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忠华
摘 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高校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变,大学生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突发事件的发生给学生的学习、生活、经济和人身安全造成了损失,给学校的名誉带来了损害。因此高校必须高度警惕大学生突发事件,在突发事件发生前要做好预防措施,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及时正确地处理。本文从突发事件的定义出发,梳理了突发事件处理的流程,最后从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理的角度做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突发事件;处理
高校历来都不是围墙内的象牙塔,它承担着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关系非常密切,是整个社会的重要窗口,是各类思潮和矛盾的繁衍聚集点。同时,大学校园是学生衣食住行以及学习的场所,随着学习任务的日益复杂,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呈现增加的趋势,由于身心疾病、学习压力、感情波折、就业压力等问题导致的高校秩序危机和安全隐患时有發生。加之,大学生人生阅历还不够,思想还不成熟,尚未形成坚定而正确的价值观念,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情绪容易波动和难以自控,无法冷静地处理各种心理冲突,极易引发突发事件。而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和损失是巨大的,轻则会扰乱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正常秩序,会带来经济财物上的损失,重则会导致人员的身亡。因此,如何处理好大学生突发事件,提升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理和预防能力,是值得高校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一、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定义
大学生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对高校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等造成影响或危害的事件。
大学生突发事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事件发生时间上的突发性。事件发生的地点具有隐蔽性,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往往让管理者措手不及;二是行为的不可控制性和过激性。突发事件中,容易出现过激暴力行为,学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管理人员也无法立刻控制学生的行为。三是不当影响的迅速扩散性和存在持久性。事发后学生极易将事情迅速地发布到网上,很容易引发广泛的关注。如果处理不得当,其不良影响将长期持续存在。
二、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
(一)大学生突发事件处理的流程
突发事件的处理,重点要做到人员迅速到位、判断要冷静准确,行动要及时果断。人员到位不迅速,必将影响突发事件处理的及时性,损失控制的最小化。判断不冷静准确必将导致决策的失误。行动不及时果断,必将耽误突发事件处理的进程。
面对大学生突发事件可以做如下处理:一是第一现场人要及时迅速做出反应,要将损害或损失的程度减小到最低。二是在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现状的基础上,及时向院系领导汇报,并听从领导指示,初步地安抚好学生情绪、防止事情进一步变严重。三是院系领导应根据突发事件的实情,迅速做出决定和指示,开展应急处理。四是做好和涉事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争取家长对工作的支持。五是处理好舆论舆情,安抚好非涉事学生的情绪。
当然,并不是所有突发事件的处理都要按照上述流程来进行。有的事件只需要做好其中的某几步就可以了,有的事件采取的步骤在时间和顺序上要有所变化,要根据事情的紧急严重程度和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步骤和流程。
(二)关于大学生突发事件处理的几点思考
1.建立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大学生突发时间应急处理机制要做到机构专门化、制度科学化、流程规范化、经费稳定化、职责明晰化,要形成长效机制。以便突发事件发生后,各部门能迅速展开工作,防止出现各自为战,一片混乱的情况。在应急预案演练和突发事件处理完后,要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地对应急处理机制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机制运行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重视大学生突发事件宣传报道的透明度。突发事件不真实的宣传报道对学校名誉的损害,往往比突发事件本身给学校所带来的,还要大的多。因此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突发事件的及时的、准确的宣传报道和公开,减少流言和传闻对事件本身的负面影响,防止不当影响进一步发酵,恶化。
3.以突发事件为契机,促进学院发展。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因此要正确地看待大学生突发事件。一方面,突发事件的发生给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学生的财物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影响。另一方面,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在一程度上暴露出学校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要化“危机”为“契机”,一旦发现问题,立马解决问题,这将有助于推动学院发展。
三、大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
突发事件发生后,其影响力和破坏力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需要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做好预防,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机会和概率,将突发事件扼制在萌芽阶段。
(一)做好突发事件的“外在”预防
所谓“外在”预防,就是在对学生思想动态,心理健康情况,行为方式的准确掌握的基础上,运用外在的力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制,防止突发事件的出现。
1.辅导员老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建立涵盖辅导员、辅导员助理、学生干部、寝室长等在内的情报信息系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通过经常性地深入走访宿舍、与任课教师沟通、与班委和宿舍长沟通,通过QQ、微信、微博网络工具,从学生发表的心情说说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老师要和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合作,开展学生心理测评、心理健康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重点关注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引导和疏通。
2.开通学生诉求渠道,加强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学校要给予学生表达诉求的机会和渠道。一是建立学生、辅导员、学工处、校领导连贯地诉求通道。学生可以向辅导员表达诉求、辅导员向学工处提建议,学工处和院领导根据情况做出说明,给出具体地解决方案。二是开通系领导、院领导信箱,以及系院校级领导新生见面会,学生可以就各方面的问题和领导做当面沟通,对于学生的诉求给予解答。三是开通网上诉求的平台,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及时回复解决学生的问题。学生的诉求得到了重视和解决,情绪得以宣泄,这在一定地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对学校的认可,加深了学生和老师、学校的情感,避免了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
3.学生要掌握应急知识,参与应急演练。辅导员老师要利用主题班会团日活动、指导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等方式,将应急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认知能力。学校要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要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将演练做实、做真,不能流于形式、过于机械。演练的方案和流程要科学、正确,全面,要增加学生參与的机会。
(二)依靠学生自律,实现突发事件的“内在”预防
预防大学生突发事件,除了外在控制,更要加强对大学生内心精神世界的正确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大学生对自身行为正确地管理和控制,从而达到突发事件的“内在”预防。
1.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认知观。错误的认知导致错误的行为。要加强培养学生科学认知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眼光来看待问题。鼓励学生多学习科学知识,辨伪求真,形成对事务科学内涵的把握。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进一步地指导和丰富自己的认知,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
2.树立大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培养大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要将学生从被管理者变成管理参与者,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政策制定时,要有学生代表参与,要通过问卷和座谈会的形式,征求学生的意见。要努力创造良好地学习环境和氛围,加强对学生学业的辅导,努力培养学生使其成才。要开通学生诉求的渠道,解决学生的问题。要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增强老师和学生的感情,增强学生对学校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对学校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自觉维护学校的荣誉。
3.培育良好的育人氛围。纵观国内外知名院校,就会发现良好的育人氛围,必将引领优良学风校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才。因此要通过高校优良校风学风宣传、校园文化建设、道德舆论引导,让大学生体验道德生活的意义,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道德养成。同时,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全员育人意识,注重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辅导员老师将道德教育与服务相结合,引导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等方面的问题,为学生献真情、办实事、暖人心,给学生树立正确榜样。
参考文献:
[1]钟一彪.从社会工作视角看大学生突发事件防控[J].思想教育研究,2014(2).
[2]聂莉莎,迟艳艳.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突发事件中的角色意识[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9).
[3]马宾.大学生突发事件成因与预警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39-40.
[4]李余华,李黎青,丁阳喜.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