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文杰
一、成都城市休闲文化建设的现状
成都市的城市休闲文化经过了多年来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具体来看有一下几个方面的:
成都市政府通过市政规划,在成都市周边的区县打造了一批湿地公园,2014年新增扩建9大湿地,促使成都人均公园绿地增加达13.5平方米。从2015年7月13日起,成都市各区(市)县的21家公共图书馆,仅成都数字图书馆的访问总量达276万篇(册),服务读者约150万人次。在交通上修建了二环路高架桥等,大大的便利了人们进行多种多样的休闲,并且到2020年,地铁开通运营线路13条,里程500公里,在建项目6个,里程150公里,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每年至少会有2条地铁线路开通,包括11号线一期、17号线一期、18号线一期等。其休闲的基础设施已经比较齐全,但是其设施在年龄、空间上的分布不够合理,还需要进一步地完善。
成都市政府有颁布和实施相关的文件,经2011年12月18日,成都市委第9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2014年颁布的《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成都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超过700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但总体而言,有关休闲文化建设方面的相关政策制度较少,并且实施的效果也不佳,对休闲文化发展起到的作用不够显著。
成都市在城市休闲文化方面具有其他城市所不具有的、独特的“小吃文化”和“茶馆文化”和“游园文化”,居民的休闲频率十分高,休闲的群体范围也十分广泛。据统计,2015年成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76元,同比增长8.0%。按照这一数据推算,五一人均旅游花费相当于可支配收入的5%。据携程网的数据显示,从预订旅游度假线路看,2016年五一小长假,成都人旅游人均花费超过2000元,比去年增长约10%。但是,成都市居民的休闲内容单一且层次低,休闲行为所展现出的现代化程度不高,行为模式的变化也不是很大。
成都市居民对成都城市休闲文化的满意度远高于其他同等规模城市,居民对其休闲文化的认可度和参与度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着强烈的休闲意识和休闲观念。但是,成都市居民大部分的休闲观念,都只是停留在物质享受层面,而非精神提升,不利于居民自我价值更好的实现。
二、成都城市休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休闲文化基础设施分布不够完善合理
成都市的居民对休闲的需求十分旺盛,对休闲的热情也是十分高涨。上到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下到几岁的小孩子,无一不是休闲的主体。然而,成都市的休闲设施大都趋向于年轻化,老年人的休闲场所主要集中在茶馆、公园和广场等几个固定地点,小孩子的休闲场所集中在游乐园、幼儿园几个地方,十分的单一,老人和小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政府和企业对这两个群体的休闲设施的挖掘不够。
从空间上来看,成都市的各类休闲设施,大都集中在城市的西部和南部,而北部和东部的设施资源比较匮乏。这是由于成都城市建设的规划,促使许多大学迁移至城市西部的“大学城”,有着更为活跃的休闲消费群体;而成都市的政府和高新产业的也布局在城市的南部,从而发展的更好。而城市北部和东部只有零星的几个商业圈,并未形成很好的规模,并且市政建设明显落后与城市西部和南部。
(二)休闲文化建设政策制度实施效果差
成都市建设四川省文化产业核心发展区,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700亿元,集中在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出版发行等七大行业。另外,成都市还构筑“一极七区多园”的文化产业空间发展格局,一极,即成都东村,定位为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商业副中心,将重点发展传媒、影音娱乐、文博艺术、创意设计等行业,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创意新城,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增长极;七区,即根据资源禀赋形成七个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功能区,按照成都高新区以文化科技为主,锦江区以创意设计为主,成华区以数字音乐为主,双流县以动漫产业为主,青羊区、都江堰市、大邑县以体现各自历史文化特色的文博旅游为主。最后,成都市将加大财税政策力度,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虽然成都市在休闲文化建设方面有诸多政策,但效果不够显著,体现在:一是休闲产业方面的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强。二是休闲文化的精品不多,对休闲文化资源价值深度发掘不够。三是休闲文化资源比较分散,缺乏有效地整合。
(三)成都市居民的休闲行为单一且层次低
随着时间的推进,诸多因素的叠加,成都市的居民形成了出太阳就去喝茶、打麻将,周末有空就出去吃吃喝喝的行为模式。成都市居民虽然有着很深厚、很独特的休闲文化,但是对休闲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吃喝玩乐”上,在历史传承上面,保留了大量落后的休闲观念。从行为模式上可以看出,成都市居民更偏向于物质层面的消费,而非精神层面的消费。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即使是“吃喝玩乐”,也能获得身体上和精神上的轻松愉悦,实现社会整合、社会规范、社会化、促进社会交往、促进社会发展等,但是这些并非是对身体有健康影响的,或者是通过学习获得知识的,无法促使人在休闲的同时,促使自身不积极、健康的发展,也无法使得居民享受城市经济发展,不断现代化所到来的红利。
(四)成都市居民的休闲观念守旧且落后
成都市地处盆地内部,云层厚,十分的潮湿。而成都平原的地理优势决定了,这里的居民没有遇到过大的灾害和灾难,粮食又很容易丰收。因此,从古时候开始,这里的人们就形成了“小富即安”的盆地思维,认为成都的生活方式即是最好的,容易导致居民产生好逸恶劳的情绪。这种思维模式,虽然一方面造就了成都居民对其城市休闲文化的高度认可,但在另一方面导致了成都具有狭隘的休闲文化。这既不利于成都市休闲文化的走出去,也不利于对其他城市休闲文化的引进来,变得“少不入川,老不入蜀”。
另外,成都市的生产性服务型行业有着快速的发展,以休闲为内容的企业快速成长。但是由于成都市的休闲消费群体众多,市场呈现的是供小于求的情况,企业无心改善自己休闲消费的环境和服务水平。成都市的服务水平仍然欠发达,其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企业与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欠佳,促使成都市居民在休闲的过程中,没有实现令人轻松愉悦的体验感,从而导致了休闲的质量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