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常态视角的山西各地市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2016-07-05 09:02李鹏利刘海鸿
中国市场 2016年25期
关键词:旅游经济新常态山西省

李鹏利+刘海鸿

[摘要]山西是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全省旅游资源丰富的现状极其相悖。在新常态背景下,以往“一煤独大”的经济发展结构问题频现,迫切要求调整产业结构。文章从新常态视角出发,旨在通过对山西省 11 个地级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选取适当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并就如何实现区域旅游平衡发展及如何调整本省旅游经济战略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新常态;山西省;旅游经济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226

1引言

步入经济新常态以后,全国经济发展进入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作为以煤碳产业为主要经济发展支柱的资源型省份,2014年山西旅游业紧抓新常态这一重大机遇,主动整改、创新产业机制,积极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拓宽发展视野,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力求实现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转变的跨越,到2015年,全省的结构调整已出现新趋势,据相关统计可知,全省非煤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已超80%,表明在新常态背景下,新业态的发展已迈出了新的步伐。

总览相关文献,关于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研究主要包括省域间非均衡和省域内非均衡,且后者较少。以山西省为例,目前关于全省旅游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业发展落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而关于省内各地市差异发展的研究甚少,且从新常态视角出发来分析山西旅游经济发展的文章未有涉足。故本文以《山西统计年鉴》中旅游统计数据所划分的 11 个地市为依据,建立区域研究单元。

山西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全国中下等水平,2014年全省旅游总收入284651亿元,较2013年同比增长23%,表明旅游对全省经济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但山西旅游业综合竞争力仍处于全国中下水平,则表明我省旅游业的潜在竞争优势还远未发挥作用。

2测度区域差异的统计指标分析

21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状况的总体变化趋势差异

山西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可用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这两个指标来反映。绝对差异是指包含受物价水平以及量纲等因素影响的表示旅游经济总量差异的指标;相对差异则剔除了量纲的影响,是一个比值,可用性较广。其计算公式:

标准差S=Xi-2N

(其中=XiN);变异系数V=S

由表1可知,山西省区域旅游经济的总体变化趋势是:绝对差异随时间的推移显著扩大,经计算可知2004—2014年标准差增长了64倍,2014年较2013年增长了12倍;而相对差异则呈下降趋势,由2004年的090下降到2014年的041。该趋势的出现表明山西省旅游发展水平虽有大幅度提高,但由于各地市间旅游发展基础和旅游发展速度等诸多要素的差异,从而使绝对差异呈现出越来越大,而相对差异逐渐变小的格局。

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后,随着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的转变,旅游业在全省经济贡献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攀升。而缩小地区差异,保持各地市均衡发展,是使绝对差异降低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全省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的必然。

22山西省各地市旅游经济总体差异分析

以《山西统计年鉴》(2014)的相关资料为数据来源,通过计算2014年山西省各地市区域旅游外汇收入及国内旅游人数占全省的比例情况来分析本省旅游发展的空间差异。

图12014年山西省各地市旅游外汇收入占全省比重

数据来源:山西统计年鉴2015。

从图1可以看出,晋中、太原市旅游外汇收入占全省的比重达64%,明显高于其他区域,二者的旅游创汇是推动全省旅游经济增长的优势区域;其次是大同、忻州、临汾以及长治,总计达29%,属次优区域;阳泉、吕梁、朔州等区域仅占很小的比例,表明这三市旅游创汇对全省经济的带动作用甚微。

从图2可以看出,2014年国内旅游人数太原、晋中总计达33%,所占比例较高,表明旅游者在山西省的活动范围较为集中;其次是晋城、长治、临汾、运城等地;吕梁、朔州、阳泉等市仅占15%,旅游者到访率明显较少。旅游者活动范围的地域集中性,表明各地市区域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有所差异,对于旅游者到访频率较少的区域,除应加强当地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外,在新常态背景下,山西省应更加注重对旅游资源富集区文化内涵的深挖。

图22014年山西省各地市国内旅游人数占全省比重

数据来源:山西统计年鉴2015。

正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所阐述的类似,通过对图1、图2相关资料为数据进行的分析,可将山西省旅游发展层次按地区对本省旅游的贡献度可分为成熟区(太原、晋中)、成长区(临汾、运城、忻州、大同、晋城、长治)、开发区(吕梁、阳泉、朔州)。

表22014年山西省各区域旅游外汇收入及国内旅游人数占全省比重情况区域成熟区成长区开发区区域所含市太原、晋中临汾、运城、忻州大同、晋城、长治吕梁、阳泉、朔州各区域旅游外汇收入占全省比重(%)65332各区域国内旅游人数占全省比重(%)325315

由表2可以看出,2014年成熟区旅游外汇收入占全省的比重高达65%,而开发区仅占2%,表明成熟区由于旅游发展的基础相对好于其他区域,故而其旅游发展对全省经济的带动作用最大;就国内旅游人数而言,成长区国内旅游人数占全省的比重最大,成熟区所占比重为32%,在新常态背景下,由于不断创新旅游业态,从而吸引了相当大比例的入境旅游者。

3新常态下山西各地市旅游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31可进入性差异

2014年省内大西高铁南段的开通,使得成熟区和位于成长区部分地市的可进入性在原有基础上极大地提升,从而使国际国内游客入晋旅游更加便利,相关调查显示,大约1/3的游客乘该线游览沿线景区和县市;而地处吕梁、太行山区的地区虽资源赋存较好,但因交通不便,可进入性较差,旅游发展相对落后省内其他区域。

32旅游设施的完备程度

智慧旅游的兴起、智慧景区的建设,以及数字化旅游的出现是新常态下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不仅完善了景区的服务设施,而且满足了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太原市作为智慧城市试点以及皇城相府智慧景区的建设等为新常态下山西旅游业转型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带动了本区域旅游业的进步和发展;此外,晋焦、运三、运风、长晋、晋侯、太离6条高速公路旅游标识工程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本省的公共服务体系,极大地满足了自助旅游者的需求,提高了各地市的公共服务水平。

33旅游资源规模差异

位于成熟区的太原以及晋中旅游资源数量丰富且等级较高,借助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综合吸引力较强的有利条件,故而旅游创收的优势较明显;而位于开发区的吕梁、阳泉、朔州等地旅游资源较为分散,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故较本省其他地市旅游发展较弱。

4新常态下山西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分析表明,山西各地市间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要缩小差异并保持各地市的平衡发展,山西旅游业在新常态背景下应当适时调整旅游战略,发挥全省旅游业的潜在优势,准确定位。为此,基于山西旅游业发展的特殊省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抓住新常态机遇,借助国家政策的扶持乘势而上,做大做强山西旅游业,真正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全省的龙头产业。山西旅游业在新常态背景下应精准战略定位,用更新的理念、更广的思维、更切乎实际的措施,引领全省新旅游格局的发展。

(2)改变旅游业粗放式发展的方式,适应新常态质量上台阶的要求,更加注重质量的提升。山西旅游业发展的实际质量和效率并不高,曾经“资源诅咒”现象的存在,现在对资源“浅挖滥采”的开发方式,极大制约本省旅游经济的发展。为此,笔者认为全省旅游业的发展应采取精细化、深层化、内涵化的发展方式适应新时期旅游者体验性需求的需要,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3)把山西旅游业发展同国家旅游扶贫战略紧密结合。加强对本省目前旅游发展水平较低但潜力较大地市的旅游扶贫力度,提高旅游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设施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贫困地区,多元化、特色化旅游项目的建设,依托落地项目的吸引力,带动全省旅游产业的发展。

(4)利用互联网、智慧旅游等旅游新趋势进行旅游资源整合,促使本省旅游业实现旅游信息化,推动旅游业全面升级。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方式的兴起,旅游电商对旅游业升级改造的优势地位,网站、微信、论坛等营销渠道的多样化,以及“旅游+”新业态的出现,均是未来山西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5)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不断创新旅游产品和业态。作为文化和旅游资源大省,新常态为本省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的七大非煤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山西应在“十三五”期间,将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全省的支柱产业,形成具有山西特色的文化品牌;不断创新旅游产品和旅游业态增强旅游产品的参与性、体验性,强化旅游供给侧改革,适应新生代的旅游消费群体的需求,以发展全域旅游的理念,不断改善旅游环境,提升旅游产品,以适应旅游业向休闲、体验、度假需求转变;加强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推动乡村旅游、温泉养生、汽车营地、互联网旅游、体育旅游、低成本航空旅游等新业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广海,龚荷我国旅游业新常态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2):31-36

[2]董洁芳,邓椿山西省旅游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J].运城学院学报,2015(33):24-27

[3]周成,肖雁,毕剑山西省旅游经济区域时空差异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4,1(30):115-119

[4]王爱红,郭文炯,张萍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动态趋势研究[J].

猜你喜欢
旅游经济新常态山西省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湘西州浦市古镇发展旅游经济的思考
蚌埠市智能旅游与人文环境多元化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