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管理是预防

2016-07-02 20:43叶存洪
江西教育A 2016年6期
关键词:救火扁鹊医术

叶存洪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谁的医术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不解:“这怎么说?”扁鹊解释道:“长兄治病,治于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他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得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二哥治病,是在病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会治点小毛病。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危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患者病情很快得到缓解甚至治愈,所以都以为我医术高明,我得以名闻天下。”

由此可见,管理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问题管理”,一是“预防管理”。问题管理属于事后纠错型,问题发生到哪里解决到哪里,亡羊补牢是也,天天穷于应付、疲于奔命,还会这里出纰漏、那里有不足。预防管理属于事前计划、过程控制型,把措施实施在问题发生之前或者萌芽状态,未雨绸缪是也。

“问题管理”者因为解决了问题,容易看到“政绩”,为很多管理者乐用。比如,单位承担了某个重大“工程”项目,平时没人关注,相关人员“请示”“报告”“提醒”都没人理会,到了要接受终期评估了,这时开始重视,接连召开协调会、准备会、推进会,领导“布置”“强调”“追责”,甚至“托关系”“通路子”“造假象”,最后“顺利”通过评估验收,于是大会讲小会说“不容易”“不简单”“功劳大大的”,平时疏于管理,最后势必会出问题。“问题管理者”却善于利用“解决问题”的新闻效应,在问题解决后甚至在问题解决中请新闻媒体介入,跟踪报道,突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果,却有意抹去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问题”,颇有些像“自己放火自己救火的英雄”。本来,“救火英雄”是值得称颂的,但是,如果这个火是你自己放的,尽管你把它扑灭了,恐怕也算不上“救火英雄”,非但算不上“英雄”,还应该追究责任。现在的情形是,人们往往“聚焦”在“末端”,上级考核评价干部也是看“末端”——你解决了问题,你有很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成绩便十分显赫。

而“预防管理”者因为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所以没有什么骄人的功绩,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本来是事半功倍,结果却平平淡淡,默默无闻,如扁鹊“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这就要求上级的考核评价方式、社会公众的聚焦方式要发生改变,不要简单地以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判人,要知道,凭着远见卓识和洞察力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平平淡淡之中杜绝“出问题”的人,才是最优秀、最了不起的管理者。

管理质量的最好方法是预防而不是检查,预防的核心是源头控制——在问题出现前就能发现其前兆、症状,分析成因,并及时而果断地釜底抽薪,避免其发生。预防还是一个归零与了断的过程,面对问题,不拖泥带水,不藏着掖着,而是坚决将它们“归零”。

这就要求管理者:第一要勤于学习,不学习,囿于旧有的知识和经验,慢慢就会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第二要善于思考,不善思考,思维就会慢慢固化、僵化,就会作茧自缚;第三要虚心听取不同意见,众人智慧总比一己智慧强;第四要放眼四望,不要鼠目寸光;第五要谨慎决策。决策失误就会越做越错,在决策前、决策中要把握一个基调:“小心翼翼地大胆行动。”

总之,小故事折射出大道理: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最好的管理是预防,防患于未然,远胜治乱于已成。哪怕一时难见“政绩”,没有掌声、荣誉、勋章,但是时间长了,人们心里还是会有一杆秤的。

猜你喜欢
救火扁鹊医术
神医扁鹊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
从“扁鹊兄弟治病”看双安全防控工作
浅谈基层中医服务工作的开展
中国古老的神奇医术
论医术与医德的“轻重”
文化
电视机起火了
消防员救火
雪孩子救火
讳疾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