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元 向宗爱
[摘 要] 高技能人才是劳动者的优秀代表,是推动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骨干力量之一。学校针对行业企业开设非全日制3年期“技师函授教育”班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支撑保障,对“特色随州、开放随州、文化随州、和谐随州”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中国风机名城”等培养了高技能人才。多年来,随州技师学院在实施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中,始终奉行“创品牌学校,办精品专业,育特色人才”的办学宗旨,特别是在大力探索培育“随州技师”品牌方面,形成了较为成功的经典案例。
[关 键 词] 校企双制;工学一体;技师培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5-0076-02
一、实施背景
随州技师学院是2008年国家人社部授予第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是随州市万人技能大赛主要承办单位,高技能人才培养是国家经济振兴的重要举措,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文件中提到:“当前,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因此,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稳步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
二、主要目标
实施“随州技师”培训计划,探索高技能人才培训规律,建立完善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职位的选拔标准,为随州打造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梯队。经过多年的探索,随州技师学院创新实施了“集中授课+自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技能人才成长链条,通过培训选拔、校企互动、量身打造,为随州培养技师800多名,带动了区域职业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形成了随州职业教育的特色,做响了“随州技师”品牌。
三、实施过程
(一)统筹非全日制技师函授规划
为确保技师函授班得到随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满足行业企业需要,学校制订了《关于打造“随州技师”品牌的规划纲要》。鉴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把职业教育作为加快专用汽车、电子、医用化工等七大经济支柱产业升级转型、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随州技师学院抓住机会以打造“随州技师”品牌为着力点,大力助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积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努力做大做强、做优做精职业教育品牌,推动随州职业教育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二)构建非全日制技师函授培养教学体系
1.課程设置系统化、综合化
技师课程设置必须对接国家职业标准,着重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由人才过渡到“人财”,为企业创造财富。在职业培训中依然离不开过去教学模式的影子,当务之急应该整合课程体系,将理论性过强、岗位实用性较差的内容进行删减,突出实践性、技能性强的教学内容,同时改变原有学科型的课程体系,形成综合课程。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学校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结合学员所在企业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其更具实用性,也为进一步提高学员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为技师培养打好基础。
2.教学内容课程化、模块化
学校根据技师培养目标,实施分阶段分层次模块化教学。在理论教学中,侧重专业性。实践教学中,以实用型的综合课程为主线,侧重高新技术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开展一系列模块学习,并且让各模块在难易程度上有一定的梯度,符合认知规律。
3.培养模式企业化、一体化
技师培养的对象所受教育及学历层次不同,加大了培养工作难度。培训模式是在构建真实公司运营环境的基础上把实践教学环节置于这种环境中对人才进行培养展开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把技师函授的教室设在企业生产车间,让教学与实习真正地实现了一体化联动。目前,经过一段时期的摸索,学校针对不同的对象特点,实行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的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在教学管理上实施模块式教学、学分式管理,既保障了教学质量,又方便了组织教学,不影响企业生产,不影响学员生活;在学习内容上,既有专业知识,也有法律法规、感恩教育、职业道德、礼仪和质量技术标准,还有应企业要求专门增加的知识;在学习方式上,既有集中授课,也有自学;在学员管理上,我们实行班级管理制度,按照专业和所属企业分班,每班设一名班主任,专门负责学员管理,沟通企业,建立学员档案,每个班设两名班干部协助班主任工作;在时间安排上,我们有一个原则的安排意见,但是会根据企业的要求最终确定。
(三)建设非全日制技师函授师资队伍
要实现技师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有符合培训模式的课程体系,也要有符合培养技师能力的师资队伍,这是实施课程、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为了组建合格的师资队伍,学校应采取以下措施:
1.本院的骨干教师,在具备培养高级技工教学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到企业锻炼或到高校继续教育的形式,提升技术技能,达到培养技师的教学能力。
2.直接聘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高技能人才,作为特聘教师,补充到师资队伍中。
3.建立实训基地的导师聘用体系,即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高技能人才直接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中,结合生产实际,对技师进行实训或参与技革技改。
(四)建立校企共融的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对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鉴定有多种形式,并各具特色,以便适应各类人员的评价,创新技师考核的过程评价体系,以此检验评价学员的学习效果,这一评价方式适应了职业活动导向课程体系的规律,促进了教学过程的控制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员完成全部培训课程,综合考核合格者,颁发培训结业证书,并参加全国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要保证到课率,完全按照培训日程进行学习,对无故旷课等将取消培训资格。
四、实施条件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是成功实施技师培养计划的先决条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将职业教育作为撬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杠杆,大力推动全市职业教育优质、快速、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要“率先在全市推出技师培养,对优秀技能人才进行跟踪培养,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的决策。会议要求大力推进中职教育,积极支持高职教育和技师学院培训,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努力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全市职业教育,随州技师学校正是承担技师培养的主要力量。
(二)随州技师学校多年的办学经验和办学成绩,具备了打造“随州技师”品牌的软、硬条件
近年来,学校开展的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规模更是达到了“双过万”的目标。办学20多年来,学校已建成20多个特色专业和6大品牌专业,其中建成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1个、市级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3个。多年来,学校师生积极参加国家级、省市級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各级大奖的人数超过100人,累计完成职业技能等级鉴定30000余人,学校的“双师型教师”达到85%以上。
(三)开展校企合作的丰富实践为实施“技师培训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年来,随州技师学校培训部紧紧抓住技师型人才培养的主线,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为宗旨,实行校企合作的开放办学制度。重视教学与生产的结合,积极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培养技师人才的有效途径。坚持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建设高质量的校内实训实验室,推行技师研修教学模式,将技师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与教学、生产实践过程相结合,考试、考核与专业评价、综合评审相结合,注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综合评价。
五、主要成效及成果
通过近几年我院技师培养的实践,学校已形成技师培养离不开校企合作制度的共识,并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技师的新形式,力求在更深层次上推进校企合作,探索建立技师培养新机制。学校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学校为主阵地,校企合作为纽带,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多形式、多层次、多对象的基地化培训,形成了“人才培养基地化、基地建设现代化”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格局,加强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
目前,随州技师学校的技师人才培养模式已初见成效,并得到了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这几年也向社会输送了大批的技师人才,不少学员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为学校办学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品牌,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知名企业参与到学校办学中来,形成校企结合、互利共赢的良好氛围和机制。
六、体会及思考
技师的培养与职业中学的职业培训、企业、行业乃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校企合作办学是技师培养区别于学历教育的一大亮点,已成为职业学校培养专业技师的基本模式。技师培养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丰富技师学员的生产实践经验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在坚持“服务、互动、共赢、发展”的基本前提下,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将有助于学校成为育人基地的同时,也成为企业、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技术、信息、人才的交流平台,而企业、社会则成为技师人才培育的母体和土壤,才能有效实现互利共赢。
技师及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的建设离不开政府、职业院校、企业之间的共同协作和参与,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将我省技能人才建设目标纳入我省各项建设工作中,重视人才建设,重视职业院校建设,定能提升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宁佐龙.创建现代技工教育教学新模式,培养高端技能人才[D].贵州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