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具操作 促使知识掌握B

2016-07-04 12:26:02王秉贤
新课程·小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具微课利用

王秉贤

数学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概括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必须借助于教具、学具,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生动地呈现在儿童面前,使他们容易理解和掌握。皮亚杰曾说过:“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体的桥梁。”意思是儿童学习数学,最初是通过动手操作而完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顺应学生的年龄特点,投其所好,让学生利用学具发现问题,发现知识所在,从而使学生逐步发展到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现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下我的体会。

一、利用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先导,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而巧妙地安排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就可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激发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学、善学。

如,在教学“百以内数读写法”时,先让学生利用计数学具从90一个一个拨珠,当拨到99时,学生对数到100时如何拨珠有了疑问,此时,学生急于想知道如何正确拨至100,教师要抓住这一时机,运用微课录像揭示拨珠规律,学生想知道的问题就通过微课迎刃而解了。这样学生就能顺利地在操作中认知数,在轻松的操作和愉快的电教手段中掌握了抽象的数数,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学生由于学得积极、主动,思维随之展开,兴趣随之激起。与此同时,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同步增长。

二、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心理研究表明:儿童的思路训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有时会偏离学习的轨道,而利用学具的操作有助于从纷繁的现象中清晰地揭示事物的本质,指导知识的回归。

如,教学“角的認识”中,出示“边不一样长,角度一样大”的两个角时,学生便在表象中认为“边长的角大”这一结论是正确的。此时,学生尚未真正理解和掌握抽象的角的概念。为突破这一难点,我让学生提前做一个自制的角的学具(用纸片剪成的2个边较长的角),操作时,用剪刀把学具两边一次次剪短,再分析出“边变短角没变化”,然后针对这个发现进行判断练习。学生在学具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了角的概念,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总之,思维是教学的基础,感知是思维的前奏,操作是感知的来源,学具是操作的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他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是他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所以,重视学具操作,在操作中要注意适时、适量、适度,就可真正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知识的掌握。

编辑 姚晓媛

猜你喜欢
学具微课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中等数学(2022年2期)2022-06-05 07:10:50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2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06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00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