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海绵城市的进一步探索

2016-07-05 09:21王明辉
大观 2016年6期
关键词:海绵体海绵弹性

王明辉

一、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实现雨水在城市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强调自然做功。

图1展示了海绵城市(左)与传统城市(右)的雨水资源循环模式。

可以说,海绵城市的发展模式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通过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自然形式实现“海绵家园”及“海绵城市”。

二、海绵城市内涵及实现途径

海绵城市内涵是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保护原有生态、低影响开发、地表径流量不变。

通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布置适当的海绵体,也即低影响开发设施,可以构建和实现海绵城市、海绵家园(见图2)。

三、海绵体(低影响开发设施)

图3展示了海绵体的雨水循环模式。

为实现海绵城市的LID措施主要有:人工湿地(自然净化)、生物滞留池、可渗透路面、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

海绵体可解决水多--水少--水脏问题。概括起来,海绵哲学是:安全--资源--环境、景观--生态--文化、自给--自流--自净、蓄-滞-渗-净-用-排、让水循环、绿色海绵。

因此,合理布置城市“海绵体”可以实现:就地解决水问题,而非将其转嫁给异地;分散式的民间工程,非集中式的集权工程;慢下来而非快起来,滞蓄而非排泄;弹性应对,而非刚性对抗。概括起来就是:弹性吐纳、就地分散、有机融合。

四、海绵道路

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恢复被破坏水生态,在道路及两侧适当布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海绵体),可以实现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留足生态用地,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积存净化;并且通过减少径流量,可减轻暴雨对城市运行的影响。因此道路上适当布置了海绵体,那么该道路即海绵道路。

五、海绵道路核心思想

通过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措施,转变排水防涝思想;从传统模式“快排”到海绵道路的“渗、滞、蓄、净、用、排”;保持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基本不变:径流总量不变,渗透、存储等峰值流量不变,渗透、调节等峰现时间不变。

六、海绵道路外延

在建设海绵道路过程中,施工过程中应严加管理,防治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再次污染及环境破坏。

猜你喜欢
海绵体海绵弹性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竖琴海绵
基于分治法的Kubernetes弹性伸缩策略
关于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弹性势能纵横谈
正手击球弹性动作解析(三)
阴茎为何会弯曲?
阴茎勃起之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