质的方法,同时也可以作为调节心理的重要手段。这也正是我们国家倡导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心理和谐的个体应当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综合发展体。那么,对于个体身心健康有促进作用的体育锻炼,是否同样有助于人们心理和谐的提升?体育锻炼能够预测心理和谐的哪些因子,其解释力有多大?基于此,本研究以武汉市居民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体育锻炼和心理和谐现状,并分析两者的关系,深入探讨居民的体育锻炼对心理和谐的预测作用,从而为倡导积极的体育锻炼、促进人们的心理和谐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1.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主要按照年龄、性别等标准进行分层),随机抽取武汉市常住居民920人参与调查,所有调查均通过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回收有效问卷899份,有效回收率为97.71%。
表1 被试的基本信息(n=899)
1.2测量工具
居民的心理和谐通过运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心理和谐量表进行测量。该量表从自我状态、家庭氛围、人际关系和社会态度4个维度对人们的心理和谐进行评估。全量表共44道测题,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方式,“1”-“5”分别代表“非常不和谐”-“非常和谐”。已有实证检验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3]。
体育锻炼测试的内容主要为运动量的测试:选用桥本公雄制定,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心理学系修订的PARS-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是以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频率三个指标来测试被试的体育锻炼情况。运动量=强度×时间×频率。每个方面各分为5个等级,强度与频率从l-5等级分别记1-5分,时间从1-5等级分别记0-4分,故运动量最高为100分,最低分为0分。运动量评价标准如下:小运动量为≤19分;中运动量为20-42分;大运动量为≥43分。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2。
1.3数据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层级回归分析等。
2.1武汉市居民体育锻炼及心理和谐状况
根据运动量评价标准:小运动量为≤19分;中运动量为20-42分;大运动量为≥43分。从图1可知,被调查的武汉市居民中有610人(67.9%)为小运动量,194人(21.6%)为中运动量,95人(10.6%)为大运动量。从性别上看,男性和女性居民平均运动总量得分分别为18.67、14.76,均属于小运动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运动量在性别上的效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F=11.08,P<0.001),进一步分析可知,男性高于女性。
图1 武汉市居民运动量情况
表2可知,武汉市居民的心理和谐状况总体水平良好(M=3.81,SD=0.39),接近比较和谐水平(和谐指数>4为比较和谐)。且较全国的平均水平(3.72)略高一些[2]。在所有4个子维度中,相比其他3个维度,家庭氛围的得分最高(M=4.29,SD=0.68),人际关系、自我状态和社会态度得分非常接近,且均接近于4。这与全国范围内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2]。这说明武汉市居民的总体心理和谐及其二级维度上的得分均处于比较和谐水平。四个二级维度的得分均值次序为:家庭氛围>社会态度>自我状态>人际关系。武汉市居民在心理和谐、家庭氛围、自我状态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7城市的常模,而其他2个维度与全国7城市常模没有差异,见表2。
表2 武汉市居民心理和谐状况与全国7城市心理和谐水平常模的T检验(n=899)
2.2武汉市居民体育锻炼与心理和谐的关系
表3呈现的是心理和谐总分及其子维度与体育锻炼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可以发现,锻炼时间、锻炼频率和心理和谐的所有维度两两之间相关均显著,运动量与除了社会态度外的其他心理和谐子维度相关均显著,而锻炼强度与所有心理和谐子维度相关均不显著。
表3 体育锻炼与心理和谐及二级维度的相关系数(n=899)
2.3武汉市居民体育锻炼对心理和谐的预测
2.3.1体育锻炼对心理和谐总体水平的预测
为进一步了解武汉市居民体育锻炼与心理和谐之间的关系,探讨体育锻炼对心理和谐的预测效果,以心理和谐总分为因变量,体育锻炼各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层级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的影响之后,体育锻炼各指标一共解释了心理和谐总分变异量的11.10%,统计显著。共有2个体育锻炼指标的预测作用显著,分别为锻炼频率(β=0.03,p<0.05)、锻炼时间(β=0.02,p<0.05),见表4。
表4 体育锻炼指标对心理和谐的回归分析结果(n=899)
2.3.2体育锻炼对心理和谐各个维度的预测
表5 体育锻炼指标对心理和谐各子维度的回归分析结果(n=899)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体育锻炼各指标与心理和谐的关系,接下来分别以心理和谐4个子维度为因变量,以体育锻炼各指标为自变量,控制人口统计学相关变量的影响,进行层级回归分析(采用ENTER纳入法),结果如表5所示。锻炼频率解释了自我状态变异量的36.8%(p<0.01),锻炼频率解释了人际关系变异量的26.5%(p<0.05)。锻炼时间解释了社会态度变异量的26.2%(p<0.01)。
3.1武汉市居民体育锻炼及心理和谐状况
本文主要从锻炼的运动量大小来分析武汉市居民体育锻炼特征,从居民运动量强度的分布来看,63%的居民为小运动量,25%为中运动量,12%为大运动量,这说明目前大部分居民是进行小运动量的体育锻炼。一方面,据已有文献表明,每周锻炼3次或3次以上,每次锻炼30min,并达到中等强度(身体微微出汗)的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促进效应最佳[19]。所以,应该鼓励武汉市居民多参加体育锻炼,例如,太极拳、舞蹈、慢跑等锻炼形式。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发动各级体育部门组织更多的体育活动,提供更多的运动场地,为居民创造更多的体育锻炼的机会。同时通过媒体对体育锻炼的效应进行宣传,鼓励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以单位、社区为中心开展各种全员参与的体育锻炼活动,提供便于交流的场所,如增加社区内的体育锻炼器材等措施促进人们的交流,从而改善同事之间、邻里之间的关系,培养民众互助互爱、特别是相互信任的人际氛围,最终提高民众的心理和谐。
总体来看,武汉市居民心理和谐的总体状况处于尚可接受的水平,但仍未达到“比较和谐”的程度。应该看到,民众心理和谐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党和政府提出的“注重人的心理和谐”是非常及时和重要的。而多数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谐状态处于“不确定”和“比较和谐”之间,如何大力提高这部分民众的心理和谐程度,使之达到“比较和谐”的水平是心理和谐建设的重点。有部分的居民心理不和谐,这些群体有可能转化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人群,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高其心理和谐的水平。
3.2武汉市居民体育锻炼与心理和谐的关系及影响
体育锻炼与居民的心理和谐水平呈正相关,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体育锻炼行为越积极者,心理和谐水平越高,体育锻炼行为越少者,心理和谐水平越低。体育锻炼是增进健康和调节心理的良方,体育锻炼能有效地增强人的体质,还能改善人的心理状态。社会急剧发展对武汉市居民造成巨大影响,部分居民面临着毕业找工作、成家、住房问题等多重压力,这样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急躁的情绪,对生活的满意感也会降低。还有部分居民正处于创业阶段,同时还担负着家庭经济运转的重担,会表现出个体自我状态的不稳定。全球金融危机给武汉市民带来许多问题,失业、减薪、求职难、物价上涨等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其负性体验上升,对自我的满意度下降。通过规律性的体育锻炼,可缓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体育锻炼是一种很好的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它可以提供给锻炼者一个机会,使他们能够分散对自己的忧虑和困难、挫折的注意,从而得到缓解紧张、调节情绪的锻炼目的。当人在运动时,可以使人忘掉不快的事,消除人的一些不良的负性情绪,对自我的和谐心态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体育锻炼对心理和谐的子维度有影响,表现在锻炼频率对自我状态和人际关系有正向预测作用,锻炼时间对社会态度有正向预测作用。
个人对自我状态的评估主要建立在日常工作和生活表现的基础之上。从生活方式的角度来看,良好的精力准备是个体一天工作和生活效率的必要保障。影响个体良好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的因素很多,其中就包括充分的互动机会及个体积极的情绪状态等。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占用着人们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摧残人们身体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们心理上紧张状态。在此背景下,经常性的运动锻炼无疑是增进健康和调节心理的良方。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紧张、忧郁和沮丧等不良情绪,促进和谐心态的建立和保持[19-20]。前面已经提到,被试参加运动锻炼的主要动因就包括愉悦心情、缓解紧张和疲劳等。并且,体育锻炼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给锻炼者提供了与朋友、家人或者陌生人交往的机会,而在这种非工作情境下建立起来的交往关系通常是令人轻松、愉悦的[21]。
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与朋友、同事进行的社会交往是令人愉快的,它具有改善人的心理健康的作用。对于那些“空巢”老人而言,他们缺乏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对人存有很强的戒备心理,导致他们的人际信任度下降。对于中年人而言,他们的人际关系呈现不稳定的状态,往往与他们工作、家庭相关,繁忙的工作、家务使得同事之间、邻里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导致居民的人际氛围淡漠,相互间信任度也会随之降低。而对于青年人而言,他们刚刚步入社会,需要更多的与外界接触,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为他们自身的发展营造更好的人际氛围。所以通过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可以给居民创造更多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并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形成更好的人际关系。
规律性的进行体育锻炼,并达到一定的锻炼时间和强度,参与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不仅能够帮助人们解除烦恼、不安的情绪,还能够增强人的自信心、自豪、自强精神,帮助人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正确看待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最终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态度。
本研究调查了武汉市居民心理和谐、体育锻炼运动量的基本现状以及心理和谐的影响因素,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得出有关武汉市居民心理和谐状况的结论。
1)大部分武汉市居民体育锻炼运动量为小运动量,少数为中运动量和大运动量,运动量在性别上存在差异,且男性高于女性。
2)武汉市居民的体育锻炼对心理和谐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并且这种预测作用体现出一定的针对性。具体来讲,居民锻炼时间可以正向影响社会态度这个维度,锻炼频率可以正向影响自我状态和人际关系这两个维度。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心理和谐是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催化剂[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1).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任孝鹏,白新文,郑蕊,等.心理和谐的结构与测量[J].华人心理学报,2009(1).
[4]心理和谐研究项目组.我国民众心理和谐状况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
[5]王登峰,黄希庭.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解读[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
[6]许燕.自我和谐是构建心理和谐的基础[J].北京社会科学,2006(增刊).
[7]金烨,廖夏荫,杜卓芳,等.我国城乡居民体质和生活方式现状调查[J].体育学刊,2009(16).
[8]陈爱玲,赵兰才,阮金玉,等.1 895例北京市社区居民生活方式对体质影响的调查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0(16).
[9]封颖璐,吕全江,王翼,等.4 502名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健康状况及不良生活方式调查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35).
[10]卢晓文,陈芳,诸葛毅,等.山区、海岛居民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
[11]金烨,廖夏荫.我国部分省市不同经济发展区域青年居民体质和生活方式现状调查及其干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 (32).
[12]Folkins,C.H.,Sime.W.E.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and mental health[J].American Psychologiest,1981(36).
[13]张立敏,张力为.身体锻炼能提高自我观念吗?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可能原因[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
[14]Tiggemann,M.,& Williamson,S.The effect of exercise on body satisfaction and self-esteem as function of gender and age[J].Sex Roles,2000(1-2).
[15]曾芊,赵大亮.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身体自我观念和生活满意感的影响效应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
[16]蒋惠珍.体育锻炼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
[17]陈爱国,殷恒婵,颜军.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幸福感的关系:孤独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
[18]林光跃.体育运动和心理健康关联性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3(3).
[19]徐波,季浏,余兰,等.体育锻炼对我国城市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
[20]张力为,毛志雄.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5(15).
Effect on Psychological Harmony of Wuhan Residents' Exercise
WU Min1,WANG Bin2
Key words:Wuhan Residents;psychological harmony;exercise
Abstract:Adopting stratified random sample and us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that is exploited by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of China Academy School,899 Wuhan residents' psychological harmony and exercise are investigate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ercise and psychological harmony of Wuhan residents was deeply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as follows: the exercise of Wuhan residents is good in general;exercise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psychological harmony;self-state and interpersonal harmony and social attitude were affected by exercise.
中图分类号:G80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3X(2016)04-0357-04
收稿日期:2015-11-30
第一作者简介:吴敏(1985-),女,湖北武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运动心理学、体育组织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单位:1.大连海洋大学体育部,辽宁大连116023,2.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1.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Dalian Ocean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116023;2.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Hubei,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