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程伟 胡煜豪 张莹 杨岸枫 侯宗延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CBA总决赛视角下对外援制度的探析
——以2015—2016赛季为例
邱程伟 胡煜豪 张莹 杨岸枫 侯宗延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该文通过采用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法在分析2015—2016赛季CBA总决赛上四川金强队(下面简称四川队)、辽宁药都本溪队(下面简直辽宁队)外援、国内球员的表现和数据的基础上,来探析CBA的外援制度,使其更加合理化,规范化,为国外球员的引进与使用以及外援政策提供参考,使我国后备篮球人才的培养科学持续发展,为国际大赛做准备。
2015—2016赛季 CBA总决赛 外援制度
1997年,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成立,在管理体制改革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即把传统的甲级联赛正式命名为“CBA男子篮球联赛”。CBA联赛从2005—2006赛季开始,改称为中国CBA职业联赛。CBA篮球联赛从1995引进了第一位外籍球员,到现在已经有21个年了,无疑,外籍球员的引进大大提高了CBA联赛的强度和水平,使比赛变得更加精彩,提高了CBA联赛的知名度,使更多的人开始观看CBA比赛,而且优质的外援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战术上都比国内球员水平要高,这样就给国内球员提供了一个学习国外篮球的机会,较大地丰富了我国篮球的技战术,为我国职业篮球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2015—2016赛季CBA总决赛辽宁队与四川队对战5场,最终四川队以4∶1的大比分赢得了冠军,在总决赛上外援的表现极为抢眼,甚至外援的数量、表现和使用成为了比赛胜利的决定因素,外援的多项数据(尤其是得分和上场时间)在全队中占了极大比例,教练在使用球员时更加依赖外援,这不得不让人思考一个问题,国内球员(尤其是年轻球员)的上场时间和表现机会将变得更少。所以,该文在分析2015—2016赛季CBA总决赛两队外援的得分、出手次数、平均上场时间以及失误次数这4个方面的基础上来探析CBA的外援制度。
1.1四川队外援与辽宁队外援的得分及占球队总得分的比例与分析
从表1中可以明显的可以看出两队外援的得分都占了球队总得分的大部分,尤其是四川队的3外援(哈达迪、邓特蒙、哈里斯)5场比赛得分所占球队的比例均在60%以上,第三场四川队3外援合计获得80分,球队总得分109,占比高达73.4%。辽宁队的2外援(哈德森、兰多夫)5场比赛所占的比例要低于四川队,最低的是第二场,占比42%。两队的外援为球队的得分、进攻上提供了较大的贡献和支持,更多的时候是由外援在主导进攻,同时外援是球队进攻主要终结点。相反,两队的国内球员(6~8名)在得分却只占了较少的部分,这个情况在四川队上表现得更明显,这跟四川的三外援有极大的关系,因为外援在身体素质、技战术以及篮球意识上要高于多数国内球员,所以,在得分上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现象。目前CBA的规定是:联赛后6名球队可拥有3名外援(包括1名亚洲外援),外援使用规则为4节6人次(对阵没有外援的八一队时除外),最后一节不能使用双外援(亚洲外援除外)。由此看来,外援有更多机会去得分。
表1 两队外援五场比赛的得分及占球队总得分的比例
表2 两队外援的出手次数及占球队总出手次数的比例
表3 两队外援的失误次数及占球队总失误次数的比例
表4 两队外援的平均上场时间以及与国内球员平均上场时间的差值(M)
1.2两队外援的出手次数及占球队总出手次数的比例与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四川队和辽宁队的外援在出手次数上都占了球队的大部分,从四川队来看,3外援所占比例最高的一场达到66.2%,最低的也有56.8%,外援可以说拥有了无限开火权,在这样的出手次数下,表1中外援的高得分是必然的,比赛时,球队多数战术套路都是围绕外援进行,或者是凭借外援优秀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进行单打,所以,两队外援的出手次数普遍较高。辽宁队2外援的出手次数所占比例最高的是第五场,第一场最低为38.3%,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越是关键场次的比赛,球队对外援的依赖性越高。因为整个常规赛都是这样过来的,国内球员大多已经习惯了关键时刻由外援来主导比赛,缺少担当和信心。
1.3两队外援的失误次数及占球队总失误次数的比例及分析
从5场比赛来看,外援得分方式主要是以个人进攻为主。配合挡拆进攻,不仅能为自己创造出良好的进攻机会,也能给队友创造出不错的进攻机会。外援与国内球员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当球队处于“得分荒”时,外援能够发挥自身强大的得分能力,打破“得分荒”的局面,尤其是到关键时刻,比如:需要追分或者到第4节的最后几分钟的时候,通常都是外援站出来进攻,因此,两队外援的高失误次数也是意料之中了,由表3的数据显示,两队外援的失误次数占据了全队很大一部分,第二场比赛,四川队外援的失误次数占球队总失误次数的83.3%,外援过于粘球,与球队的其他球员的配合较少,第三场比赛四川队外援的失误次数只有3次,占比25%,这场比赛3外援得了80分,最终赢得了比赛。能反映这个问题的还有第五场比赛,辽宁队处于淘汰的边缘了,输了这一场就意味着失去了总冠军,从表1、表2、表3数据来看,这场比赛辽宁队的2外援得分占全队的59.3%,出手次数占全队的49.4%,失误次数占全队的63.6%,这三项数据在辽宁队的5场比赛里都是最高的。
1.4两队外援的平均上场时间以及与国内球员的差值与分析
从表4的数据可以看到四川队外援的平均上场时间比辽宁队外援要高,差值在2~3 min,辽宁队外援的平均上场时间在36 min左右,从队内差值来看,四川队的差值明显要高于辽宁队的差值,这表明四川队的国内球员拥有的上场时间要更少,辽宁队国内球员的平均上场时间有4场都是24 min,只有第一场稍低一点,辽宁队内的差值有4场12 min,差值越低表明辽宁的球员拥有更多上场表现的时间和机会,当然这也和辽宁队只有两个外援而四川队拥有三外援有一定关系。
2.1结语
从5场比赛的录像以及上面的数据来看,两队的外援在比赛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项数据都要高于国内球员,在球队落后以及比赛到了关键时刻,外援都能及时的站出来,外援似乎成为了扭转乾坤、决定命运的主宰,无疑外援提高了比赛的水平和观赏性,促进了联赛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CBA的比赛,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国外球员的长时间的上场、大量的出手次数等抑制了国内年轻球员的发展,首先,是上场时间,在较少的上场时间内年轻球员想要有较高水平的发挥谈何容易,其次,然后是出手次数,外援在出手次数上占了球队的大部分,长此以往,到了比赛的第4节或者关键时刻,国内球员更加难以站出来解决问题,这对于球队的长期发展以及国家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在比赛中,外援偏向于凭借自身个人能力去进攻或防守,和国内球员的配合联系较少。
2.2建议
为了CBA联赛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篮球管理中心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合理、公平的使用外援,可以考虑取消亚洲外援政策,
3.3不断拓宽场馆服务外包业务范围
辽宁省的大型体育场馆服务外包应用较晚,并且在服务外包业务应用上以内部管理项目服务外包较多,内部管理项目采用服务外包对于解决场馆在有大型活动时人员短缺有很好的作用,但是业务运作类项目从根本上能够为场馆运营带来收益上的增加。场馆管理者应开放思想将服务外包业务不断扩展到场馆的业务运作类项目上,虽然国内专业的体育外包商很少,但是近些年国外的体育代理公司不断在我国设立分公司,其自身具有大量的体育与娱乐资源,辽宁省的大型体育场馆可以利用外部智慧来补强自己的短板,通过活动引进服务外包进而带动场馆的整体运营能力。
3.4重视制定服务外包合同的标准化
在采用服务外包过程中双方关系出现分歧甚至破裂往往到最后会把问题焦点指向合同的疏漏,认为双方所商议制定的合同不够全面不够严谨导致后期出现分歧影响了双方工作关系。一方面,合同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发包方在很大程度上以此来评判外包的工作质量,所以在编撰时要重视合同的细节,业务描述要做到清晰准确,明晰容易产生分歧的指标,避免由于概念不清,指标不明,量化不细造成合作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例如:安保、保洁在工作的时段、地点、频率,工作的范围给予明确的标明。另一方面调查的场馆中服务外包合同签订的时间一般都为1年或1年以下,签订长期服务外包合同的较少,过短期的合同可以预防接包方工作的投机行为但是同样将会使接包方对未来合作有危机感,产生消极工作的情绪,不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外包关系,建议类似保洁、保安这类非短期服务外包的合同时间签订在2~3年,并在在合同内容中可以添加服外包达到一定标准的外包商有续约的优先权。
最近几年我国的全民健身和体育赛事娱乐开展的如火如荼,这为我国的大型体育场馆发展提供了契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化的大发展跨行业跨地区的服务外包将会是未来体育场馆发展的趋势。而辽宁省大型体育场馆采用服务外包模式的比例较少,即使采用过服务外包的场馆也只属于初级阶段的外包,需要不断去完善。服务外包对于解决场馆资源有限性和赛后闲置有很好的效果,多方渠道的参与必将是未来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发展的方向,希望该次研究对于我国体育场馆运营能有所借鉴。
[1]陈元欣,易国庆,王健.服务外包在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37(2):62-67.
[2]程燕飞,张文亮, 陈元欣.大型体育场馆服务外包运营的初步探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3):85-89. [3]王建,陈元欣.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理论与实务[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
[4]曹亚东,马文新,赵雪梅.沈阳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探析——基于沈阳奥体中心等5家体育场馆的调研[J].辽宁经济,2014(1):60-63.
[5]郭丽.后危机时代辽宁发展服务外包对策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3):328-331.
G80-32
A
2095-2813(2016)04(c)-0135-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