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爱敏
摘 要: 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为了令该类群体顺利通过各项专业化教育培训,顺势过渡转化为社会特定岗位上的实用型人才,作者决定针对现阶段我国高职德育课堂教学中遗留的问题和后期协调改善措施,加以系统化校验解析,希望为日后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可持续竞争发展提供不竭的支持动力。
关键词: 高职德育 课堂教学 冲突问题 应对策略
自从我国实施市场经济体制后,社会各类岗位、人才竞争趋势日渐激化,广大高职生想要从中获取较高突破成就,就必须事先经过德、智、体等多方素质改造。特别在德育课堂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强化高职生自我素质改善诉求和课堂教学融合实效,进一步向社会培养供应合理数量的复合型人才,这类问题有必要引起各类德育教师的重视。
一、长期以来我国高职德育课堂规划布置中遗留的冲突问题研究
在传统应试文化牵制范畴之内,高职德育教学实效往往不被外界认可,整体上面对较为深刻的挑战危机,具体细节主要如下所示:
(一)德育课程内容和高职生自我改造发展诉求存在严重冲突迹象
高职教育的核心动机,在于令学生尽快掌握各类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避免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产生任何消极被动迹象,进一步向社会大众开创人性化服务保障条件。透过此类层面观察界定,职业教育始终是面向人和社会的,实际上就是在服务宗旨牵引下,凸显其在就业层面上的独特导向作用。经过高职长达五年的德育改造,高职生才能以最快速度融入企业、社会之中,以上诸多要素都要求相关教学主体时刻改造沿用马克思主义等基础性原理加以精确化指导。可现实中,高职德育教材内容设置上,却无法和高职生自我改造诉求产生深刻的联系。
(二)高职德育学科知识体系机理过于繁琐深入
高职德育课程设计上,可以细化出哲学、经济和政治、法律、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等基础性知识,同时其中单位学科都存在完善样式的学习知识体系。不过大部分德育教师在课堂上盲目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理论灌输层面之上,过于关注学生理性思维演变结果,对于他们在课堂上的情绪波动状况则关注度不高,长此以往,教学整体便缺乏应有的活力。
(三)高职德育实践中欠缺良性互动单元
师生之间互动实效不足,许多高职德育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进行知识传输,对于学生主体适应地位则几乎置之不理。再就是学生之间不能进行科学的互动交流,正是彼此心里、情感特征上各有异同,加上讨论结果针对性不强,使得学生在日后几乎不愿主动介入相关性教学互动单元之中。
二、新时代下我国高职德育环节中的科学化调整措施
高职院校生源身心结构保留较为宽阔的开发改造空间,完全可以被视为今后社会建设的生力军,究竟怎样大幅度提高高职生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唯一适应路径便是贯彻学以致用理念,令高职生阶段化研习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得以紧密融合。在此期间,有关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集中一切技术资源和力量做足以下准备工作:
(一)尽快革新转变传统应试教学理念
第一,积极贯彻落实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决策纲要,尤其在德育课堂教学环节上,凸显教师的主导地位,保证各类教学实践单元衔接的流畅性,确保课堂上师生关系建立的协调性,透过彼此合作营造安定协调的学术氛围,最终顺利达到育人的目的。
第二,鼓励教师透过生活、学习等层面关注学生内心需求。透过不同教育和实践引导途径,令该类群体潜能得以全方位激活,如给予他们足够信任的力量,令他们愿意在今后愈加困难复杂的专业知识学习中愈挫愈勇,最终形成科学的价值、人生和发展观念。
第三,科学的德育,在于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求知欲望,并在后期提供精确化的评价结果,令学生能够洞察个人内外学习表现和日常行为道德,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将以往诸多不良思想、行为扼杀在摇篮之中。
(二)持续优化改造各类教学引导模式
首先,设置完善科学的思维引导体系。经过我国科学技术不断革新,教师完全有必要将以往填鸭式灌输教学模式摒弃,同时借助专业、创新式教学思路和手段,创设妥善的学术交流环境,令高职生群体能够顺利介入到不同实践交流单元之中,能够主动思索并将内心疑问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归结来讲,便是辅助高职生顺利通过质疑—解疑—顿悟的思维变化流程,令他们无限的学习热情得以全方位燃起,为后续诸多思维创新绩效舒展提供保障。
其次,沿用先进式教学辅助措施。我国如今处于信息化时代,作为现代专业化高职德育教师,应该懂得灵活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设施,制作生动化课件和创设标准化引导情境,令德育课程变得愈加丰富有趣,集中高职生群体的注意力,愿意细致地感知现实生活,体验高科技为社会整体带来的诸多便利服务。
(三)系统化呈现教师独特的人文指导魅力
第一,新时期下的高职院校德育课程改革宗旨,便是提升教师教学活动专业化控制水平,令他们透过不同类型知识体系观察校验,拓宽自身视野范畴,为日后多元化教学实践引导、促进者角色转变,奠定基础。具体要求教师同步关注理论学习和课外实践视点,透过专业化知识教育引导体系中,进行自身思政、职业道德素质修缮,支持令德育课堂教学彰显独特的艺术性。
第二,教师有必要事先精确化掌握教学任务要点,在不断迎合高职生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则的基础上,设置富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指标,在此类媒介富有弹性的牵引作用下,开发出愈加丰富的起点、疑点、亮点和情感辅助资源。
第三,教师要彰显出独特的人格魅力,令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诸多实践中获得高效的身心渲染机遇,在教师逐层教学引导的基础上,获得更高层次的个性发展成就。在此类环境下,专业化德育教师有必要时时树立起坚定的政治方向和社会责任感,切实将自身情感灌输到其余学生心中。
综上所述,高职德育工作往往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加以不断探讨完善。事实上,唯独在思想解放、态度严谨、创新开拓等基础条件综合作用下,便一定会开创出和五年制高职德育课程教学诉求有机融合的路径。相信长此以往,必将向社会培养供应更多技能、素质兼备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宗国锋.高职院校德育课教学浅析[J].才智,2010,26(22):133-139.
[2]李晓静.职业院校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2011,25(20):114-128.
[3]李兆敏.高职德育课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1,20(05):14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