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系 王晓棠
挪威的家庭式幼儿园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系王晓棠
2015年9月,笔者赴挪威卑尔根大学学院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学习与交流。在此期间,通过在幼儿园的实地考察、交流会等形式对挪威的学前教育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临行前,曾有人问笔者为什么去挪威考察学前教育,挪威的学前教育很先进吗?笔者一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因为“先进”带来的问题是“什么是先进”。现在,笔者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挪威的学前教育是特别的、珍贵的,是在冰雪世界里封存的教育理想。
说起挪威的学前教育,不得不先说一说挪威。挪威是一个狭长的“万岛之国”,石油资源丰富,人民富足,是典型的北欧高福利国家。贫富差距小,据说一个大学教授和一个餐厅服务员的收入差距都不是特别大。除此之外,挪威的社会稳定,睦邻友善;人口流动小,子女去父母当年上过的幼儿园上学也十分寻常。
有人说,在挪威自然永远是主角,人是配角。户外运动是挪威人的生活方式。尽管气候恶劣,晴天极少(笔者所在的卑尔根是挪威第二大城市,也是世界降雨天数最多的城市),也丝毫不能减少挪威人对户外运动的热情。登山、跑步、骑自行车、游泳、露营……挪威人就是如此地热爱自然。
挪威人尊重儿童的观念流露在这个国家的每个角落。路旁儿童形象的雕塑,轻轨车厢里满满都是孩子的画(见图1)。
如果孩子外出时对路边的园丁或是司机叔叔挥舞起他们稚嫩的小手,一定会得到他们热情的回应。为了保障儿童权利,挪威的城市设施为儿童提供了诸多便利:便于婴儿车通行的无障碍设施,供婴儿换尿布等的母婴室,每一辆公共汽车和轻轨上都有专门容纳婴儿车的空间。同时,父母对儿童的养护都有责任,这一点也让挪威被称为“女性乌托邦”。1年的产假由父母分享,也就是说在父亲休产假的时间里母亲外出工作,父亲独自照顾孩子。
在挪威,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深信儿童是有能力的。从孩子几个月大开始,父母就会带着孩子爬山。最小的孩子由家长背着,大一些的就绑着安全绳,在陡峭、湿滑的山地上行进,毫不畏惧。
“孩子就应当像孩子一样。”正因为这些深入人心的教育传统和理念,挪威的孩子在14岁以前没有考试,教师运用更多过程性手段评价孩子。曾有人说北欧国家的教育似乎是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个幸福的普通人,而不是让每个孩子都努力成为精英。因此,对孩子教育的重点不再是能够排挤未来可能的竞争对手,而是获得如怎样与人相处等未来生活真正需要的能力。
图1 卑尔根的轻轨车厢
由于人口老龄化,为了保证有充足的劳动力保障社会运行,挪威人65岁才退休。加上与许多西方国家一样老人没有帮助子女照顾孙辈的传统,挪威的孩子1岁就开始上幼儿园。因为人口稀少,所以幼儿园的规模也不大。小规模的家庭式幼儿园为全混龄,也有规模稍大的幼儿园(100多个孩子就已经算是比较大的规模),会把孩子分为小龄(1~3岁)和大龄(3~5岁)两个年龄段。
(一)17个孩子的大家庭
笔者所在的T园为一所家长所有的家庭式幼儿园,由4名教师(包括园长)照顾17名1~5岁的孩子。幼儿园租用了园长家房子的一层作为园所,种满鲜花的院子就成了孩子们的户外活动场地。17个孩子大多住在附近,其中有一些还是来自同一个家庭的兄弟姐妹。园长清楚地记得每一个孩子的出生年月,还与一些孩子的父母、祖父母成了很好的朋友。
在唱歌、念儿歌或是讲故事的时间里,17个大大小小的孩子满满当当地挤在沙发上。教师和孩子们坐在一起,几个年龄小的孩子甚至坐在教师腿上。此时此刻教师不再是教师,是一个拥有17个孩子的幸福大家庭中的一员。
挪威幼儿园的“家庭式”不仅体现在物理环境上,更体现在关系当中。我们常常惊讶于在挪威的幼儿园里1岁多的孩子为什么能够极少哭闹,自己吃饭,游戏时也自得其乐。除了有些孩子的哥哥或姐姐也在同一个园所以外,大家庭的自由而温馨的气氛想必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因。教师从不呵斥也极少命令孩子,小孩可以自由探索、游戏,没有任何不安。家长来接送孩子时可以直接走进幼儿园,甚至会加入一小会儿孩子们正在开展的活动,与教师轻松地交谈几句。长此以往,幼儿园俨然成了孩子们的另一个家。
(二)挪威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把有益的事情做到极致
在这样的幼儿园里,孩子们一天都干什么呢?挪威的幼儿园里一日生活的时间安排相当灵活,计划也大多是粗线条的。常常用大块的时间充分地做某一件事,所以活动环节的转换也相应减少。然而花大块时间做的事一定是被坚信为有益的,这样的信念不仅源自于教育科学给出的研究结论,更源自于其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
游戏被认为是有益的,所以教师给了孩子们充分的时间自主游戏。(见图2)
无论雨雪,孩子们的户外游戏从不间断。“没有不合适的天气,只有不合适的衣服。”高纬度带来的各类恶劣气候,让这里的人们发明了各种防雨、防风、防雪的户外装备。除此以外,孩子们常常挑战惊险刺激的游戏:倒着滑滑梯、从陡坡上骑着小车往下冲、把秋千荡得极高……教师们不但不阻止,甚至也不是一步不离地照看。在这样一次次对危险的体验中,孩子们产生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因此也极少有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而对于磕磕碰碰的小伤,家长也是坦然接受的。除此之外,室内游戏同样丰富多彩。(见图3)
图2 室外游戏:1名5岁的女孩把梯子当成秋千荡了起来
室内提供的游戏材料丰富,但没有目标相对明确的区角,也没有游戏类型的划分。也就是说,一个孩子完全可以穿上公主裙或是披上骑士的披风玩乐高积木。孩子们甚至被允许玩一些原本并不是用来玩的东西,比如装玩具的箱子。在一两个小时的游戏之后,屋子里常常“一片狼藉”;但只要到了整理时间,所有孩子都会努力收拾,很快就又能恢复干净、整齐。
户外运动被认为是有益的,于是孩子们有充分的机会体验户外生活。在T园,每个月孩子们都会爬两次山、游两次泳,最小的孩子都会参加。孩子们在山顶上的灌木丛里爬上爬下,捉小虫、摘蓝莓,吃得满嘴满手全变成了蓝色。到了冬天,教师还会带着孩子们去雪山顶上露营,在帐篷里住上三天三夜。由园里最强壮的教师拉上所有的帐篷、锅和其他补给,让孩子们到山顶上的帐篷里一起做饭吃。挪威的孩子与他们的父母一样喜欢亲近自然,哪怕摔跤啃了一嘴泥也毫不在乎。
(三)家庭式幼儿园里的老师:陪伴孩子时感觉不到自己在工作
在T园,每名老师每天仅工作6小时,教师们在不同的时间来园。除园长外还有一名教师和两名助手(类似国内的保育老师),但4名老师的分工是模糊的。用园长的话说,助手也可以带领孩子们开展活动,园长也可以打扫卫生。因为没有针对幼儿园的等级评定,也没有“领导”的检查,教师们只做她们认为有必要的、对孩子有益的事。她们甚至并不认为自己是“教师”,因为自己并没有“教”孩子什么。她们认为自己是孩子的陪伴者、教育者,工作中的大部分时间精力也直接地用在孩子身上。当看到中国的幼儿园时,挪威幼儿园老师的反应出奇的一致:“这像一所学校!”在他们心里,幼儿园不是学校,是不同于学校的另一种存在。
图3 室内游戏
对教师们而言,陪伴孩子的时光是快乐而宝贵的。在挪威的幼儿园里,常常能看到教师全身心投入地和孩子一起游戏、唱歌、表演。这样的投入让教师也获得了极大的愉悦和满足,可以说是几乎感觉不到自己在“工作”。
挪威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等造就了挪威独特的家庭式幼儿园。以上对于挪威早期教育实践的介绍,让我们看到了幼儿园的另一种存在方式、早期教育开展的另一种可能性。这些介绍并无意于照搬这些做法,而是打开一扇窗户,激发对于早期教育的更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