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
【摘 要】教育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设计与引导中不断展开与实施的。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都会先对自己可以应用的所有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了解,然后将各种教学资源精心的组织与融合,展现到教师的课案之中,实施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上。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也是如此,本文就是对于高中地理学习中所需课案的解读。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案教学 促进 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23
任何教育教学活动的展开都不是随意的或者是随性的,任何教育教学活动的展开都是在一定教育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综合应用各种教学资源,将各种资源融入到教师的课案之中,实施到课堂教学之上,拓展于学校教育之外。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课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导线,课案教学既是新课改的需要,又是现代地理教学中应当遵循的模式,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模式,熟练课案教学的教学原理,用心设计教案,增强地理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课案应用的看法。
一、课案概念解读
课案包涵那些内容?主要包涵有三方面的内容,所以课案也可以被称为“三案”。即预习案、教学案和当堂检测案,简称为三案。
“三案”教学就是将课堂的教学分为三大模块,包括预习反馈、精讲探究及当堂检测,是一种将课堂归还给学生的教学方式,以三案为载体,以预习反馈为引导,以互动教学为措施,以当堂检测为手段开展教学,并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进行拓展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使得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非常重要,“三案”教学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适合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
二、应用策略
(一)预习阶段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为主
预习阶段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始阶段,也可以看成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预热阶段。预习案的准备,要以能够牵引课堂活动的展开为目标,所以,预习案的设计要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为主。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学生在上课时听讲非常认真,而且一边听讲一边仔细做记录,一直忙个不停,但是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課前没有做好预习,对上课所要讲的知识没有提前了解和思考,导致在课堂上只能顾得上听和记,没有办法进行很好的消化,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如果课前做过预习,则学习效果会完全不同。
人们常说,预习是决战前的火力侦察,的确如此,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问题,一般的问题自己可以解决,比较难的问题可以通过做上记号,留到课堂上再解决,这种带着疑问上课的方式可以在上课时有重点地听和记,有效增强听课效果。学习地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预习案的设计,为学生创设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预习新的知识和复习与新知识相关的其他基础知识,或者是以思考题或者填空题的方式列出学生通过预习能够掌握的知识。比如在讲授“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时,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学习“农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预习,并设置相关题目给学生完成,有助于学生加强对本章知识的理解和之前所学章节的温习。
(二)教学过程中以探究发展为主
让学生学会不如让学生会学,高中地理的知识学习也是如此,学生通过我们高中地理知识学习获得的不能仅仅是地理知识,更应该获得的是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与方法。所以在教学活动展开之际,教学案的设计要以能够使学生探究发展获得能力为主。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给学生传道授业,或者只是简单盲目地开展合作学习,课堂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渠道,所以教师应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空间。
比如,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除了设置一般的讨论题外,还应当设置一些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推理,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案的设计过程中,应在开展教学活动前精选材料,坚持科学性、多向性和挑战性的原则,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三)反馈过程中以促进为主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对于知识的反馈,知识的反馈形式有很多,也不一定局限于课堂之中。对于当堂检测案来说,其设计不要偏离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旨目标,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及教师对重点内容的精讲,学生已经基本上对课程的内容有比较全面和深层次的了解,但是学生的知识还是零散的,缺乏系统性,这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就非常重要。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本章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把知识系统化。然后,教师的检测案就可以派上用场,学生必须限时限量地当堂完成教师的检测案。教师应根据学生答题的效果,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详细讲解解题的思路和过程,对学生检测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并纠正。在设计检测案的过程中,应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以开放的思维方式,联系生活实际,对地理知识进行拓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也是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者,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预见性,教育者在课前对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设计,是教育者对于教育教学开展必须要承担的责任。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堂反馈。课案的准备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展现也是教师能力的体现,课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导线,是教师主导地位的主要体现,所以作为合格的教师一定要提升自身能力,发挥好课案的作用,为学生减负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