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军
谈到读语文、读英语,大家都很赞成,并且学生大声地读、大声地背,书声琅琅。然而当让大家自己去读数学书时,很多学生却不知如何着手,手足无措,拿着书上翻下翻,左看右看。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学数学就靠听课、做习题,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数学书也是要学会读的,因为这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怎样去读数学书呢?我参与数学教学工作已几十年了,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掌握了读书的方法,就像掌握了一把金钥匙,运用它可以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那么怎样读书呢?方法较多,下面着重谈四个方面:
一、提高认识搞好“三读”
美国和苏联对几十所名牌大学的调查表明,那些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有25%~30%的知识来自学校,有75%~80%的知识是他们离校后通过工作和学习及科研获得的,由此可以看出,人的一生大部分知识都是离校后获得的,学生一旦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那就会充满兴趣地实施三读了。
那么什么是三读呢?三读就是粗读、细读、精读。所谓粗读,就是通读全文,弄清篇章结构,找出课文的重难点。所谓细读,就是对内容反复阅读,对关键词语圈点勾画,加上眉批。所谓精读就是对基本概念、例题的解题步骤多问几个为什么,弄清来龙去脉。除此之外,还要适当地采用换意法、跳读法、倒读法、对比法、尝试
法等。
阅读时要一丝不苟,切忌走马观花,否则就会出问题,例如:把升高到100度看成升高100度,把包含于看成包含,把不大于看成大于,把非负数看成负数,把是二倍看成多二倍,因此阅读时要端正态度,培养严肃认真的阅读习惯。
二、突破难点,树立信心
学生一进入中学,遇到的数学教材语言与小学数学教学课本有很大差异,或者说难度大的多,学生遇到的是一种陌生的语言格式。因此,有很多学生看不懂数学教材,不会审题。另外数学教材的句法同语文课本有很大差异,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数学教材为了对各种复杂现象作表述,它使用的语言附加成分大大延长,因此,连成的句子复杂化,学生感到头痛,成了一个难点。
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办法就是分析句子,用下列各种符号加在句子下面,表示句子的各种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经过反复训练,学生就能应用语法这个工具来分析、理解数学语言了,突破了这个难点,就树立了信心。
三、推敲词语,明确概念
一般来说,概念是用有实在意义的词或词组来表达的,因此,要使学生明确概念就必须指导学生认真推敲词语。
例如:三条线段两两相交
这道题中有一个词语,既是难点,又是关键,那就是三条线段两两相交,部分学生对两两二字仍不理解,概念不明确,这就需要推敲词语,两两这个词语,如果把它重叠成两两,就是每两个,这种语言在汉语中非常普遍。例如:人人就是每人,天天就是每天,一一就是每一个,这样咬文嚼字,学生对两两就非常清楚了。
四、分析段意,归纳总结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我们的做法是分析段落大意,研究段与段之间合乎逻辑的内在联系,并对单元、章节进行归纳总结。
例如:小学数学教材第5册,学习射线内容时,经过认真阅读,学生认识到这一节文字可以分成三大段:
(1)射线、射线端点的定义。
(2)射线的基本特征:
①是笔直的线;
②是只有一个端点;
③向一方无限延伸。
(3)射线的表示法。
每学完一个单元、一个章节,都要求学生归纳整理出自学小结。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把学习中的心得体会、解题的技巧、自己的发现、独创及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及时总结出来,并通过集体讨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增强了横向联系,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
五、阅读要动口
数学也要大声地朗读,只有多读才能加深印象,深刻领会其中的内涵。数学阅读要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知识反复咀嚼,准确理解。
六、阅读要动手、读写结合,手脑并用
这样能促使思维展开,通过书写能加快加强记忆,通过纸笔演算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读数学书手中要有笔和纸。一是动笔圈画。运用各种符号表示不同的意义,以强化阅读重点与关键,把闪现的想法和疑问记录下来,做到心中有数。二为动笔演练。读懂后,可以把书上的例子重新做一遍,然后和书上的对照,检验自己是否理解和掌握,读后进行练习,形成技能技巧,练后再回读,反思失误,总结经验,回顾内化。三为动手操作。遇到动手操作题要通过亲身剪、拼、折、量、摆、画、观察、比较、体验,深入理解,用心体会,把枯燥的东西变得有趣些。
七、阅读要动脑,读书要带着问题读
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的学生读数学书或读数学题时就像读故事书一样,读得很快,很少关注细节,对书上“想一想”及一些提示性的语言不加注意,读书的时候既不动脑,更不动手,读完一遍又一遍,却并不细加思考,没有收获。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解题步骤的表述,由于其自身特点的要求往往具有更强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要在阅读的前提下,对它们的遣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反复推敲,数学阅读不能只是用眼浏览,而应是眼、口、手、脑等器官充分协同参与,要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参考文献:
严卿.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例谈[J].小学教学参考,2011(11).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