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玲
【摘 要】结合自己的平时教学实践,分别从巧用课前free talk、巧设新课的导入、设计真实开放的活动、开展自由辩论、开展组内互评五个方面,阐述如何开展交流互动教学,进而提高课堂实效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课前free talk;新课导入;开放活动;辩论;组内互评
由于英语锻炼外部环境的缺乏,英语课堂却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叶澜认为,“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所以我们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倡导通过“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下面结合笔者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搭建彼此交流互动的桥梁。
一、巧用课前free talk,促进生生互动
要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我们不能忽视课前的free talk。在课堂实践中,除了课前值日报告、一分钟两两对话,复述等常用的几种方法之外,通过摸索,我们把重点做在巧用free talk这个环节,比如利用每节课前的free talk这个环节来进行听说训练。比如每天叫一个同学讲一个故事,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她/他的叙述回答两个问题。还有,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丰富多变的交流形式,我们还探索了课前挑战来增加学生间的互动,给学生创设一个施展口才的良好环境,也可以在“实战”体验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课前挑战是通过学生间的问与答来完成的,具体做法就是让某个学生或某个小组接受其他同学们的提问,如果是小组接受挑战,提问的人可以让他们抢答,也可以指定某个同学回答。同学们提问的内容是要求他们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决定的,比如上节课学过的词组、句子或口语应用等等。在课前的一问一答过程中,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调动课堂交际气氛,而且促进学生间的
(下转第27页)
(上接第26页)
互动。这样使得学生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交流互动,而且能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巧设新课的导入,促进师生互动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忽略目标导入,有的老师匆匆导入,流于形式,这不仅无法唤起学生的注意,无法保证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更关键的是影响教学的实效。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以外的资源,巧设新课的导入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新授课程的呈现必须突出重点、难点,同时必须使新知识变易以帮助学生理解。在新授课程的导入中,我们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创设情景,利用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有层次地将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做到小而精,每个小节都紧扣教学内容,且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接近,由易到难,为学生搭好学习的台阶,感受会学的乐趣。比如教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下)Unit8 Topic 3 He said the fashion show was wonderful 时,我利用学生追星族的心理特点,呈现穿不同服饰的明星照片来导入“Who is he /she?What is he/she wearing?”,这样使整节课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不同服饰的名称,同时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总之,在课堂中采用多种形式的呈现手法,不仅可以体现出教材的特色,做到因材施教,而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意思。
三、设计真实开放的活动,促进生生互动
教师应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活动,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创新能力都得到发展。比如,在操练仁爱英语八年级Unit7 Topic 3的电话订餐用语时,我就创设这样的情景:英语老师因为工作无法回家吃饭,请同学们为老师定8份炒面条,要求送到学校(解放路46号)。要求学生间根据角色安排,运用所学的知识编对话,这样做到了学以致用。除了编对话、角色表演和辩论外,我还尝试了试题的改编。所谓试题的改编就是改换试题的相应条件,形成新的变式试题。比如“I found some information, and Im sure that its useful”这道题我们可以通过把并列词and改为but转换成另一道题“I found some information, but I not sure if its useful.”通过改编试题,同学间有了交流,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解决优等生在课堂中“吃不饱”的问题。
四、开展自由讨论、辩论,为学生组际交流提供平台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交流—互动”模式是一种“探究式”“交际式”教学,它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自由地交换各自的看法,让他们在合作中发挥学习潜能及创造力。教学中,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先开始小组讨论,然后进一步进行组际交流。交流的内容主要建立在老师设计的任务为基础之上,同时进行拓展。有时候为了方便学生组际间的交流,便于梳理知识,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资源开展不同的主题辩论。比如:开展“赞成还是反对”的辩论活动,即师生从课文中共同选出一些有争议或有代表性的观点或句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陈述理由。比如教仁爱英语八年级Unit 4 Topic3 Section C有关因特网知识时,通过设置辩论的形式加以操练。把全班同学分成正方和反方:正方的观点是The Internet is good for us.(因特网的优点),反方的观点是The Internet is bad for us.(因特網的缺点)。具体做法是:首先,正反两方的成员陈述各自的观点,然后加以辩论,每个成员一次说一条。正反两方可以逐一进行反驳,不能重复别人的观点,其次正方和反方的代表做总结陈词。同时要求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具体如下:
正方:I think the Internet is good for us. We can chat with our friends face to face.
反方:I dont agree with you. I think the Internet is bad for us. Some people use the Internet to hurt others.
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应用了I think… I agree with you/ I dont agree with you/ I think so /I dont think so這些学过的知识,这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而且使双方辩手在辩论过程中过渡自然。另外要求学生不能重复别人的观点,无意中就敦促学生学会聆听,从而提升他们的听力。最后总结陈词的时候,就把零散的句子串成了一篇短文(实际上这是一篇有关因特网的写作范例),进而在写作方面得到了突破,学生再也不会觉得无从下笔了。
五、开展组内互评互改,提高英语的书面表达能力
英语书面表达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它是测试考生初中阶段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很多学生常常不能围绕主题写作,语法错误较多,有的学生看到作文甚至束手无策。针对这种情况,我尝试了合作互助学习,也就是让学生在组内互评互改作文中,提高英语的书面表达能力。在批改的过程中,首先要求组内每个成员对其他成员的作文做适当的删减和补充,并摘抄好词好句,特别划出错误的句子。其次组长把组内成员遇到的问题和表达出现错误的句子汇总,最后学生把问题抄在黑板上,让其他组的同学一起探讨、纠正。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化简单、枯燥的作文课为有趣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同学间相互合作,提高了组内成员的凝聚力,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比如针对下面的一篇作文:上周你们班就初中生是否能穿校服进行了一次讨论。请根据提示内容写一篇80字的英语介绍讨论情况。
其中学生在互评互改中反馈以下信息:⑴没有明确同意或不同意什么观点,只是说25 students agree with it.⑵中国式的英语表达法较多,如There are 25 students agree with it. ⑶层次不够分明,两种不同的观点交替出现,不能让人一目了然。表达出现错误的句子汇总并订正如下:1)There are 25 students agree with it.应改为25 students agree with it. 2) Wear the same clothes is very boring.应改为 Wearing the same clothes is very boring./ Its very boring to wear the same clothe/Its very boring that we wear the same clothe. 通过这样的作文评议,改变了传统的单纯传授知识,而把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互动 ”的理念贯穿到书面表达能力训练中。
总之,“交流—互动”课堂教学使英语教学成为一件快乐、生动、有趣的事情,改变课堂上教师机械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宽松、友好、互动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张艺.“初中英语课堂‘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研究”,《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03期
[3]贵小丽.“增强英语课堂活力的交流互动教学策略”,《新课程研究》,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