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流传至今已经成为我国最受欢迎且普及最广的民族乐器之一。筝的顽强生命力主要根源于古筝艺术家们的不断创新,而在古筝的创新中,以王中山作曲的现代筝曲《溟山》较为突出,这首筝曲以古朴幽远的意境被世人所喜爱,有加入了“擦弦”“拍板”等一些古筝非乐音的音响效果使得这首筝曲在现代古筝曲目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溟山》;非乐音;音响;意境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流传于民间,由于古筝本身柔美动听的音色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音乐文化的不断的发展,传统的古筝演奏已经不能满足古筝爱好者的需求,音乐的融合也使得古筝演奏技法在不断突破,筝曲的风格也趋于多样化,从而现代筝曲应运而生。王中山先生所创作的《溟山》就是采用了湘西的地方音乐体裁,运用较为前卫的音乐表现手法创作了这首经典古筝独奏曲《溟山》,乐曲中作者运用了现代作曲的一些思想来诠释一座大山一年四季中的多彩的变化,这种音乐的诠释使乐曲让听众更能感受到乐曲那种空旷,悠远的意境,曲作者加入新的表现手法,更能贴近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致使曲子的问世以来得到了广大古筝爱好者的青睐,也使得在现代音乐的创作上加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中山在《溟山》中,巧妙地加入了许多的现代的音乐元素,使得这首筝曲在不脱离民族音乐所表现的意境之外,更注入了新的灵魂,使得技法与作者表现的内容与情感更加的浑然天成、相得益彰。下面就筝曲中所出现的“擦弦”、“止音”、“拍板”等非乐音的音响效果,分析乐曲的音乐风格与意境。
一、擦弦
擦弦这种现代筝曲创作常用的技法是由中国著名古筝演奏家王中山先生为了发展古筝独有的民族性魅力而发明出来的。这一技法的出现,使得古筝的艺术表现力有了空前的发展,更加的为民族乐器在现代社会进程中有了更大的发展前景,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为现在的民族器乐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擦弦是一种新创造出来的古筝技法,这种技法的产生,都是以模仿音响上的效果,为古筝在听觉上创造出的新的技法。擦弦这种技法的演奏是以我们在演奏中过程所运用的义甲,在古筝琴弦上快速的划过,发出一种“嚓嚓嚓”的一种音响效果,这种在听觉上造成的音响效果的出现,更加赋予了筝曲的所要表现的那种空灵、静寂、空旷的感觉。这种在听觉上所产生的感觉,也正是现代作曲家所倡导的一点“可听性”,使得现在古筝的发展有了一个新的突破。筝曲《溟山》之所以有这种技巧的出现,正是因为作曲家的巧妙的构思,筝曲的开始是以最低音开始的,由于古筝的低音区有一种厚重的感觉,所以作者在创作的时候以低音的出现,这种低音的出现,也充分的体现了一座大山的的那种暗夜沉沉的感觉,再加上作者巧妙的运用了擦弦的这一非乐音的音响效果,更能突出山谷空旷、神秘空灵的感觉。这种技巧的出现也更加体现了作曲者在表达这个乐章的时刻的那种复杂而又矛盾的情感,筝曲音响效果的出现也是在考验演奏者的能否正确的理解曲作者的用意和曲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曲作者在这个乐章的“擦弦”这一特殊音响效果的使用为全曲的意境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二、止音
止音这一技法的使用在50年代的时候,已经常常被作曲家用来作曲的一种创作上的需要,它们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有右手演奏完后,左手的侧掌止音;右手弹奏完以所带的义甲的正反面止音等等。这些都是在作曲家的在作曲的创作的时候常用的一些演奏时创作的手法,也是为了减少音的摩擦与杂音等等,而在筝曲《溟山》的运用中,曲作者运用了以左手弹奏完后左手止音的方法,这种创作手法的出现,也是为了全曲的音响上的效果来考虑的,因为在止音出现的地方,是全曲的开始,也是主旋律的第一次出现的地方,音区是在古筝低音区的演奏,低音区的演奏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余音充足,且音色比较浑厚,这也是古筝本身所具有的特色之处,而在这一地方出现了连续的弹奏的音型,这一情况的出现,大大的造成了曲子中出现音色上混杂的出现,为了避免这种在听觉上的一种不适感,作曲家在实际的演奏中,加入了“止音”这种技法。这种方法不仅不会影响到右手主旋律的在音乐情感上的表现,反而使左手在伴奏的同时加入了临时所设计的“止音”这一音响效果,使得筝曲在听觉上更加富有变化感与节奏感,曲子在刚开始的时候作曲家已云雾缭绕的感觉出现在听众的脑海中,让听者有种静谧富有神话般的感觉,那么该段“止音”的出现,仿佛是在为听众把这一层神秘的面纱慢慢的解掉,有种“守得云开半月明”的感觉。在听觉与视觉上都有很大的一种冲击感。
三、拍板
拍板这一技巧的体现在现在筝曲的创作当中,由于现在人们的一种审美需要,加上作曲家在创作的同时,为了更加拓宽古筝的表现语言,在创作的同时人性化的把这一创作技巧大量的运用到现在筝曲的创作当中来,由于作曲家对大山有一种神秘向往而充满敬畏的态度,所以作曲家运用了“拍板”这种创作技巧,作曲家选用了这种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冲击的创作手法来演奏为快板段所要表现的夏的这种意境拉开了序幕。在低音区曲作家巧妙地加上了手指前段拍打琴弦和拍板的这种新的技法,这种新技法的结合为作曲家第二章所要表现筝曲夏的意境的一种完美体现,这种创作加上演奏者的动作更能引起听众的一种视觉上的联想,在拍板的时候会发出“蹦蹦”的具有山谷回响的音响效果来,加上作者节奏型的多边,更能体现出载歌载舞的画面来,拍板的加入让作者在描写第二乐章夏所要表现的那种山谷回响,雷声阵阵的情景更加惟妙惟肖,这种模拟音响的出现,也充分的调动了听众的想象空间,给人一种更加富有张力的画面感,为筝曲的意境做了画龙点睛之笔。
【参考文献】
[1]刘娜.谈古筝独奏曲溟山的演奏[J].乐器,2009(01):48.
[2]刘利连.古筝作品《溟山》浅析[J].艺海,2010(03):51-53.
作者简介:曹新杰(1969~),女,平顶山市工人文化宫二级演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