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化学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2016-07-04 14:20徐龙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20期
关键词:主导角色主体

徐龙

摘 要:在化学教育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即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关系,伴随着各个的教学环节,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要正确树立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通过情感投入,拉近师生的关系;情景融入,使课堂更具有真实感;精彩的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更具有创新意识;最终达成一致,共同实现目标——提高国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关键词: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角色;目标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我们要按照素质教育观,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要改革我们的教育体制和培养模式,改革化学教学考试、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新时代化学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审视我国的化学教育现状,要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更新理念,提高认识,学习新课程,走进新课程,研究新课程,推进新课程。

化学教育教学活动要以人的发展为本,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学”与“导”的关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融合的,并在共同的合作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向前发展。为了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情感投入,拉近师生关系

人们常说:“亲其师,才信其道”。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觉得你值得信赖,他们愿意听你的课,你的教学才有效果。

笔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有十余年了,让我深有体会的是:学生喜欢听我的课,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关注学生的情感,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学习中的困惑。

例如,在一次半期考试后,学生考出的成绩极不理想,本人气炸肺腑。但在课堂上,本人一点都不动怒,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回答,通过回答,结果显示:这个班百分之七十的学生父母都已外出打工,家中父母没有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在情感上,学生缺乏父爱、母爱,缺乏知心朋友,缺乏学习目标。本人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与他们交流,用最亲切的语气与他们谈话,让他们感到温暖,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指导他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与他们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从那以后,本人上化学课的效果有明显的好转。情感投入,得到了回报,使本人的化学课更具有活力了,精神上轻松了,情感上的投入换回了情绪的稳定,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景融入,使课堂更具有真实感

教材是生活的反映,教材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机械地教教材,而应该灵活地运用教材,把教材用“活”。

情景融入,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师生“身临其境”,更具有真实性,学生更感兴趣。例如:在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即向点燃高低不同的蜡烛的大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学生观察到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学生就会提出: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呢?为什么低处的蜡烛先熄灭呢?我们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从而使学生知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为了让学生理解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本人设计了四朵用石蕊溶液浸润的纸花,烘干后,其中一朵喷上醋酸,另一朵喷上水,另一朵置于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另一朵喷上水置于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然后让学生观察纸花的颜色。学生发现喷醋酸的纸花变红,喷水的纸花不变色,置于二氧化碳气体的纸花也没有变色,而喷水后置于二氧化碳气体中的纸花变红。学生会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然后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探讨,我们发现碳酸能够使石蕊变红,而不是二氧化碳。情景的融入让师生关系更友好,课堂更具有真实性,更贴近生活,达到了“学以致用”。

三、精彩的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作为教师,我们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而且要善于对每节课的精彩“导入”。“导入”的内容怎么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愿意听这一节课,直接关系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在这里,教师就像编导一样,学生就像演员一样。演员扮演的效果怎么样,“导演”的技术和技巧至关重要。

“导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就像一条纽带,把前一节课的内容和后一节课的内容紧密连接在一起,让学生有兴趣往下学。例如:在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探究中,我向学生展示了一瓶雪碧,让学生观察。学生发现雪碧中有气泡产生。他们就会提出:是什么气体从雪碧中溢出?如何检验?为什么雪碧中有这么多的气体?本人通过生活情境的导入,就会将学生的学习化学兴趣激发起来。然后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从而使学生掌握了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同时本人提出怎样设计实验证明所溢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同学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证明该气体的成分。通过精彩情境的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从而有效的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更具有创新意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好手段。在化学教学中,积极开展学生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要求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检验知识,增长知识,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并不只是我们常所理解的灌输和管理,它的更深层次的含义应该是发现、发掘和强化学生的创造能力,启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造就大批创新人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是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课程。不能用全面发展来否决个性发展,也不能用个性发展来代替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做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相统一,不仅是素质教育的目的,也是化学课程改革应达到的目标。

五、达成一致,共同实现目标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教的目的是“教为了不教”,让学生自己真正掌握知识,达到“学以致用”。教师的希望是:“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即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关系,伴随着不同的教学环节,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学生心里的美好理想实现了,也就实现了教师的心中愿望,也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实现——提高国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作者单位:重庆市酉阳县龙潭镇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主导角色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中职物理教学的主导与主体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中企“主导”肯尼亚基建项目遭非议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