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在“非遗”视野下“吵子会”的社会功能

2016-07-04 11:19曹宗华刘一播
参花(下) 2016年2期
关键词:社会功能非遗

曹宗华 刘一播

摘要:“吵子会”是盛行于我国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一带的民间吹打乐组合形式,它继承了我国北方民族的音乐特点,节奏鲜明,粗犷豪放,并充盈着浓浓的满族风情,而坐落于河北南部潮河之畔的八间房“吵子会”更具有代表性。本文研究的目的,旨在引起對我国北方民间吹打乐“吵子会”的热切关注。

关键词:八间房 “吵子会” “非遗” 社会功能

一、八间房“吵子会”简述

“吵子会”是盛行于我国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一带的民间吹打乐组合形式,它继承了我国北方民族的音乐特点,节奏鲜明,粗犷豪放,并充盈着浓浓的满族风情,而坐落于河北南部潮河之畔的八间房“吵子会”更具有代表性。

据传,八间房的“吵子会”兴起于乾隆年间,而八间房是由八户八姓旗人迁徙入住而得名。当时满清达官显贵为了歌颂“康乾盛世”,粉饰太平,进而音乐文化风靡于世。乡村间茶楼弄堂,弦乐小奏,歌舞升平;兴修庙宇,搭建戏楼,开办庙会,鼓乐喧天,满足着城乡民众对文化生活的热爱与需求,从此催生出了八间房村“吵子会”这一民间吹打乐曲,并影响着周边窄岭、长阁、凤山、选营等村镇,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八间房“吵子会”在那里传承已经有280多年了。从古至今,历经几代人传承,八间房“吵子会”在民间打下了深厚的根基,并具有着广泛的活动空间。它衍生于满族音乐文化,因而受满族歌舞影响颇深,形成了独特的“吵子会”民间吹打乐音乐艺术风格,再现了北方民族剽悍、神武、快意、博大的精神风貌。

在这里,我们追寻八间房“吵子会”的发展轨迹,关注以至于简述其渊源和历史,进而使我们得以认知:在我国民族音乐百花园里,任何一种民间艺术探究,往往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联系,并作为文化现象在民间延传,生生不息。

二、八间房“吵子会”价值功能探析

“吵子会”是风靡于八间房的一种民间音乐艺术。我们说,任何一种民间艺术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大都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相联系,并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并从中体现了民间音乐的价值功能,而它的价值功能正是人们抒发情怀、表达喜悦的最好体现。

“吵子会”在八间房村,已经成为村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抒发着人们喜怒哀乐的情感世界,或者说,这是其长传不衰的主要原因。因而,自古以来,每逢佳节,聚众演奏已经成为当地沿袭的一种风俗习惯。所以,“吵子会”生长于民间,与人们的生活情趣息息相关,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兼容并蓄,完善自我,堪为我国民间吹打乐音乐园中的“闺中之宝”。

首先,“吵子会”为喜庆佳节营造了热烈红火的欢快气氛。每当逢年过节之时,村民们击鼓弄管,吹打一番,祈福纳祥,期盼新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与祥和的气氛。

其次,“吵子会”也可为办红白喜事之用。据当地人说,农村人比较注重场面,婚丧嫁娶,贺寿诞祭,请来“吵子会”吹吹打打,烘托气氛。尤其是发丧,早些年间,必定有“吵子会”活跃其中。而在当今时代,由于国家实行火葬以后,这种情景不多了,如果有的话,按时下规矩,是需要付工钱的。

最后,“吵子会”为萨满①祭祀仪式服务。祭祀是满族出于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而举行的活动,是体现其满族民族特点的重要习俗。满族的祭祀仪式,带有原始迷信色彩,他们把自然力人格化、神秘化,变成超自然的神灵,同时把神灵观念和祖先崇拜作为家族体系的精神支柱,希望通过神、祖的力量摆脱苦难,得到幸福,反映了这个古老民族纯朴的、美好的愿望。满族人民原以狩猎为生,善于骑射,信奉萨满教。

在我国,民间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载体。“吵子会”是满族人传统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寓含着八旗人的精神和信仰,涉及满族人民的风情和宗教,所以,它承载着人们的生活情趣与民风民俗,具有诸多的社会功用。而对于八间房人来说,每当听到“吵子会”时,便感觉那是一种让人无法言说的声音,长久地盘旋在你的脑海中,铿锵有力,给人以力量,绵延不绝。所以,以“吵子会”来展现八间房村民们的人情伦理关系,无不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告诫人们要珍惜人生,热爱生活。简而言之,“吵子会”作为八间房村极富特色的区域音乐文化,对当地民众的语言、行为、思想观念、社会心理,乃至人们的道德伦理、价值取向以及审美情趣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注释

①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起于原始渔猎时代。有巫师作法,其法有巫术成分。在我国,满、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蒙等民族也都在不同程度上信奉萨满教。而满族的萨满教,被视为我国东北各民族宗教信仰的“集大成”。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52063)。

(作者简介:曹宗华,女,硕士,承德护理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刘一播,女,硕士,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社会功能非遗
基层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探析
壮族(布偏)天琴文化的社会功能探微
浅谈爱德华·邦德《李尔》中的“布莱希特式”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探讨
非遗视角下探析豫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