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贤
【摘要】诗歌作为唐代主要的文学体裁,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本文通过分析李白、杜甫、王维、岑参等盛唐时期诗人以夜入题的诗歌或与夜相关的诗句,并结合史实,试图勾勒出盛唐文人的夜生活状态。经归纳总结,主要有夜怀、夜游、夜饮和夜征四个方面。
【关键词】盛唐 文人 夜
盛唐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诗史上的盛唐既包括开元盛世,也包括安史之乱。作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对诗歌创作同样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文人生活轨迹走向多元,驱使诗歌内容与情感表达进一步分野,从而更为全面地呈现社会风貌。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农户一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于城市市民,夜聚晓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被严格禁止的。唐高宗永徽年间设立的法典《唐律疏议》记载:“五更三筹,顺天门击鼓,听人行。昼漏尽,顺天门击鼓四百褪讫,闭门。后更击六百槌,坊门皆闭,禁人行……诸犯夜者,笞二十,有故者,不坐。”这种严格的宵禁制度直到晚唐才逐渐松懈。1对于文人来说,夜晚的静谧更容易触发诗思,且相对较长的独处能使诗人更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从李白、杜甫、王维、岑参等盛唐诗人的作品可见,盛唐文人的夜生活主要有夜怀、夜游、夜饮和夜征四个方面。
一、夜怀
长夜寂寥,月色无边,月亮是夜间一个重要的自然景观标志,也是与夜相关的诗歌一个极其重要的意象。月亮亘古不变,而人事往往沧海桑田,因此月夜能诱发文人很多敏感而细腻的心绪,望月抒怀也成为文人夜间最常见的活动,主要可分为怀人与怀乡两种。如: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握,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
张九龄遭奸臣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罢相,被贬为荆州长史2。在背井离乡之地,张九龄彻夜思念远方的亲人难以入眠,只能抬头望月,以找到自己仍与亲人共处同一时空,自己并非孤身一人的慰藉。
2、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此诗对写离情。杜甫于天宝十五年八月只身投奔在灵武即位的肃宗李亨,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正处于一个孤立无援只能无奈静候转机的困局之中。杜甫在月夜思念妻子,却设想成妻子对月思念自己,在同一片月光下,两人相同的思念之情得到交融,分隔异地多时的夫妻二人只能以这种想象的方式实现“团圆”。
二、夜游
盛唐时期宵禁制度严格,但这里的夜游与此并不相违背,因为宵禁制度主要是一种城市管理制度。古代交通不便,行旅条件艰苦,时间跨度长,一般以月为单位,因此反映夜游的诗作不一定是文人一时兴起夜游一宿而作,而更多为文人在长期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想。他们或辞官远游,闲适逍遥,或因被贬而颠簸数月到地方任职,阅尽民间百态。如: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行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本诗写于开元十四年,李白从犍为清溪去重庆的水路上3,是其辞亲远游纪程诗之一。秋夜行船,诗人历经五个地方: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用詩句为读者展开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永泰元年四月,杜甫在城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去世,离蜀东下。本诗作于舟经渝州、忠州途中。诗人孤身一人夜泊江边,在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以及灿烂的星月下愈显渺小,想起自己被排挤而无奈辞官的痛苦遭遇,更觉漂泊无依,恰似天地间无所依存的沙鸥。以乐景写哀情,宏阔非凡的江边夜景对诗人想传达的孤寂感起到烘托作用。
三、夜饮
盛唐诗人李白自称“酒中仙”,每日必饮,每饮必醉,继而诗兴大发。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3、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
以上三句均为李白夜里饮酒赏月所作,或与朋共饮,或独自举杯。借着酒气,诗人敞开情怀,任情感爆发,写下充满妙想的诗句。在《把酒问月》中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作者夜饮,继而生发对人生对光阴对世间万物的思考,平常的赏月,能上升到对哲学人生的思辨。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4、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值得注意的是,此为答诗,所以应先有“王十二”寒夜独酌怀李白的赠诗。这从侧面反映,对于盛唐文人来说,夜酌写诗怀人是常见的生活形态。
四、夜征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士大夫文人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诉求,于是积极参与到边塞战争中。夜征是军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多参军的文人亲历的。
1、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出师西征》)
天宝十三年至十四年,岑参充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居于轮台5,目睹了很多军人夜征的场景。第一首诗人写两军对垒,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形势。第二首诗人写了西北苦寒的自然环境和将士寒夜行军的艰难。
盛唐是封建社会中最为繁华的时期之一,开放的社会环境让人们的夜生活格外兴盛。诗歌作为唐代最主要的文学体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现实。夜怀、夜游、夜饮、夜征这四个方面仅仅是从有限的几位盛唐诗人不完全的诗歌作品中归纳出的夜间生活景象,但是其多元化的特点还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4
[2]曹础基等.中国古代文学第三册[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3]余恕诚.唐诗风貌[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10
[4]刘洪忠.论唐诗中的夜情境[D].泉州:华侨大学文学院,2012.3
[5]朱耀华.唐代长安宵禁制度与都市文学[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2013.4
[6]王赛时.唐代的夜生活[J].东岳论丛,2000.7,21(4):104-108
朱耀华.唐代长安宵禁制度与都市文学[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2013.4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4:54-58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4:16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