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古韵谈古曲
——对古曲基本理论的研究与认识

2016-07-02 10:11艾君
工会博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古曲文人墨客国学

□艾君



文化【国学讲堂】

悠悠古韵谈古曲
——对古曲基本理论的研究与认识

□艾君

开栏语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讲,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实用性。

一般来说,当今中国人所讲的“国学”是“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的,所以,我们所言国学是“中国固有的文化学术”,准确讲就是“中国之学”。主要是指以中国古典典籍为载体,表达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的学术体系。它包括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民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中国的国学一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因此,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刊登一些关于国学方面的解读和评析文章,以飨读者!

在中华5000多年文化长河中,古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名副其实我国民族音乐的母语与根。那么何谓古曲?目前的发展现状如何?应如何传承古曲艺术呢?笔者对此进行探讨,现将以往提出过的一些观点和看法综述如下,供各界朋友们参考。

一、关于古曲理论概念的认识

现在我们所讲的古曲是什么?应如何准确界定和理解呢?

传统理念上的古曲。笔者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古曲是指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有较高知名度的乐曲。代表曲目有:《幽兰》《秦王破阵乐》《阳春》《白雪》《长沙女引》《青莲乐府》《青莲乐府》《塞上曲》《将军令》《酒狂》、《阳关三迭》《霓裳羽衣曲》《海青拿鹤》《离骚》《忆故人》《醉渔唱晚》《伯牙悼子期》《渔歌》等等,这些古曲大多属于器乐曲,而且大都出于诗人之手创作而成。当然,在有的古曲中不仅有曲而且有词。例如,《秦王破阵乐》。《秦王破阵乐》最初是唐初的军歌,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打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刚建立的唐政权。于是,他的将士们遂以旧曲填入新词,为李世民唱赞歌:“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着,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主要是歌颂唐太宗的英勇战绩。唐太宗亲自为此曲设计秦王破阵乐舞,是唐时著名歌舞大曲,此曲亦流传国外。例如《离骚》。《离骚》是晚唐陈康士根据屈原同名诗所作的琴曲,乐曲古朴苍劲、深沉含蓄,抒发了伟大爱国诗人屈原遭奸谗后的忧郁和苦闷,及思乡爱国的崇高感情。再例如宋玉《对楚襄王问》的记载来看,《阳春白雪》原是有词的歌曲,但由于艺术性高,演唱难度大,因此能随着唱和的人极少,成为“曲高和寡”的歌曲。

《渔樵问答》,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有歌词。现存谱初见于明代。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

可见,传统意义上的古曲是指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有较高知名度的乐曲。这些古曲大多属于器乐曲,而且大都出于诗人之手创作而成。而现代我们在普及传承古曲所指的古曲又是什么呢?

现在意义中的古曲。我国是诗的国度,也是歌的世界。古典诗词因其格律性而与音乐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亲缘关系。“诗歌、诗歌”,顾名思义“诗”与“歌”是无法分开的,无歌不成诗啊。我国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将“可歌可咏”作为衡量诗词作品成功、优秀与否,是否能流传的一个重要标准。

著名古曲教育家王苏芬表示,现在挖掘和保留下来的古诗词歌曲主要有,大舜的《南风歌》、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欧阳炯《春光好》、冯延己《长相思》、于鹄《巴女谣》、屈原的《湘君》、高适的《别董大》、李白的《秋浦歌》、姜夔的《杏花天影》、柳宗元的《杨白花》等。

可见,我们现在意义中所倡导和普及推广的古曲,主要是指古典诗词歌曲,简称为古曲。

二、当今古曲发展分类以及认识问题的解释

谈古曲艺术,就要合理理解当今意义上的古曲理论体系问题。

一是要理解曲与词、诗与歌密不可分。词曲词曲,诗歌诗歌,诗与歌、词与曲是分不开的。古代诗歌实际都是有曲的,只是在传承过程中,有的曲子或许是失传了,只剩下诗了;有的或许诗词不存在了,只剩下曲子了。

二是要认识我们所研究传承的古曲,主要是历代名词名曲或者文人墨客的词曲,也就是当今所讲的精英文化的范畴。笔者观点,古代民间的、草根诗歌或词曲,要传承到今的也是经过了文人的二步创作形成的。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民间的原生态或者草根文化了。就像王洛宾对新疆民间歌曲所做的二步创作工作是一样的。

三是要正确认识古曲的分类问题。(详见下面)。

四是古曲与当今文化现象的融合和理解。笔者认为,我们现在传承下来的古曲,其过程经过了:古代原生态民间歌曲→文人诗词歌曲→宫廷音乐以及那个时代主流歌曲;这也类似于笔者理解的当今的文化关系:草根→精英文化→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特点就是高雅文化、曲高而和寡,古曲要成为流行音乐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但它毕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精粹,需要教育普及和弘扬。时过境迁,当今古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随着时代发展而出现了新的特点。当今古曲发展有哪几种类型呢?笔者认为,现代的古曲(注:这里讲的古曲是指即将中国古典诗词配上乐曲可进行演唱的歌曲)内涵主要有三种类型组成:

一是原词原谱。譬如,《秦王破阵乐》、《阳春》、《渔歌》等都属此种类型存在的古曲。

二是原词补曲(原曲补词)。一种为原谱轶失,后人根据原词新谱写曲子,或者曲子存在而词丢失了,后人根据原曲新填写了词。这种类型的古曲,现在占有相当大的部分,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傅学漪补曲的《别董大》等数十首,王立平补曲的《红楼梦》系列,汪国真补曲《静夜思》古诗词百首。等等。

三是新词新曲。也就是现代词曲类。即现代人写的诗词,现代人作的曲。这种类型也不少,例如,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西江月·井冈山》等诗词系列歌曲。黄沾的《沧海一声笑》《千愁记旧情》、许冠杰的《浪子心声》等等。我国台湾的琼瑶最善用古诗旧典,来表现恋爱儿女的浪漫情怀。如《几度夕阳红》《秋歌》《金盏花》《聚散两依依》等,都体现了很高文学修养和对古诗词驾驭能力。可以说,琼瑶歌词是古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的结合体,已脱离开了古诗词体现出古典、雅致、华美、婉约、豪放等传统音乐的影子。

三、关于古曲特点及传承保护问题

我国文化本身是多元文化长期融汇而成为一体。在博大精深的中国古曲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古诗词的内涵并与其相合体的曲子自然也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值得弘扬、值得推广。演唱古曲,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至高的艺术境界;推广普及古曲,有利于振兴民族音乐的精华,凝聚民族精神。

其一,古曲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精华,体现宫廷音乐特点。如果说原生态的民间歌曲来自于“下里巴人”,那么古曲则真正来自于文人墨客,体现出了“阳春白雪”的特点。如果说民族歌曲属于高雅艺术,那么能体现出中国高雅艺术之精华的是古曲。古曲的高雅性就在于它的歌词的高雅性以及在弄清诗情词意前提下,在发挥词作家情趣意境中,谱上了恰如其分相匹配的曲子。如果有人将西方歌剧演唱作为整个人类演唱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的话,那么在我国民族音乐中出类拔萃的古曲演唱则理应堪称民族歌曲演唱的最高艺术。如果有人说美声歌曲堪称当今艺术高雅之作能体现出人类艺术的精华的话,那么我们集古诗词、民族音乐精华于一体、代表我国文化瑰宝而诞生出来的古曲演唱则最能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无限魅力。如果说民歌诞生于民间来自于民间,属于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形式,那么古曲则来自于文人墨客、宫廷士大夫,可以说属于宫廷音乐,属于文人墨客、士大夫的音乐。

古曲蕴含着文人墨客的精神追求和人格追求、审美情趣,与其内在的精神特性是一致的。或者体现出儒家音乐一般庄严古朴,是由其仁礼崇古思想决定。音乐结构更集中、更严谨、更富有层次,音乐形象也更加鲜明。我国许多古曲中都能体现出宫廷音乐的“功利性”“礼仪性”以及旋律、节奏的“雅化”等基本风格特征。所以,这些特点也决定了其很难在社会中流行和赢得民间群体的热捧。

其二,古曲演唱可以堪称是民族音乐演唱的巅峰,体现一个人至高修养学识。笔者认为,说古曲演唱体现着一个人至高修养学识,来自于一个古曲演唱者除了要具备基本的音乐素质和修养外,也要具有对古诗词、古典音乐的基本理解和很高的悟性。还要具备对史学、文学、传统音乐的至深理解和掌握。歌曲好唱古曲难唱,唱好古曲需要功底。

如果说交响音乐作品表现力丰富、内容深奥,常被人们称之为“阳春白雪”,那么我国的古典诗词歌曲就属于民族歌曲中表现力丰富、内容深奥的“阳春白雪”。我国一些优秀的歌唱演员在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后都对古曲演唱倾注情怀。姜家锵、李元华、杨鸿基、彭丽媛、张也、宋祖英、吴碧霞、江涛、白雪等都曾经演唱中国古诗词歌曲。中国音乐学院的王苏芬教授,著名歌唱家、中国歌剧舞剧院李元华为古曲的教学普及、发展和保护倾注着心血。

可以说,古曲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学识,是最具曲高而和寡之道理也。

其三,古曲演唱具有“一难、二雅、三涵”的特点。有人曾经这样描述演唱古曲的体会,演唱古典诗词歌曲,不仅要在反复吟诵诗词中找寻其味,还要去古琴曲中感受,更应该在戏曲艺术中汲取营养。唱好一首古曲不是那么简单地唱准确音符,甚至是很到位的情感,但如果能将诗词歌赋挖掘到深处才能真正称得上完整。

从80年代末至今,笔者参加过大小无数次古曲演唱会。总体感觉,欣赏古曲作品,不仅需要对历史的熟知,对诗词的理解,而且需要有意识地倾听,在表层化的欣赏中侧重于感悟乐曲,在乐曲中去体会诗词的意境,在“情感”的乐律中去理解诗人的情怀。而对古曲演唱的特点的理解,笔者总结其具有“一难、二雅、三涵”的特点。

一难,即难在难领会难把握难理解上。难,不仅是由古诗词本身的博大精深难题所决定,而且也是由现代人受古曲音乐的曲调抑扬婉转、优雅和谐的演唱的难理解、技法的难把握特点所决定。

二雅,即主要体现在词、曲都是经过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精心打造而成,真正体现出了风、雅、颂的艺术魅力。

三涵,即主要指一个人的涵养。古曲的风、雅、颂所体现出的本身就是一种学问,其广泛性、贵族性、特殊使用性不是一般的歌手所能驾驭,需要演唱者具有更高的学问培养、道德修养、情绪素养。

我们学习和研究古曲艺术不仅能更好传承我国古代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也有利于加强自身修养,从雅的古曲中陶冶情操,追求至高的艺术境界,更好地振兴民族音乐和凝聚民族精神。

古曲这种远古而来的高雅艺术,要普及壮大发展保护,必须走雅俗共赏,推陈出新的发展之路。雅的要保留,俗的亟待开发。让古曲演唱不仅成为文人墨客的艺术,也要让其走入寻常百姓之中。

“俗热”过后必定是“雅热”,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只要古曲坚持雅俗共赏、推陈出新,倡导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古曲必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国人生活水平、文化素质和修养的提高而迎来她的春天,成为社会对音乐追求的一种新的时尚。

猜你喜欢
古曲文人墨客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停驻在我生命中的文人墨客
宫商角徵羽,古曲动心魄
旗袍女子
经典改编古曲的成功及其启示
浅谈《长物志卷十二香茗》香文化与文人生活的情状
浅谈《长物志卷十二香茗》香文化与文人生活的情状
浅析紫砂壶的文化价值
古曲与古诗词的关系及演唱处理的研究——以古曲《枫桥夜泊》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