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摘 要] 作为外语学习中的必备技能,听力理解愈发受到家长与学生的重视。但由于高职学生听力差,导致其听力水平始终无法提升。详细阐述听力理解及图式理论的概念,并探讨怎样将图式理论应用于高职的英语听力教学中,为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奠定基础。
[关 键 词] 听力理解;图式理论;听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123-01
一、圖式理论
图式理论隶属于心理学范畴,于1781年由国外著名学者康德提出,指解释理解心理的一系列过程。20世纪初期,巴特利特发现这一理论,并提出了著名的图式概念。本文中所指的“图式”,通常是指人类储存知识所采用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组织与反应;是已有知识对新信息的作用过程;同时也是构筑知识体系的必经过程。通过翻阅资料可知,“图式”是人们学习的基础,人们在输入、吸收或理解信息时,应将已知信息与新知识联系在一起,具有巩固知识的作用。人们在接收新的编码、解码或知识时,均依赖于大脑中储存的网络、框架或信息图式。有此我们不难看出,只有输入与图式匹配的信息,才能充分发挥图式的作用,更好地处理信息,也更易于对新知识的接受、储存、重组及解码。
二、图式理论对听力理解的作用
听力理解通常是指将新知识及图式联系起来的一系列过程,所以,可把图式运用于高职英语课堂上,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听力资料,从而提升自身的听力水平。
(一)图式的应用,能够帮助听者预测衔接内容
在英语听力课堂上,预测能力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学习技巧,是听者围绕背景知识而对上下文的一种推测活动。学生通过详细阅读文字材料,来建立信息框架,了解文章中隐含的大意、所属结构及类型,便会激活大脑中与其存在关联的背景知识,由此预测出下文。
(二)图式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情绪
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大部分高职学生在遇到不理解的句子或生词时,便会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不但影响了信息的输出,还降低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克服学生的焦虑心理,对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引用图式理论,有助于学生建立心理框架,令其始终处于一种准备状态,缓释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通过调查可知,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听力训练之前,了解与新知识相关的背景,做到心中有数。大部分学生认为,学生了解的新知识与图式的关联性越大,那么不但会更专注于接受、吸收新知识,还有助于控制自身的焦躁情绪,不会因遇到生词或不理解内涵的句子而焦虑、紧张。
三、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可通过引用图式理论来帮助学生缓释焦虑情绪、建立心理框架、提高听力水平,在此期间,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该理论,以免达不到预期效果。
(一)图式的激活及建立
众所周知,就读于高职的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薄弱,尤以英语为最。所以,教师应有意识且耐心地引导学生激活已有图式,缓释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为构建新图式奠定基础。常见的图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形式图式,另一种则为内容图式。
形式图式一般是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已有的语言知识,它是听力理解不可缺少的前提,涵盖听者对语言习惯、语法以及词汇的使用及掌握能力。这种图式的运用,有助于学生浏览材料,根据选项及问题预测文章内容。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教师应引导其回忆已学过的句型、单词及相关语法,并重点讲解不理解之处,消除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焦躁感,从侧面提高他们的英语听力水平。
内容图式是指与听力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学习者的文化知识是决定自身语言理解能力的关键性因素。但高职学生往往因多种因素的制约,缺乏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所以,经常会出现理解偏差、翻译出错等问题,需要教师耐心的教导。
(二)运用图式理论之后所采用的教学模式
西方著名学者Underwood认为,听前阶段、听后理解以及听后消化是图式理论的最佳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消化新知识。
听前阶段包括激活与新知识存在关联的图式与教学词汇。教师利用多媒体、幻灯、照片及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探讨与其相关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扫清文化障碍及语言障碍,增强其自信心,降低他们对未知词汇及句型的焦虑感。听前阶段的任务涵盖下述几个方面,即预测文章大意、熟悉相关话题,激发高职学生学习英语、进行听力训练的欲望与兴趣。
听力理解阶段,引导学生运用已有图式推理、预测文章大意,厘清脉络,抓住关键词句,仔细进行分辨。
听后阶段,即听力训练后的总结,可采用写梗概、转述听力内容、角色扮演及小组谈论等方式,来巩固听力知识,帮助高职学生建立新图式。
高职学生听力水平的进步,对提高他们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及阅读能力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应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图式理论的应用,使学生、教师及家长摒弃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为英语听力教学开辟了新的发展渠道,也为高职学生听力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值得教育领域思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刘翠翠.以图式理论为指导探析高职英语听力教学的提高与改善[D].中国石油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