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的有效方法

2016-07-04 09:42谭际斌
江西教育C 2016年6期
关键词:人教版读书课文

谭际斌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学生的写总是先从读开始的,只有有益的读、有效的写,读与写才能相互联系,相互转化,这就构成了读与写的结合。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要强化阅读教学,二要注重读写结合。怎样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呢?

一、挖掘文本内涵,形成表达欲望

小学阶段的很多课文,其选编的目的就包括教孩子为人处世。每当学完这类课文后,教师大都会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这样做同时也是学生与文本、教师、同学之间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有感而发,把自己的感想通过简短的文字表述出来。

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让学生学完本篇课文之后,说说自己是为什么而读书的?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再形成文字。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读书的目的,激发出学习动力,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从而完成教学的最终目标,也能有效实现本篇课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可谓一举多得。

二、把握文本特点,找准训练结点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教师要凭借文质兼美的教材,深度挖掘,找准读写结合点,让学生乐于动笔,促使学生读中悟写,读中学写。

读写结合按深浅可分两种,一种是浅层的,即学完一篇文章后,摘录文本的好词佳句,学习作者的写作顺序,并在习作中运用借鉴;另一种是深层的,即学完一篇文章后,对作者的表达方法和写作特点不断理解、消化,变为自己的东西,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厚实的基础。

如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争吵》就很具典型性。教师可根据课文从人物语言、神情、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特点,引导学生从读中学习方法,来写一次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摩擦,用来促进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三、重视方法指导,落实有效结合

在閱读教学时,还需要教师用心发现、用力挖掘、睿智地把握读写结合的有效方法,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分析与综合等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采用“整体读文,了解大意;找准重点,读写联系;读写迁移,提高能力;课外拓展,扩大视野”的教学模式。首先引导学生整体学习文章,通过初读课文,把握文章表达的内容和情感。然后找准训练点进行课堂练习,训练学生清晰地说一句或一段通顺、连贯的话,或进行课堂练笔。最后交流互动,多鼓励学生,激起他们对阅读、写作的兴趣,养成自信、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

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夜莺的歌声》一文,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首尾呼应的写法,可在练笔时运用这种首尾连贯、前后照应的写法。

四、依据学情需要,设计训练形式

读写结合训练的形式很多,教师应根据学生年段特点、认知水平、实际需要选取恰当的训练方式。

1.仿写入手,读写结合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课文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仿写资源。如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时,笔者引导学生按杆、枝、叶、花的顺序写其他植物,要求写作时像课文中一样采用拟人、比喻、夸张的手法把事物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鲜明。这样的教学环节,促进了学生举一反三和学习的迁移能力,培养了学生读写的能力。

2.合理想象,读写迁移

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教师可充分利用文本内容,引起情感共鸣,精心选择着笔处,巧妙设计话题,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把对文本的感悟、体验表达出来,有效地实现读写迁移。

可以展开联想,续写课文;可以根据课文扩写、缩写、换体裁、换人称;可以对略写处、动情处、省略部分进行补白;也可以针对课文内容和表达特点,展开研讨;还可以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批注,以整理自己的思路。通过这些方式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激活学生想象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感悟的能力,同时也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

五、引导课外阅读,夯实训练成果

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练笔。多读的前提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比如可利用开故事会的形式培养孩子们的读书兴趣。

阅读是根,写作是叶,根深才能叶茂。读书是学生摄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但阅读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领会文章内涵、写作意图以及表达方法的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才会有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再加上平时博览群书,将所读的书与生活中的感受联系起来,学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

猜你喜欢
人教版读书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背课文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我们一起读书吧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