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通达
[摘 要] 在高职院校开设舞蹈教学,除了作为一门技能课而存在,更多的是服务于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及其多元化的教学体系。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从根本上而言是处于一种相对尴尬的境地,主要表现在舞蹈教学中学生基础薄弱、创新意识差、与专业课发生冲突等问题,需要进行多元教学方法的创新,推进舞蹈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175-01
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即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丰富着高职院校的设课体系,使高职院校的形成人文性、艺术性、技术性全面发展的学科体系。在高职院校发展中,单纯的艺术课程设置有一定难度,但作为学科补充的设置恰好能够对教学做出有效补充。本文通过对舞蹈教学与高职院校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对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多元化发展做出策略性思考,以期推进舞蹈教学发展。
一、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发展简介
在高职院校开设舞蹈课程,有两方面意义,其一是作为一门专业技能课程推进,为社会输出舞蹈表演、舞蹈教学的专业人才,这方面意义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并不明显,主要是受到专业性影响。作为一门专业技能课程,舞蹈教学需要专业的技能培训,以及专业的形体教室等配置,这些在普通高职院校中很难得到专业的满足。在另一方面,当前有许多专业性艺术院校的存在,这部分院校尽管严格意义上也属于职业院校,但作为艺术类专职院校得到了认可,在教学上也相对成熟。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作为专业举步维艰。
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开设的另一意义在于推进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完善高职教学体系。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教学以实用、适度为原则,目标在于根据社会需要输出大量的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也正因為高职院校中带有的明显的功利性教学目标,使高职教学中基础学科的教学工作被忽视了[1]。在当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受到诸多因素限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舞蹈基础薄弱
高职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都参与的是文化课程的学习,接受普通高中教育,很少有专门学习过艺术的学生,因此舞蹈基础薄弱,或者无基础。根据高职阶段学生年龄特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过了学习舞蹈的最佳年龄,身体柔韧度等都难以得到保证,训练难度大,因此,高职舞蹈教学中学生基础偏于薄弱。
(二)教学专业性弱
在这一点主要集中在教师与教室两个方面。高职院校舞蹈教师多数是其他院校的兼职教师,在教学经历上相对有限,且教学中,教师所能提供的帮助也有限。在教室建设方面,作为艺术类的舞蹈教学,要求相对专业的舞蹈教室进行教学,在教室配置与设施安排上,高职院校很难达到专业水准。
(三)教学创新性弱
在教学中,教师过多地注重舞蹈动作、技巧的教授,而忽视了创新方面的要求。舞蹈作为一种艺术门类,技巧、动作固然重要,但创造性的舞蹈动作与编排是需要通过不断地创新来实现的,缺乏创新教育的舞蹈教学缺乏灵魂性[2]。
二、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多元化发展的策略性思考
(一)舞蹈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成分
在当前舞蹈教学中,融入“情感”因素,就是要在教师教授舞蹈时为学生普及相关舞蹈知识,包括背景、创作故事与轶闻等,加深学生对舞蹈内涵的深入理解,这样能使学生在学习舞蹈技巧的同时,对舞蹈的内涵进行理解,更容易掌握舞蹈知识,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实现舞蹈教学作为丰富学生情感的艺术课程存在的目的。
(二)提高学生舞蹈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职开设舞蹈教学时教师也要极力提高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如与学生讨论比较喜欢的明星,对明星的舞蹈动作进行讲解引出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即兴表演,让学生参与其中,这些都是进行舞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方法。提高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表现,获得与学生的互动,高效完成教学目标[3]。
(三)创新教学方法
舞蹈教学多元化发展,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推进课程的开展。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可以借助于乐器或者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声、光、电、影等多重效果推进教学发展。教师还可以采取边创作边教学的方式进行讲解,一面教学生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一面为学生编排一些简单的舞蹈节目。
本文从高职教学中舞蹈教学开设背景入手分析,对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不足之处加以分析,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使舞蹈教学更好地与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相融合,并且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院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艺术素养,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李想.多元化教学手段在中师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活力,2010,6(9):29-30.
[2]程家跃.多元化教学手段在高师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圈,2007,7(3):76.
[3]郭为.高职舞蹈教学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J].科技创新,2011,3(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