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留学生习得名量词偏误案例分析及解决对策

2016-07-04 04:47张健楠
亚太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偏误对策

张健楠

摘 要:名量词是初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偏误较多的一类词,通过对在华学习的初级水平汉语学习者的名量词习得测试,结合教材和语料库,笔者依次列举了初级留学生习得名量词时出现的真实偏误案例,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并给出教学中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名量词;初级;偏误;对策

一、总述

名量词是初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偏误较多的一类词。笔者在做关于留学生对名量词的习得研究时,首先以学院初级四个班级的学生为样本。在学期末时段考察了初级1班使用的教材《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分别在第9课,10课和21课中出现了名量词的用法,同时对初级1班同学进行了名量词使用的小测试,发现初级留学生名量词的使用出现了几类明显的偏误,即错用,遗漏,误加和错序。

二、偏误案例及分析

名量词的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比较复杂,关于名量词的分类也是众说纷纭。在此,我将名量词分为六个小类,即个体量词,如个,位,名,匹,棵等;集合量词,如副,双,对等;部分量词,如点,些,片等;度量衡量词,如斤,克,米等;借用量词,如瓶,碗,盘等;以及临时量词,如眼,身,地等。而在这六类中,初级留学生使用个体量词,部分量词和集合量词较多,同时出现的偏误也多。偏误类型及具体案例分析如下:

(一)错用

名量词使用偏误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的名量词的错用,即应该使用A名量词时,使用了B名量词。名量词的错用具体又体现为以下四种情况:

1.高频名量词的泛化。汉语中的一些名量词可以和许多不同的名词搭配,对初级学生来说,受所学知识和学习时间的限制,他们往往会反复使用某几个名量词。在某些语境下,当他们不知道该用哪一个量词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使用这几个“万能量词”。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名量词“个”。

①那一个夫妻离婚了。(一对)

②12月我们参加了一个新年晚会。(一场)

③她从包里拿出一个糖。(一块)

例句①“夫妻”这个词包含了丈夫和妻子两个人,正确的搭配是集合量词“对”。例句②和③如果是在口语交际中,可以用“一个”代替“一场”“一块”,不会影响双方对句子含义的理解。但是“一场新年晚会”“一块糖”是更符合汉语语法的搭配。“个”作为初级水平留学生最早习得的汉语量词,它搭配名词使用的范围非常广,使用频率也很高,所以初级水平留学生很容易把“个”当成汉语中的万能量词,在遇到不知道该使用哪个量词的时候就用“个”来代替。

2.近义名量词的混淆。汉语中有很多意思相近的名量词。初级学生不能准确区别这些词的意义,在使用时就会出现混淆,形成偏误。例如:

①他的妻子有一对绿色的眼睛,非常迷人。(一双)

②那双夫妻经常一起出去买菜。(那对)

③昨天下午我在超市买了一根毛巾。(一条)

例句①②中,集合量词“双”和“对”都是包含固定数量为二的定量词。两者的区别在于:一、除了“翅膀”和“眼睛”两词通用以外,其他与肢体和器官无关的动词不能用“双”只能用“对”。二,“双”没有儿化用法,“对”可以说“一对儿”。例③中,“根”和“条”都用于长条形的事物。区别在于一般情况下,“根”搭配的事物比较硬而“条”搭配的事物比较软。这些词使用范围十分相近,汉语为母语的人有时区别起来都存在困难,初级学生当然更容易将它们混淆,从而产生偏误。

3.同音异形名量词的混淆。名量词中存在很多同音异形词,这对初级学习者,特别是对汉字识别程度不高的印欧语系学习者来讲,学习起来十分困难。出现的偏误如下:

①我父母家里有几副中国画。(幅)

②我宿舍窗外种了一颗很大的树。(棵)

两个例句中“副”和“幅”,“棵”和“颗”不仅读音相近或相同,字形也很相似,十分容易混淆。“副”用于成套的东西或面部表情。“幅”用于布帛或图画。“颗”用于颗粒状的东西,“棵”用于植物。对初级学生来说这些词读音相同,写法相似,非常容易混淆,尤其对非汉字圈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但实际上这些词不仅意义不同,各自的使用范围也有所差异,一旦混淆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偏误。但这类偏误只出现在书面语中,口语交际中不会出现。

(二)遗漏

所谓遗漏,就是学习者在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的句子中应该使用名量词的地方没有使用,以致短语或句子因为缺少量词而表意不完整。例如:

①我在上海待了五月。(五个月)

②我大学宿舍很小,有一卫生间和一卧室。(一间,一间)

③今天我看一比赛世界杯,美国输了。(一场)

这类偏误在印欧语系语言为母语的初级学生中出现的比较普遍。例如,英语不像汉语拥有数量庞大的量词体系,只有类似量词的表量形式,但是其形式和用法与汉语量词有很大区别。所以,初级学习者往往不习惯使用量词,而且英语中数词大都直接修饰名词,例如两本书是twobooks,学习者受母语影响,就会出现量词的遗漏现象。

(三)误加

在不需要使用名量词的地方添加了名量词,或者在已经使用名量词的基础上又多加了其他量词,这类偏误就是名量词的误加。例如:

①两个去年,我在长春学习汉语。

②她的脸上总是带着一个笑容。

③那幾年他非常穷,只能到街上卖几条鱼。

例句①中,因为学生没有区分表示时间的名词和表示时间的量词,所以由以前学过的知识“一个小时”而错误地得出“两个年”“两个天”的说法,从而造成了使用上的偏误。例句②“她的脸上总是带着一个笑容”在语法上没有错误,但从语境上看,属于定语多余。这里的“笑容”含有抽象的含义,不需要具体量词的修饰,所以应改成“她脸上总带着笑容”。例③和上句相同,应改为“他只能到街上卖鱼。”这里“鱼”指一类商品,不是指一条一条的鱼。

(四)错序

这类偏误是指学习者把名量词放在了错误的位置上。例如:

①我很喜欢上海,是一个地方很漂亮。

②在那里,我认识了才貌双全的一位女人。

③我和你想的不一样,但是我同意一些你的看法。

例①应改为,我很喜欢上海,是一个很漂亮的地方。当名词前有形容詞修饰时,学习者常误将数量短语置于形容词之前或之后。例②为多重定语排列顺序错位,应改为“我认识了一位才貌双全的女人。”例③当名词前有代词修饰时,学习者常会将数量短语置于代词之前,应改为“但是我同意你的一些看法。”这一类的偏误还有很多形式,犯这类偏误的学习者以日韩学生为主,因为他们的母语中虽然也有量词,但是其用法与汉语量词不相同。能够出现这种偏误说明学生对名量搭配是有概念的,但是汉语句法结构还不够熟练扎实。

三、偏误产生的原因

初级留学生习得名量词时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笔者认为其原因除了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规则干扰这两大部分以外,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也是需要我们重视的。主要包括迁移、过度泛化、简化和回避四类。

1.迁移学习者在学习时往往会非常依赖自身母语的知识去理解和运用目的语,即用母语去翻译汉语词意或者找母语与汉语相对应的语法格式,由此就有可能会受到母语知识的负迁移而产生偏误。例如,前面举的案例“我很喜欢上海,是一个地方很漂亮。”就是直接将英语的语法规则套用在汉语上。

2.过度泛化对大部分的语言学习者来说,一开始学习的基本词汇都是掌握得最扎实,因为它们大多是一类词中用法最简单最好记忆的,又往往经历了反复的课堂机械操练和交际练习。学习者在遇到新知识或者某种不确定的语境时,会自认为正确地采取类推的方式,把自身所获得的目的语知识不适当地扩大使用从而造成偏误。例如前面案例中“个”的泛化。

3.简化简化是指学习者会故意将他们所认为的目的语的多余部分省去。比如说,有的学生会将一些量词与名词的搭配作为固定短语进行记忆,人为地缩小部分量词的使用范围。而在其他语境中遇到这个量词和其它名词搭配时,就容易造成偏误。有的学习者则会把复杂的句式拆分成几个简单的句子来表述,在句子拆分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偏误。即便没有语法错误,但是反复使用简单句式对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也没有益处。

4.回避回避是初级学习者经常采用的策略,在对某些量词的使用没有把握时,学习者往往会避重就轻,尽量避免使用“危险的”词语选择自己熟识的“安全的”词语。比如按照正常的习得规律,学习者会最先学习与动物搭配的量词“只”,之后才会接触到“头、匹、条”等其它量词。但在实际使用中,学习者如果对这几个词掌握的不扎实,对其使用对象产生了混淆,就会采取回避态度,从而出现“一只鱼”、“一只马”这样的搭配。

四、解决策略

从上述案例及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初级学生习得名量词产生的偏误是有规律可循并且有依据可循的。针对这些偏误,笔者在参考了一些专业书籍,和任课教师进行探讨,以及亲自实践之后认为以下三种方法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1.公式法

在学习者接触名量词的初期,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建立起量词语法结构,让学生意识到量词和名词搭配的语法原则。在课堂中将所学的具有固定搭配的名词和量词套入公式,并加强训练,强化学生的语感,避免母语语法没有量词成分带来的负迁移。

例如:(1)数+量+名(2)指+量+名

一个人那本书

五本书这支笔

2.对比辨析法

汉语中有大量的同音异义、同型异义的量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比较的方式,从比较中找到这些词语之间的相同点好不同点。例如,学生造句中如果用到了“一个老教授”“一位人”,教师要在此时着重向学生讲明量词“位”表示对人的尊敬,所指的人通常具有一定的身份的语义特点很重要。在教学中重视同音异义、同型异义名量词用法的区别讲解,可以更好地加深学习者对不同词语的认识,也能帮助他们用对比的方式记忆词语。

3.归纳法

当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程度的量词时,教师可以对所学过的量词进行归纳总结。将学过的意义相似、或相同、或相反、或相互包含的新旧量词放在一起进行关联组合记忆。例如,和人有关的有“个、位、名、员”,和动物有关的有“只、头、条、匹”,和交通工具有关的有“辆、架、列”,和容器有关的有“瓶、杯、碗、盒”等等。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初级留学生习得名量词会出现错用,遗漏,误加和错序四类偏误,这些偏误产生的原因来自于学习者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以及各类学习策略的影响。教师可以采用公式法,对比辨析法和归纳法优化教学效果。但避免偏误仍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比如专家,教材编写者,教师以及学习者自身。

参考文献:

[1]张明虎,彭杰.美国留学生汉语名量词使用偏误分析[J].红河学院学报,2010(01).

[2]张婧婧.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使用名量词的偏误分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04).

[3]唐淑宏.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偏误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4]郭晓沛.浅析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产生偏误的原因[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1).

[5]曲凤霞.对外汉语量词教学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猜你喜欢
偏误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泰国高年级大学生汉语名词偏误统计分析
“ü”偏误调查与“v”替代的拼音策略
介词框架“对……来说”的偏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