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博物馆是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的文化机构。博物馆讲解员是博物馆的形象窗口,是博物馆与观众沟通的桥梁。面对当前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讲解员的工作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改革发展,为讲解服务不断地输入新鲜的元素。博物馆讲解员可以通过丰富讲解语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等途径不断创新讲解技巧,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博物馆 讲解工作 创新
博物馆通过陈列的文物来让公众了解历史、学习历史,通过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物来进行知识的传播。博物馆的讲解工作担负着中国文化传承的神圣使命,它以面对面的方式把馆内陈列的展品知识介绍给观众。因此,博物馆讲解工作的水平和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從语言、内容、角色等方面对博物馆的讲解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探究了当前博物馆讲解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一、了解博物馆现状,探究讲解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许多博物馆的讲解工作无法充分地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看不懂、听不明白依然是许多观众走出博物馆后的感受。对于讲解员千篇一律的机械讲解,观众几乎是充耳不闻,有些常规性的展览中甚至出现了“讲解员厌讲,观众也厌听”的现象。有些讲解员对讲解词机械地背诵,而没有用心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含义,从而导致其讲解显得粗略肤浅,苍白无力。而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只是单向地、被动地听讲解员浮光掠影、依葫芦画瓢式的讲解。这样的讲解是根本无法吸引观众的,更不可能满足广大观众的实际需求。
博物馆内的每件展品都是经过认真筛选后才摆上展台的,每件文物的背后都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这些文化信息需要讲解员来介绍给观众。由于没有细致生动的讲解,一些精彩的文物展品,放在那里毫无生机,令人觉得乏味;一些文化价值极高,又蕴含着大量丰富知识的珍贵文物,被观众匆匆地丢在后面,错过了了解欣赏的机会。在我国多数地方的博物馆都没有外文讲解服务。多数外籍参观者靠陪同的翻译进行讲解,而翻译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无法准确地通过外语将讲解内容表达出来。因此,对于前来参观的外籍观众面对展品只能是雾里看花,不知所以然。提高讲解人员的能力和素养是一个长期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循序渐进,逐渐提高。
二、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讲解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博物馆讲解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应该强化其服务意识。观众进入博物馆进行参观活动时,讲解员应该向观众提供真诚、热情的服务。讲解人员要以专业化、艺术化、人性化的标准要求自己,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在讲解中做到换位思考,从游客的角度出发,真正地为游客着想,体现讲解员应有的责任感。在讲解过程中要善于观察,注意观众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行动不便的观众并给予帮助。讲解员在讲解时要做到因人而异,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拓展知识层次。博物馆可以组织讲解人员到考古现场进行参观学习,了解挖掘过程,熟悉文物的历史,了解文物的文化价值,以便在讲解中融入自己对文物的理解,使讲解更加生动、具体。讲解员要认真学习自己所在博物馆中陈列文物的历史背景及文物保护和馆藏的基本知识。讲解员还要深入到群众生活中去了解本地区的文化历史与民俗风情,熟知当地的文化、历史故事。这样讲解员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做到引经据典,有的放矢。讲解员还要提高自我思想素质,在讲解过程中,渗入爱国意识及法律意识。通过自己出色的讲解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并与观众一起走进文物的世界。
三、创新讲解工作,提高博物馆讲解质量
为了不使博物馆的讲解工作照本宣科、流于形式,讲解员应当更新观念,认真研究讲解内容,把语言内容及表达方式进行提炼、升华,使讲解的情景、理念、角色得到创新。博物馆讲解员要善于使用创造性的演讲语言,根据特定内容进行语言再创造,摒弃背诵式的讲解。讲解员简明扼要的开场白能让观众对此次参观过程有个清晰的认识。讲解内容适当的口语化能让演讲语言生动、形象、富于变化,话题得到延伸和拓展,从而便于观众领会讲解内容,达到参观游览目的。
讲解人员应当根据讲解内容和对现场气氛的观察,营造出一个恰当的讲解场景,使讲解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在公众进行文物观赏时,讲解员需要营造一个肃静、庄严的文化环境,使公众能够穿越时空的限制,走近历史文化。在演讲时讲解员要考虑到观众的心理感受,让观众在鉴赏文物的同时,得到知识的滋养和文化气氛的享受。比如讲解员可以通过待人诚挚的微笑、动听和蔼的声音和具有高文化素养的个人魅力,让观众感受到博物馆的亲和力,让人们喜欢走进博物馆。
讲解员是博物馆与社会交流的纽带,是博物馆的形象代言人,博物馆讲解人员与观众良好的沟通交流,大大地提高了博物馆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提升了博物馆的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 单霁翔. 提升博物馆讲解服务质量的思考[J].敦煌研究,2013(06).
[2] 刘德侠. 关于博物馆讲解培训工作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 黑龙江史志,2014(13).
(作者简介:陈敏,女,本科,晋国博物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学,音乐学)
(责任编辑 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