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化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016-07-04 12:02:49陈玺明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初中化学新课改

陈玺明

【摘 要】新课改下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的基本内涵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而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产生创新方法,启动创新思维,从而获得创新结果。根据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发展规律以及当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寓创新意识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把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每个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化学;创新意识;培养

近些年来,教育界不断倡导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才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根本目标,创新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改革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更是新世纪的教育改革重要的方向。在基础教育中,初中化学教学是重要的一部分,初中化学教学必须要肩负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责任。

一、融洽教学氛围,搭建创新平台

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创新教学的基本条件。所以教师应树立教学民主思想,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和无批判性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活跃状态,积极思考,勇于创造。要创设宽松的、富有活力的教学气氛。具体做法如下:

(1)必须对全班每个学生提供大致相等的思维训练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要偏爱学业不良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机会,以解脱这些学生思想上来自教师和成绩好的学生的压力而造成的心理上的抑制。并且在对他们的评价上,要充分肯定点滴的独特性或思维的火花,对错误要具体分析,讲清道理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聪明才智,增强自信心,不断获取创造的成功体验。

(2)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成果的显示要有足够的耐心,防止急躁情绪造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抑制。因为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出现一前一后两个高潮。第一高潮,往往是一般的设想与解答,但仍有学生进行着第二高潮的思维。而第二高潮的思維,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性成果。为此,教师要控制好思维成果显示的时间,不要轻率中止学生的思维,更不要为了赶教学进度而过早地抛出结论。

(3)发扬“教学民主”。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成果超出了教师的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不要强行将学生的思想过程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要懂得学生的思维成果出乎意料之外或未曾见过这是正常现象,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表现。即使学生的思维成果一无是处,也不能采用严厉的语句训斥学生,更不能用轻蔑的语言来冷淡、挖苦学生。教师应宽宏大度,肯定学生的创新性,积极引导,给予鼓励,做到教学相长。

二、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决定了学生的探奇求知欲,让学生“以趣生新、以趣激思”是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的好方法。要想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合理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创设问题情境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现代教育学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从而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加强化学史教育

我们要重视化学史的教学,充分挖掘科学家崇高科学的情感和价值观,给学生树立榜样。例如,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的过程中,将它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有强烈刺鼻气味的黄绿色气体,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究,也没有发现这种物质的真面目。直到181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以大量的实验事实证明,这种黄绿色的气体是一种新的元素组成的单质,这就是今天翻译成中文的“氯气”。从而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表面看起来这项试验的成功是很多科学家共同的努力,起因于偶然因素,但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这告诉我们,只有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端正科学态度,运用科学方法,善于从偶然性中找出事物的内在必然性,才能在科学上有所作为。

3.开展科技活动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深刻地左右着创新活动。因此,在工作中化学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没有条件必须创造条件。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三、创新学习方式,提升创新意识

新课改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1.倡导合作学习

新课程的实施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助合作中获取知识应成为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教会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

2.倡导科学探究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如在教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内容时,讲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性质时,先把紫色石蕊试液滴到食醋酸中,然后再把干燥、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分别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让学生去分析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后,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设计实验,交流讨论等环节,最终得出了科学结论。这样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接受式向互动探究式的转变。

四、重视实验设计,培养创新意识

化学实验设计是指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运用有关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对实验方案进行合理的设计,它要求设计者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的设计主动权在于教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实验方案,导致一些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实验做得规范准确,现象明显,但学生做起题来仍然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实施创新教育后,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大胆地将设计实验方案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事实证明,这种主动权的转移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教学效果也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例如: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教学中,提出如下问题:试推测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产物。学生通过对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的实验事实,很容易想到应该生成碳酸钠和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该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怎样设计该实验中二者发生反应了呢?有的学生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观察生成的气体能否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有的学生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盛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加入几块氢氧化钠固体,搅拌(保持试管口不离开水面),观察试管内液面的上升;有的学生则把二氧化碳收集在一只气球中,然后将气球套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口上,观察气球的大小变化等等。这些实验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培养了他们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新课改下初中化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师需要大胆地探索创新,在教学上探索出方法更多、效果更佳的途径。同时,利用化学实验进行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加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董翠敏.化学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16)

[2]胡永平.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中学生数理化.2013(05)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初中化学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38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09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3:13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2:31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47:47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7:49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4:58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9:58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