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职业认同是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以云南省中职学校教师为研究对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提升中职教师职业认同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教师 职业认同 对策
中职教师职业认同的高低与中职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肯定程度相关深大,研究中职教师职业认同,提高中职教师职业素质,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云南9所学校的422名中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编《中职教师职业认同调查问卷》,研究中职教师职业认同,在了解中职教师的职业认同基本状况的基础上,提出提升中职教师职业认同的对策。
一、对16.5%“不认同及非常不认同”的中职教师进行心理干预
调查研究显示,云南中职教师职业认同水平不高,18.7%的中职教师非常认同自己的职业;45.86%中职教师比较认同自己的职业,这对于中等职教来说是非常好的一个现象;不认同及非常不认同的占到16.5%,比例虽然小,但是对于这一部分中职教师很有必要进行干预,因为一个老师面对的很多学生,教师影响覆盖面比较广。因此对16.5%“不认同及非常不认同”的中职教师进行心理干预非常必要。首先,作为一个中职教师要学会自我调适。其次,中职学校对职业认同低的教师进行筛选,对这部分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团体心理辅导,提升这部分中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二、加大财政投入,规范中职教师的奖惩制度,提高中职教师对“外部因素”的认同度
研究结果显示,在职业认同的五个维度中“对教师外部因素的認同”最低(2.98±0.83),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均值在3.2以下的有249人,占65.01%,说明中职教师对中职教师的管理制度、工资收入、晋升制度、社会地位、奖惩制度、培训制度和教学任务等感到不是很满意。其中尤其是对工资收入满意程度较低(2.77±1.155)。许多教师因自己的工资收入不高,对本职工作消极怠工,大搞第二职业。经济待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社会地位,研究显示,中职教师之所以觉得社会地位比不上初高中教师(2.26±1.117)。
中职学校至今没有一个外在通用的评价机制,各个中职学校自行实行校内奖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要充分调动中职教师的积极性,中职学校需要对教育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明确评价目的,逐步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考评要坚持“民主、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程序要规范。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观,改进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建立和完善定期评价检查制度。要把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成效作为对中等职业学校评价检查的重要内容,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规范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深化中等职教改革,增强中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当前做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1.招生改革:招生是中职学校的第一步工作,也是中职学校生存之本,我国现行“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或注册入学”。学生乃学校之本,招生是中职学校的头等大计,中职学校为了生存,恶性竞争,造成中职招生市场混乱。如:招生任务摊派,增大了中职教师压力、买卖学生、出高额招生组织经费、摊派给初中学校等。这些方式虽然能一时解决生源问题,但是不利于中等职教的长远发展。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如果招生投入过大,势必降低教学上的投入,而随之而来的就是教育质量的下滑。中职学校要考虑长远,不能只顾眼前盲目招生,招生的数量要跟学校的教学、市场的需求相匹配,也不能为了追求数量而降低招生的质量。一些中职学校的招生方式值得借鉴: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设置专业、订单式招生(学生进校就知道毕业后的就业单位,由用人单位跟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学校负责培养,学生毕业通过毕业考试,达到用人单位条件即可就业)、校企合作办学,实行半工半读……总之,就是以就业促进招生。如今我国劳动力市场比较混乱,中职学生优势不明显,我国需要进一步规范用人机制,实行持证上岗,让真正有水平的中职毕业生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2.教学改革: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努力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调整课程结构,合理确定各类课程的学时比例,规范教学。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加大专业技能课程的比重,专业技能课程的学时比重。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进一步推进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广泛开展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活动,使技能竞赛成为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和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3.就业改革。就业是中职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中职教育的目标所在,就业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目前很多中职学校招生放在第一位,教学其次,而学生的就业则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学生就业质量不高,企业用工流失严重,而最后反过来影响中职学校的招生办学。所以,中职学校要把学生的就业把在首位,以就业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这才是中职学校发展的长远之计。
四、提升中职教师整体素质,增强中职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成就感
研究显示,有72.6%的中职教师认为最重要的素质是“实践动手能力”,有71.8%认为是“教学技能”,60.8%的认为是“人格魅力”,“学科理论知识”排在最后,只有49.1%认为重要。通过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职教师素质结构要求,也反映了当前中职教师素质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多数中职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到学校教书,缺乏实践动手能力;中等职教扩招,中职教师年轻化,很多都是刚大学毕业就进入中职学校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技能技巧。因此可以从以下来提升:首先加强校企合作、交流,增强中职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建立灵活多样的中职教师选聘方式。其次加强中职教师素质培训,增强中职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五、对存在职业倦怠的中职教师进行调节干预
研究结果显示,未定职称的中职教师职业认同显著高于中三、中二、中一及中高职称的中职教师。工作多年的教师由于工作新鲜感的丧失,中职教育本身的压力,让一部分教师出现职业倦怠,这可能是导致这部分教师职业认同偏低的原因之一。中职教师要降低职业倦怠,提升中职教师职业认同,被动地寄希望于外在压力减轻是不行的,还需要中职教师通过自身学习和努力,增强“自我强度”,提高适应挫折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克服职业倦怠。
六、在中职教师的选择上,严把教师入职动机
研究结果显示,有积极就职动机的中职教师职业认同显著较高;消极被动就职动机的中职教师在职业认同上显著较低,就职动机与教师职业认同相关显著。在中职教师的选择上,对中职教师的入职动机进行筛选和引导,可以从源头上增强中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提升中职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总之,提高中职教师职业认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组织、个体三方面的协同努力。对社会而言,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中等职教的投入,保障政策法规的落实,切实提高中职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对于中职学校来说,组织层面的管理和干预可能是提升教师职业认同的有效途径,但从根本上提高教师职业认同,中职学校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对于个体而言,中职教师应不断学习和努力,增强自身的教学效能感和职业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教师还应学会一些自我调适压力的技巧,学会时间管理和放松训练等。
参考文献:
[1]吕红梅.中职教师职业认同量表的编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3(6).
[2]张娜.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9.
作者简介:吕红梅(1982年6月-) 女, 硕士。汉族。云南曲靖人。现任职于曲靖师范学院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助教。 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