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
摘 要:金融以其资金融通以及解决跨期消费和跨期投资问题的巨大优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大提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核心部门,其生存和发展更是关乎社会利益。近年来,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期,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并且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仍将维持新常态,社会经济在不断改革和发展变化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行业的市场化、脱媒化、综合化、数字化、国际化等进程继续加快、金融监管不断完善、金融法制不断健全的金融生态环境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外部挑战。虽然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趋势下,外部面临着保险、券商、信托、基金等非银金融机构的竞争,加上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加入金融市场的竞争中,但商业银行仍显示出较大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 商业银行
一、引言
金融以其资金融通以及解决跨期消费和跨期投资问题的巨大优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大提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核心部门,其生存和发展更是关乎社会利益。近年来,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期,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并且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仍将维持新常态,社会经济在不断改革和发展变化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行业的市场化、脱媒化、综合化、数字化、国际化等进程继续加快、金融监管不断完善、金融法制不断健全的金融生态环境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外部挑战。虽然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趋势下,外部面临着保险、券商、信托、基金等非银金融机构的竞争,加上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加入金融市场的竞争中,但商业银行仍显示出较大的竞争优势。
二、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分析
(一)商业银行拥有完善的运营网络和丰富的客户基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商业银行拥有完善的运营网络资源并累积了丰富的客户基础。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运营网络覆盖全国、股份制银行运营网络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在所在城市的运营网络覆盖更加深入,各种商业银行运营网络资源既有竞争又有优势互补,能够很好地服务社会。
同时,受中国传统储蓄文化的影响,社会大众在储蓄时对商业银行的依赖度非常高,即使是在目前各种非银金融机构包括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大量理财产品充斥市场和存款保险制度出台的环境下,商业银行仍然是人们的信赖之选。加上,商业银行的自身创新,其产品亦不断丰富,能够极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从而维护其客户资源。
(二)资金实力雄厚、资金使用灵活
商业银行同时经营存、贷款业务,使其具有了跨期融资的功能,且商业银行资金规模巨大,商业银行成为央行货币调节工具的重要环节。而且在银行负债成为信用货币供应主体的情况下,使商业银行体系获得了超越存款来源进行信贷扩张的能力,进一步强化了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根据人行2015年的统计数据,存款类金融机构(包含银行、信用社和财务公司)的各项存款余额达136.81万亿元,占全社会货币供应量(M2)的98.26%。
商业银行在资金的使用方面,较保险、信托、基金、券商等传统非银金融机构的限制少,资金的使用更为灵活、效率更高。尽管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主体发展迅猛,但其资产规模、交易规模等各项指标都还无法与商业银行抗衡。
(三)专业的风险控制体系、监管体系更为健全
风险管理是贯穿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主线,面对复杂多变的风险环境,在日趋严格的外部监管约束与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推动下,商业银行已高度重视风险管理问题,在实践中不断优化风险管理流程,建立了完善、专业风险控制体系,通过健全各项风险控制规章制度,严控各类风险。
根据2013年起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需要在2018年底前达到《巴塞尔协议Ⅲ》的要求,将推动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其风险控制体系。
(四)较高的准入门槛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历史最为悠久、业务范围最为广泛的金融机构,在现代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运行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它不仅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企业,更承担着整个社会的支付和結算媒介、支持经济金融活动顺利运行的社会职能,因此商业银行具有较高的准入门槛,采取特许经营的模式。虽然随着金融自由化趋势的发展,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逐渐放松,旧有的高度垄断和集中的市场结构逐渐改变,但商业银行仍享受国家在资金、政策、调控等方面的支持,以及拥有合法的金融牌照,其特许权价值仍具有很大的市场优势。
(五)拥有较为完善的征信体系
在人民银行牵头的银行征信体系建设下,加上开放第三方征信市场,商业银行通过征信系统、尽职调查、抵质押担保等方法可以较大程度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拥有较其他金融机构及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更加完善的征信体系。
三、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机遇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化,金融脱媒以及直接融资程度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压力空前巨大;与此同时,同业业务作为可以打通货币市场、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三个市场的特殊业务,其复合性和交叉性的特点突出,使得同业业务具备了极大的创新潜力,同业业务在内业银行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成为继零售、公司业务后,商业银行第三个重要业务板块,成为银行获取利润、调节流动性的重要工具。
同业业务经过2010至2013年的蓬勃发展,也出现了流动性风险上升、逃避监管、扰乱市场秩序等问题;在近两年监管机构不断出台同业监管规范的环境下,同业业务发展进入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银行竞争力为目的、以标准产品创新为主线的新阶段,呈现新的发展机遇。
(一)资产证券化发展迅猛
在2013年国务院对金融业提出“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指导意见以来,资产证券化备案制落地、市场扩容,资产证券化市场日渐常态化,规模持续增长,流动性明显提升,创新迭出,产品结构更加丰富。根据中央结算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共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6,032亿元,市场存量7,704亿元,预计2016年将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发行规模预计超万亿元。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繁华,将为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FICC业务发展空间巨大
固定收益、外汇以及大宗商品业务(FICC)在国外金融机构中已经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国外大投行中均占据较重要的业务地位,且对企业的利润贡献较大,而在国内金融中仍处于起步阶段。部分投资交易工具,如: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衍生品交易等都还不活跃,FICC业务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将成为银行同业业务的利润的重要来源。
(三)利率市场化进程一步加快
在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下,人们的储蓄需求逐步变成理财需求,为此银行需提供各种风险偏好的理财产品,货币基金、债券基金、FOF基金、MOM基金、公募基金、分级基金、私募基金、信托理财等各种各样的投资产品越来越丰富,成为银行资产管理、同业投资的重要标的。
(四)城市产业基金模式成为新的创新热点
政府与社会合作模式(PPP模式)代替政府融资平台,成为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重要融资模式,2015年国家部委、各级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PPP政策文件、部门规章,促进和规范PPP运作,各級政府推出了海量PPP项目,PPP投资新机会凸显,商业银行通过成立城市产业基金或通过同业非标资产投资的参与PPP项目成为商业银行的创新热点。
(五)节约税负
在金融机构营改增的税制改革下,短期同业拆借、质押式买入返售金融产品和持有政策性金融债券享受免赠增值税的税收优惠,因此大力发展同业业务,可使得商业银行提高利润的同时降低税收负担。
四、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经营战略分析
随着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同业业务具有适应利率市场化、熨平市场波动、承担银行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逐步转变的尝试等功能,在目前的金融生态环境下,同业业务的经营战略主要有:
首先,回归同业业务本源,实现银行资产负债调节功能,已实现银行资产规模、负债规模的快速增长。
其次,由非标资产向标准资产业务转变。通过以短套长、期限错配的方式挖掘同业拆借的利润空间,抓住资产证券化和FICC业务快速发展的机遇,大力拓展资产证券化、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衍生品交易等标准资产业务,提升同业业务的利润空间。
再次,推进票据业务发展,开拓上市重点大企业的商业汇票业务,开拓利润来源。
最后,强化风险控制、合规建设,严防操作风险;加快业务创新,提高与公司、投行、资管等部门的协同发展,申请各项业务的承办资格,向全牌照经营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建平.“十三五”时期中国银行业转型发展的思考.福建金融,2016(03):09-12.
[2]翟永会.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融合发展路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42(3):46-50.
[3]石中心,梁彧.对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的思考.南方金融,2014(9):8-12.
[4]陈德胜,邓莉.回归本源: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新变化.南方金融,2015(8):71-74.
[5]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证券化研究组.2015年资产证券化发展报告.债券,2016(1):42-49.
[6]梁琰.国内外FICC业务的发展现状.期货日报,2015年9月29日:003.
[7]叶继涛.2016年中国PPP投资分析报告.中国招标,2016(1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