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阐释与文献考证的结合
——薛天纬先生的盛唐边塞诗研究

2023-09-29 01:15新疆吴华峰
名作欣赏 2023年13期
关键词:轮台岑参边塞

新疆 吴华峰

薛天纬先生是唐代文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他在李白研究、歌行体研究方面的卓著成就,学界都有客观而全面的评介①。除了这两个“主业”,薛天纬先生对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唐代边塞诗也有着独到见解,曾发表过《高、岑与盛唐边塞诗的人性内涵》《岑参诗与唐轮台》等论文②,出版过《高适岑参诗选评》。本文结合个人阅读、学习相关论著的体会和收获,对其盛唐边塞诗研究的成就略抒浅见。

唐代诗人高适与岑参都有过边塞生活的经历。开元二十年(732)前后,高适北游燕赵,天宝十二载(753)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盘桓西北两年半。岑参于天宝八载和十三载分别入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及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封常清幕下为判官,前后在西域凡四年多。边塞之行促成他们诗歌“慷慨侠烈之气”(许学夷:《诗源辨体》)的生成,也促成中国诗歌史中“边塞诗派”和“边塞诗”的产生。

随着后世研究视野的扩大,边塞诗外延也由以高适、岑参为核心的盛唐诗歌拓展到整个唐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边塞诗。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盛唐边塞诗特色却被不断淡化,边塞诗研究也不可避免地偏向于对诗歌战争本事的追索,与文学研究的本质渐行渐远。薛天纬先生借着编选《高适岑参诗选评》之机,撰写了“导言”——《高、岑与盛唐边塞诗的人性内涵》,文章聚焦于高适、岑参的诗作,其目的却是要从文学研究的视角重新审视整个盛唐边塞诗的精神内涵与意义。

什么是盛唐边塞诗的精神内涵?一言以蔽之,即“人性的张扬”。薛天纬先生认为,盛唐边塞诗是产生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开元、天宝是唐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段,受时代风潮的感召,诗人们无不具有渴望建功立业的入世之情,而西北边塞无疑是他们实现人生目标和价值的理想场所。无论岑参、高适,还是此期同被视为“边塞诗派”成员的王昌龄、李颀、祖咏等人,他们的边塞诗都体现出张扬人性的共同人文特征,成为“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也是盛唐边塞诗区别于其他时期边塞之作的主要不同。

在这一精神内涵的笼罩下,盛唐诗人对边塞情怀、边塞风物、边塞战事的抒写与吟咏,也展现出不同的意义。

薛天纬先生指出,“边塞情怀”的核心是一种功业情怀,“立功边塞,是盛唐文士实现其人性之发展欲望的重要途径,也是人性之发展欲望最理想化、最富有浪漫色彩的表达”③。显而易见,在高适、岑参等人的边塞诗中,常充斥着对豪侠的推崇、对英雄的歌颂,这种英雄意识实际上是“赴边文人功业情怀的极限表达,它把人性之发展欲望推向了极其浪漫化、诗意化的境界”④,在它背后通常还伴随着一种崇高而无私的奉献精神,从而使诗中的功业情怀更加充实、饱满。

不可否认,在追求功业与理想的同时,诗人们心头所承受的去国怀乡、离家万里、骨肉分离的孤独与伤感,时时溢于笔端。薛天纬先生说,与“英雄意识的外化和对象化”相同⑤,这种孤独感和失落感也是人性的真实表达,与功业情怀共同构成边塞情怀对立统一的两极。更为可贵的是,在这两种情感不断冲突、调适之下,盛唐边塞诗被赋予了一种感发人心的悲壮力量,故而严羽谓“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边塞风物的景象本异于中原内地,正所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带着渴求不世功业的“有色眼镜”,盛唐边塞诗人近距离感受、观察边塞风物,眼中景色也愈发壮伟雄奇,诉诸笔墨,诗作从内容到风格都给阅读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和冲击,成为边塞之作难以逾越的典范。

对于“边塞战事”意义的阐释,是薛天纬先生富有新意的创获。盛唐边塞诗人常将边地战事剪裁入诗,然而这些诗作一般不会刻绘战争的真实场景与发生背景,对它们的解读,自然“更不可着眼于具体战事的‘正义或非正义’性质来判定诗歌的价值”⑥。《高适岑参诗选评》中的评析也紧扣此观点,例如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诗西征》一诗的点评即云:“诗人并不着意为战争留下历史的真实记录,所以,他只是用唐诗中常见的‘以汉代唐’的写法歌颂主将出征,以致我们无法确知诗中所写到底是哪一次战事。”⑦

从人性内涵的角度出发,薛天纬先生点明盛唐边塞诗的战事书写实际体现了诗人们自身的战争观,其要素可以概括为“胜概”和“非战”。所谓“胜概”,是“站在我方立场展示对战争的态度”,这自然又与个人的家国之心、功业情怀息息相通。所谓“非战”,则是“超越了敌我意识而在一般及原始意义上切入了战争的本质”⑧。虽然盛唐边塞诗很少直接表露对战争性质的看法,但诗中对战事残酷的渲染、对征夫思妇的同情,无一不折射出批判战争、渴望消除战争的期待。把握好这一要素,庶几能够避免在边塞诗研究中将“文学的、诗的研究,变成了历史事件的研究”⑨。

贞观十四年(640),唐朝在西域设庭州及属县轮台。唐轮台沿用了汉轮台的名号。汉代轮台国位于今新疆轮台县境,武帝时攻灭轮台并在此置屯田,唐轮台县则位于乌鲁木齐附近。汉轮台显赫的声名造就了一个富有军事意味的历史典故,后人常以之指代西北边地。岑参在诗中也喜欢使用“轮台”语汇,十余首涉及轮台的诗作构成了一系列“轮台诗”,特别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这三首作于“轮台”的三部曲,堪称盛唐边塞诗的绝唱。

然而岑诗中“轮台”的具体意指,历来都是阅读其诗歌的一大难点。闻一多先生解读《北庭贻宗学士道别》“忽来轮台下,相见披心胸”时,即颇为疑惑于诗题与内容的抵牾,不禁问道:“诗曰见宗于轮台,而题曰北庭,何哉?”对此,他解释说:“盖春晤宗于轮台,旋同至北庭,四月宗又自北庭归龟兹,公因作此诗以道别耳。”勾画岑参西域行迹时,他也认为诗人常“自北庭至轮台”“尔后居轮台时多”“在轮台,间至北庭”⑩。长安二年(702),庭州改置北庭都护府,也即岑参诗中的“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庭故城遗址”)。马茂元先生《唐诗选》中径认为北庭都护军府“驻轮台(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⑪,是又误将汉、唐轮台相混淆。

此后,陈铁民、侯忠义先生在《岑参集校注》中针对闻一多的疑问指出:“北庭节度使治庭州,轮台为庭州属县。岑集中既有北庭诗,又有轮台诗,疑其时岑屡往返于北庭、轮台之间。又岑诗中常将轮台与北庭同用。……故把居北庭与居轮台截然分开,似无必要。”⑫廖立先生更明确指出“岑参西征诗中的轮台不是轮台县,而是北庭城”“岑诗中北庭和轮台往往是相同的概念”⑬。两种意见都极具启发性,尤其是后者,实际已经道出了岑参诗中“轮台”的意指,惜未加以探讨。

薛天纬先生在《岑参诗与唐轮台》文中,对岑参诗以轮台代指北庭的来龙去脉详加考辨,明确岑诗“在说北庭的时候,总是用轮台来指称它,有时诗题中分明标出‘北庭’字样,诗句却说成轮台”⑭。“岑参‘轮台诗’中乃是以轮台指称北庭;或者说,北庭既可称北庭,亦可称轮台”⑮。此后他又分别撰写了《寻找诗意轮台》(《文史知识》2010 年第2 期)、《八月“梨花”何处开》(《新疆日报》2013 年10 月15 日)两篇文章,作为《岑参诗与唐轮台》的姊妹篇,对相关概念和问题进一步加以申说。

通过对唐代文献中有关“轮台”线索的梳理,薛天纬先生发现,盛唐时期人们总喜欢以“轮台”来指代西域的战略重镇。如在骆宾王《秋日饯麹录事使西州序》和李峤《授高昌首领子麹元福》两篇文章中,他们均将西州(今吐鲁番)作为轮台,“安西都护府是唐朝设在西域的最高军事指挥中心,既然这个中心自贞观十四年至显庆三年的19 年间曾驻于西州,所以在当时及其后一段时期,人们就用了富于军事象征意义的‘轮台’来指代它”⑯。而到了长安二年改庭州为北庭都护府后,此地上升为天山东段三州的军事指挥中心,“于是,朝廷内外就转而将北庭称‘轮台’。及至开元二十一年又改北庭都护府为北庭节度使,更强化了它的军事地位,‘轮台’毫无疑义地成了北庭的专属称谓”⑰。所以当岑参天宝十三载二赴北庭中途写下“西向轮台万里余”(《赴北庭度陇思家》)、“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的诗句时,“实际上是根据长安人们(包括朝廷中)的语言习惯,把北庭都护府所在地称作轮台”⑱。

自清代以来,人们就开始探索唐轮台县之所在,如嘉庆年间徐松《西域水道记》认为“唐轮台县治当在今迪化州治稍东”⑲。陶保廉《辛卯侍行记》认为其地“当在今迪化之北古牧地左右”⑳,即今米泉。萧雄《听园西疆杂述诗》以阜康为唐“轮台县境”㉑。今人代表性研究,有孟凡人先生的“乌拉泊古城”说㉒,柴剑虹先生的米泉“破城子”说㉓,薛宗正先生昌吉“破城子”说㉔,以及李树辉先生的阜康以北的“阜北故城”说㉕。然而唐轮台县的具体位置至今仍未定谳。但通过薛天纬先生的系列文章,岑参诗中“轮台”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也为从史学角度考察唐轮台位置提供了有益的文学史参考。

薛天纬先生对唐代边塞诗内涵与意义的新解、对岑参诗“轮台”意指的考索,毫无疑问都建立在他对相关诗作长期研读、思考的基础之上。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研究方法层面,它们也给后学者提供了金针度人的启示。

第一,《高、岑与盛唐边塞诗的人性内涵》从高处立意、宏观着眼,但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却采用了“大题小做”的论证形式,以高适、岑参边塞诗为切入点,对盛唐边塞诗的人文精神进行了细致而精准的剖析,继而从张扬人性的角度分析盛唐边塞诗多元化的价值,可谓纲举目张、条分缕析。

《岑参诗与唐轮台》由一个词语入手,专注于对具体问题的深入探讨,论证严密,逻辑清晰。在确定岑参诗中的轮台等同于北庭之后,他进一步阐发了岑参“轮台诗”的意义:通过对“轮台”这座军事重镇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描写,“使后世读者由此获得对于轮台(即北庭)真切的感性认识”㉖。另外,由“奉使按胡俗,平明发轮台。暮投交河城,火山赤崔巍”(《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天山有雪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巍。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的描写,还可以反映出唐代由北庭至西州、长安的道路。这属于文史研究中典型的“小题大做”法。

第二,《高、岑与盛唐边塞诗的人性内涵》偏重理论阐释,《岑参诗与唐轮台》偏重文献考证,但在行文过程中,二者都能够将批评与考据紧密结合。《高、岑与盛唐边塞诗的人性内涵》中对“高、岑”“边塞诗派”“边塞诗”概念的文献史梳理尤见功力:薛天纬先生将文学史上“高岑”并称的首创溯源至杜甫“高岑殊缓步”,此后逐渐演化出苏雪林《唐诗概论》和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高岑诗派”,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游国恩等先生《中国文学史》的强化,“边塞诗派”成为各种文学史著作的主流说法,此后“边塞诗”概念遂告确立并广为接受。薛天纬先生要言不烦地勾勒出几组概念的演进过程,为后文的理论阐述做好了铺垫,令人印象深刻。

除了文献与理论的阐发,薛天纬先生的唐代边塞诗研究还注重与实地考察相结合。他曾不止一次至北庭故城调研,感受岑参笔下“走马川,雪海边”的景致。站在北庭城脚下,遥想当年岑参由这里首途,骑着快马向南翻越天山中的“他地道”(又称车师古道、金岭道),暮投交河城的过程,确定岑参的行程“按九月天气的昼长计算,恰是一天路程”㉗,从而为岑诗以轮台代指北庭又增添了一个难以辩驳的铁证。

薛天纬先生尝言:“我做研究、写文章,坚持一个原则,就是言之有物,不说无谓的话,不说无个人看法的话。因此,我做的题目无论大小,写的文章无论长短,自己觉得绝无虚文。”㉘笔者也曾记得先生的教诲:“文章都是写出来的,在写作过程中,慢慢就会形成自己的风格。”纵观他对于唐代边塞诗的这些成果,可谓对“绝无虚文”的最好阐释,且文风警炼,毫不拖泥带水,而这,也应该可以视为薛天纬先生唐代边塞诗研究给我们的又一重启示。

①具体评论可参:王佺《兼容并包,厚积薄发——薛天纬师〈唐代歌行论〉评介》(《中国诗学》2007 年号、2007 年《唐代文学研究年鉴》),宋晓云《唐代歌行研究的新收获——读〈唐代歌行论〉》(《中国出版》2007年第12 期),沈文凡、沈媛媛《当代歌行研究综论——兼评〈唐代歌行论〉》(《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 年第3 期),海滨《李白研究学术史上的标志性成果——评薛天纬〈李白诗解〉》(《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 年第7 期),海滨《有谱·有料·有信——薛天纬先生的李白研究和唐诗研究》(《光明日报》2022 年6 月20 日)。

②薛天纬:《高、岑与盛唐边塞诗的人性内涵》,《高适岑参诗选评导言》,三秦出版社2010 年版。节略版发表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8 年第4 期、《文学遗产》2005 年第5 期。两文均收入作者著《李白 唐诗 西域》(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年版)。

③④⑤⑥⑧⑨薛天纬:《高、岑与盛唐边塞诗的人性内涵》,《高适岑参诗选评》,三秦出版社2010 年版,第9 页,第13 页,第13 页,第19 页,第21 页,第4 页。

⑦薛天纬:《高适岑参诗选评》,三秦出版社2010年版,第175 页。

⑩ 闻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证》,《唐诗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版,第114、113 页。

⑪ 马茂元:《唐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年版,第246 页。

⑫ 陈铁民、侯忠义:《岑参集校注》附录《岑参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年版,第560 页。

⑬ 廖立:《岑诗西征对象及出兵地点再探》,《中州学刊》1992 年第2 期,第107 页;收入作者著《岑参事迹著作考》,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年版。

⑭⑮㉖㉗ 薛天纬:《岑参诗与唐轮台》,《文学遗产》2005 年第5 期,第42 页,第44 页,第45 页,第46 页。

⑯⑰ 薛天纬、吴华峰:《八月“梨花”何处开》,《新疆日报》2013 年10 月15 日第10 版。

⑱ 薛天纬:《寻找诗意轮台》,《文史知识》2010 年第2 期,第22 页。

⑲ 徐松著,朱玉麒整理:《西域水道记(外二种)》,中华书局2005 年版,第190 页。

⑳ 陶保廉:《辛卯侍行记》卷六,光绪丁酉年(1897)养树山房刊本。

㉑ 萧雄:《听园西疆杂述诗》,光绪二十三年(1897)《灵鹣阁丛书》叙刻本。

㉒ 孟凡人:《唐轮台方位考》,《北庭史地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

㉓ 柴剑虹:《轮台·铁门关·疏勒辨》,《敦煌吐鲁番学论稿》,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㉔ 薛宗正:《唐轮台名实核正》,《新疆社会科学》1983 年第4 期;《唐轮台县故址即今昌吉古城再考》,《昌吉学院学报》2011 年第4 期。

㉕ 李树辉:《丝绸之路“新北道”中段路线及唐轮台城考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9 年第3 期。

㉘ 赵立新、海滨主编:《力耕集:薛天纬教授七十寿辰学术纪念文集》,学苑出版社2012 年版。

猜你喜欢
轮台岑参边塞
相见欢·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感
调环酸钙对轮台白杏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从异乡人眼里认识我们的家乡
汉武帝写《轮台诏》
西江月·乡愁
山房春事(其二)
梦回边塞
又恨又爱是岑参
论《河岳英灵集》对盛唐边塞题材诗的接受
又爱又恨是岑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