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思路的若干研究

2016-07-05 12:58:24任骁潇
中国经贸 2016年1期
关键词:设计思路评价指标竞争力

【摘 要】加入WTO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但随之而来的挑战也是不可避免的,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本文以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竞争为基础,对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并结合银行竞争力的内涵,对商业银行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进行具体的研究,力争为现代的商业银行构建具有競争力的评价指标。

【关键词】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思路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在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显得十分重要。在构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时候,面临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对影响银行竞争力的因素进行综合筛选和分析,明确各种因素的选择标准;另一方面需要对影响竞争力的指标进行具体量化,分析各种因素对评价结果产生的影响。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竞争力评价体系,商业银行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推进自身的业务发展,拓展业务空间。

一、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

商业银行竞争力是以市场机制为出发点,遵循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指导原则,将各种宏观环境下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而发挥出来的综合能力,可以和竞争对手进行长期的对抗。根据宏观环境约束的不同,银行竞争力分为国内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两种。本文着重阐述的是商业银行的国内竞争力,即在国内的宏观经济条件下,各个不同的商业银行针对其他竞争对手表现出来的较强的综合能力。

在当前的宏观经济条件下,资源要素、组织要素、制度要素、环境要素都会对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应以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将现实的竞争力和潜在的竞争力进行全面的测评和分析,并结合自身的主要特点,科学选取评价要素,利用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的动态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制定出标准的指标以供参考。

关于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几点说明:

1.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中的定性指标主要通过设计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获得,这样的统计方式可以给出较为具体的定量描述。

2.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的指标,即第一指标,主要由市场的业绩决定,这类指标很好地反映出了竞争力的来源和实现的过程以及结果,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强弱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展示,对于具体的评价起到诊断的作用。

3.由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资源要素构成的就是第二类指标。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基础是资源要素,在商业银行的资源开发、利用、配置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现实的竞争力,当适当的机制资源发挥作用的时候就会产生潜在的竞争力。因此,商业银行竞争力强弱的决定因素可以从这些指标中获得,同时这些要素也是企业潜在竞争力存在的决定因素。

二、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的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相比其他国家出现的较晚,而且我国的商业银行直到现在,在体制改革方面还是不够完善。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还是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研究,目前依旧没有较为系统的理论,尽管这些年不断有相关文献进行发表,根据国内外各个商业银行的生存状况,对各种财务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在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的领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其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够系统和具体,人们对于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现状还是没有一个较为具体全面的了解,所形成的体系对于人们也没有绝对的说服力。所以,结合当下中国经济的现实,如何建立全面、科学、具体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和理论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以银行竞争力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银行竞争力评价要求为主要依据,将银行的竞争力理论和行业的具体特征进行有效结合,抓住影响银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通过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测评和分析,从而获得较为准确、合理的评价结果,以此作为商业银行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科学向导。简单的说,就是根据商业银行的特征,将影响其竞争力的一系列要素进行反应,同时对得到的各种指标权数进行明确,用特定的方法,将综合的评价指数计算出来,以此来衡量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1.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需要遵循的原则

(1)理论指导原则: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但仍然属于企业范畴,所以设计的各个指标必须遵循企业的竞争理论,在结合银行特殊性的同时,应该确保做到慨念确切、含义清楚、计算范围明确、操纵方便,使银行竞争力得到系统全面的反映。

(2)整体合一的原则:银行竞争力的评价包括银行基础条件层、组织结构层、知识创新层三个具体的层次,显示出很强的系统整体性。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中,对于三个层次整体合一、不可或缺的特点必须完整地反映出来。

(3)定性和量化相结合的原则:银行竞争力的三个构成层次中,每一个层次都有系统难以量化的要素,例如在基础条件层中的外部监管制度,组织结构层中的产权制度,以及在知识创新层中存在的大量的定性变量。这些变量虽然很难量化,却是对企业竞争力准确衡量的重要指标,是不可或缺的不部分。因此,应确保对这些定性指标进行准确的描述,在进行具体的评价分析时,可将定性指标进行具体的量化处理,将近似值反映出来即可。

(4)重点原则:构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时候,应该本着重点突出的原则。虽然竞争力指标在构建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在体现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完整性同时,也应该做到有所取舍,将那些无足轻重的因素进行忽略,将重要因素进行着重突出。

(5)使用可比原则:这个原则主要要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做到简单明了,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被选取的指标应该具有普遍适用性,由于指标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因此,需确保其所包括的经济内容、空间范围、时间范围等内容尽量保持一致,具有可比性。这样,在将商业银行评价指标进行具体比较和分析的时候,便既可以采取横向的比较,又可以采取纵向的排序。

6.结构层次性原则:将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评价需要涉及到大量而且复杂的因素,想要将商业银行竞争力各种各样的状况和特征进行准确、全面的分析,就应该呈现出一定的结构层次性。遵循这样的原则,才可以得到清晰的评价结果,同时,各个层次的具体评价状况也可以得到了解,如此,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整体面貌就可以完整系统地反映出来。

2.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构建

将商业银行的具体内涵和层次分析法进行结合,可以把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成三个具体的部分:第一部分是体现商业银行内部结构的体系层;第二部分是将银行竞争力的具体能力来源表现出来的能力要素层;第三部分是进行具体衡量和操作的指标层。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思路应同时满足这三个层次的具体要求,将三个层次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其可以协调一致,为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具体设计发挥出强大的作用。

四、结束语

由于我国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相对较晚,所以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研究也显得落后,而通过文中阐述可以看出,构建出完备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其设计思路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也具有很高的战略价值。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加入WTO的契机,对银行自身的竞争力进行估量和评价,将我国的商业银行与世界上的其他大型商业银行进行对比,找到其中的差距,不断提升在国内及国际上的综合竞争能力,跟上金融全球化的脚步。

参考文献:

[1]彭伟.基于评价指标法的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29-32.

[2]高驰宇.商业银行分行区域竞争力评价研究——基于宁波地区股份制银行分行的实证分析[J]. 银行家,2011,07:73-77.

[3]顾海峰,李丹.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研究——来自2010—2011年上市银行的经验证据[J]. 金融监管研究,2013,01:93-109.

作者简介:

任骁潇(1987—),女,江苏省南通市人,汉族,本科。

猜你喜欢
设计思路评价指标竞争力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32
基于人本管理的企业薪酬体系设计思路探索
商情(2016年43期)2016-12-23 14:33:57
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3:50:25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00:01:08
日本竞争力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33:29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16:20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南风窗(2015年11期)2015-09-10 07: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