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专业正音训练的基础练习

2016-07-04 18:49陈晶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6年6期
关键词:正音音节母语

陈晶

[摘 要] 近年来播音主持专业产生了正音类基础问题。成人非母语语音辨别敏感性低,故隐蔽性高、正音难度大的语音问题关键不在于发音训练,而在于听辨能力的训练。听辨训练可具体化为对比练习、难度递进练习、训练结果外显化,以保证训练在教师的控制下高效完成并获得稳定的结果。

[关 键 词] 播音主持;正音;听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082-02

播音主持在高等院校成为专业源于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1969年建立的播音主持系。在张颂、齐越等前辈的带领下,该专业形成了教学体系,建立了理论基础,培养出大批业界骨干。近年由于传媒事业的发展、招生文化课分数较低的特殊性,各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数量持续增长,2015年全国共有180多个不同层次高校建立了播音主持本科专业。

发展伴随着问题:新生专业基础呈现下降趋势,比如普通话发音方面,呈现出大面积的舌面音问题:北方生源体现出尖音缺陷、南方生源体现出舌叶音式发音,以及较多的边鼻音混淆、阴平偏低、上声去转折化等问题。

北方生源的尖音缺陷来源于语言学家黎锦熙在20世纪20年代发现的“女国音”。这是一种社会方言现象,原只存在于受过一定教育、操普通话或北京话的青年女性中[1],但目前其年龄级差(一代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对语言变式的使用产生变化,在一段历史时期内每一代人都重复同样的变化过程[2])特征已经消失,扩大到儿童至中老年范围,且向男性扩散;南方生源舌面音的舌叶化缺陷主要是由于闽粤方言的影响,尤其是流行歌手发音方式的影响。

很多教师以前只训练音色美化、语音技巧和表达技巧,语音矫正几乎是一个新课题。

可感知但难捕捉的、隐蔽性高、正音难度大的语音问题,其关键不在于发音训练,而在于听辨能力的训练。进行了有效的听辨练习后,很多语音发音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一、新方法与常见方法的差异

辨音练习是相对发音练习而言,体现为在聆听中辨别差别的能力训练。

解决语音面貌问题的完整程序应该是:听辨、发音、记字、说话。首先,应该知道所学的两种音是有差别的。其次,要学习两种不同音的发音,做到尽量准确。第三,要知道哪些字是哪类发音。第四,这些字的准确发音必须在口头表述中准确自然地应用。

教师一般会直接解决发音问题。虽然有些问题不需要四个步骤全部完成,如极少有人听不出平翘舌差别,翘舌音只要从发音练习入手即可,但有些音直接进行发音练习毫无效果:以鼻边音为例,南方人根本不理解n、l是两个音这回事——在他们听来,n和l完全是一样的。在这样的心理认知基础上进行发音练习,学生只是在进行不同部位的肌肉控制,并不知道发出来的音听上去有什么区别,所以对这个练习的功用不以为然,在自主发音时也不会有有错即改的自我监控行为,更不可能达到正确语音在表达中的自动化程度。

二、新方法的原理追索

低龄儿童在语音辨别方面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儿童早期的语音知觉能力发展是从语言普遍性向语言具体性过渡的,一岁以前能很好地区分母语音位和非母语音位,一岁以后普遍语音知觉能力逐渐减弱[3],形成了语音听辨的母语优势,然而听辨的母语优势反而成为学习另一种语言的障碍——失去了对非母语语音的听辨敏感性。

三、新方法的具体实现

要解决听辨原因造成的语音问题,首先要做听辨练习。但这个听辨必须是可以感知的。对分不清鼻边音的南方学生说:n、l的发音不一样,不是我lɑilɑi而是我nɑinɑi(奶奶),学生通常仍然是茫然的。达成可感知需要对训练进行细化。

(一)进行对比练习

不具备听辨敏感意味着音色差别不足以引起注意,因此对比性的听辨练习极其重要,这是听觉感知的基础。

需要辨别的两个音必须同时出现,而且环境单纯。难度越大,其他干扰项必须越少:

比如教师对学生说,“不是我lɑilɑi而是我nɑinɑi”,练习音节过多,干扰大,教师口头表达时,必须简化为“lɑilɑi—nɑinɑi”,如果学生还是没有明显反应,教师就应该强调:仔细听,我的两种发音是不一样的。

只有在简短强烈的对比,而且是反复的对比中,学生才有可能听出差别,建立基本认知。

(二)建立难度递进

听辨难度极大,或某些学生听辨感知不能建立时,教师必须降低练习难度,并由简及难。方法如下:

1.寻找最简对比组

如n、l对比练习中,加注意义的“了——呢”对比对学生来说非常容易分辨:

A.“好不好了?” B.“好不好呢?”

A.“怎么办了?” B.“怎么办呢?”

他们一般能准确地指出A组发音奇怪,B组发音准确,从而接受“le”和“ne”发音有差别,而且是声母音色差别造成差别的事实,建立起n、l音色有差别的基本认知。

基本认知建立后,比组的难度就必须递进到正常程度。

2.推进对比组的难度

难度递进有不同方式:(1)音色难度递进:如“了——呢”对比后进行“留恋——留念”。(2)速度难度递进:教师可根据学生状况调整听辨时的发音速度,以调整难度,并不断加快速度,直到学生能在正常语速中稳定听辨。

3.自身语音他者化

学生听他人问题时分辨能力高,听自己问题辨别力弱。因为他们不具备在发音同时进行自身发音的监控的能力。

只能将其自身语音他者化,才能提高听辨正确率。尤其是比较细微的问题,如舌面音缺陷(尖音或舌葉音)、声调缺陷(如东北、华南学生阴平偏低、华中学生阳平、去声偏平)。

他者化的方式非常简单:录音——回放。

只要一个学生能在听辨练习中识别他人的问题,在听自己的录音时就能够正确识别自己的问题。一手放在耳旁,一手放在嘴边收音的方式,其实就是他者化,能更明确地听到自己的声音,但这个是实时监听,难度更大,可以作为后期的递进练习。

(三)听辨结果外显化

听辨练习是内心活动,必须将结果外显化。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往往无效:不对的学生可能不回答,还有学生可能对结果有误判。

有效外显化的方式是给学生两个极简选择项,比如问学生:第一个音节还是第二个音节是鼻音?

A音节的J声母有问题还是B音节的J声母有问题?

回答以后,教师即可判断学生对错、正确和错误答案的大致数量、比例,并依据结果决定需要继续训练还是本次训练达到了效果,可以进入到下一个教学阶段。

简化选择项是为了缩短回答时间,在单位时间内增加练习数量,保证当堂效果可控。

小结: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要提高专业技能,对自己语音方式的错误或缺陷有明确认知是必须的基础。就语音方面而言,发现错误、纠正发音,此后需要跟进的是记字。比如,n、l有问题的学生在听辨和发音练习完成之后,更需要背记n、l声母的各个汉字,并最终落实在自由表达中。此外,在表达各方面错误和缺陷的认知训练很重要,比如气息、眼神、肢体、表达逻辑性等等,利用视频音频手段进行难度递增、他者化的练习,既可行,又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胡明扬.北京话“女国音”调查(1987)[J].语文建设,1988(1):1-5.

[2]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当代社会语言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148.

[3]Werker J.F. & Tees R.C.. Cross-language speech percep-

tion: Evidence for perceptual reorganization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life[J]. 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1984(7):49-63.

猜你喜欢
正音音节母语
从闽粤两地正音书的语音性质看清代官话问题
母语
天一阁旧藏《太和正音谱》考
拼拼 读读 写写
盐谷温《太和正音谱》排印本研究
母语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木管乐器“音节练习法”初探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