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萍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宁波 315000)
文化养老视域下社区老年体育公共服务建设①
——以宁波城市社区为例
徐萍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宁波 315000)
采用文献研究方法与调查研究方法相结合、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相结合、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相结合等方法对宁波老三区(江东、江北、海曙)城市社区中的379名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目的、方式、频率、时段、时间、形式、场所等情况进行调查。认为:宁波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存在各部门责任分工模糊不清、社会支持力量薄弱、体育文化养老服务意识不强和体育设施等物质基础薄弱等。提出:宁波市政府应从服务系统、支持系统和保障系统三个部分出发,引导非政府组织、社会力量等多渠道筹集社区体育服务资金和物质资源;建立宁波城市社区老年体育文化网络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宁波市 体育文化养老 城市社区 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向高级阶段发展所产生的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是人类健康水平、文明和富裕程度提高的反映。宁波市作为我国计划单列市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人口的比例也在提高。同时,他们对社会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也不例外。
在此背景下,加强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势在必行,充分调整和利用社会上的各种体育资源,把体育文化建设和社区养老结合在一起,使其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服务职能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和身体健康需求,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乐[1]。
(1)研究对象:宁波老三区城市社区所开展的老年体育公共服务。
(2)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与调查研究方法相结合;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相结合;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相结合。
(1)宁波城市社区老人体育现状。① 宁波城市社区老人体育活动目的.随着我国全民健身公共事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休闲空间和便利条件。而从宁波调查的结果来看,宁波城市社区老人体育活动目的的前三位分别是健身祛病,占35.2%;休闲娱乐,占29.7%;互相交流,占19.2%。②宁波城市社区老人体育活动的频率、时段和时间。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是指人们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活动频率与健身锻炼效果有直接关系。通过调查得知,每周参加体育活动2次及以上的占78. 61%。这说明宁波城市社区老人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蛮高的。从参与体育活动的时段上来看,主要集中在早上8点前和晚上6点后。而从每次体育锻炼活动持续时间来看,大部分老人每次锻炼时间都持续在31~60 min,说明宁波的情况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60min),进一步说明宁波城市社区的老人们是比较喜欢体育锻炼活动的。③宁波城市社区老人体育活动形式。通过调查得知,宁波城市社区老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首先是以自己单独活动,占40.81%;其次是家庭模式,占32.01%;第三是朋友结伴一起,占16.35%;而参加由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形式的只占2.62%;以其他形式进行体育活动的占8.21%。由此可见,社区还不能承担对协区内的社区体育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组织和指导工作。④宁波城市社区老人体育活动场所。体育活动场所是保障城市社区老人进行体育活动的必备条件[2]。协区内外的空地(45%)、周边学校(15%)、周边公园和广场(35%)以及免费的体育场馆(5%)是宁波城市社区老人进行体育活动的几个主要场所。虽然,近年来宁波市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有了较大提高,城市老年人大多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老年人大多还停留在体育锻炼的福利供给观点上,花钱买健康还不能深入人心。总体来说,宁波城市社区老人主要选择那些相对固定、就近、方便、少花钱等特点的场所进行锻炼。
(2)宁波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宁波城市社区调研可知,其社区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相对比较平稳、部分设施尚在建设和完善中,但与国家全民健身计划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各部门分工不明确;社会力量支持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城市社区内的正规体育指导人员缺乏,尤其是老年服务人才;体育设施等物质基础薄弱等因素制约了退休人员占了总人数的78%。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45岁以下的青少年社区居民,部分是已经参加工作了的在职人员,而且他们正处于青壮年时期,大多不会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其余部分则为在校读书的学生,多以参加学校内组织的体育活动为主。其次,造成这一现象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社区内的体育活动形式过于单一,不能更好地去适应不同的群体。
2.1.2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目的分析
对不同年龄段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目的进行调查后结果显示(见表3),对于任何年龄段来讲,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其他原因则是因为各年龄段人群的实际情况而有不同方向的选择: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主要是因为自身比较喜欢体育运动,并也比较重视提升自身的体育运动能力;其次,以中年人为主的各年龄段人群都比较重视体育对调整自身情绪的作用,同时也很重视以体育为手段来进行人际交往;而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很重视增强自己的体质,促进自身的身体健康,由于他们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喜欢和同龄人一起参与体育活动,交流感情,所以他们大多数都认为社区内的活动场所气氛很好。
3.1结论
昆明市城市社区体育活动参与的居民以女性居多,表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性别失衡,参与人群也因为体育活动形式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居民以中老年人为主;从社区体育活动点的职业状况来看,离退休人员所占比重较大;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强身健体;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居民对社区体育的活动内容、活动场地、人际关系和指导员的满意程度较高。
3.2建议
政府组织应该树立起“以人为本”的供给理念,实现将管理型政府转变成为服务型政府,将政府组织的控制导向转变成为服务导向,并切实构建“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导向”的新理念,充分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社区体育需求,使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惠及居民,并不断完善城市社区体育普及性、公益性、公平性、便利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1]辛静.新公共服务理论评析[D].吉林大学,2008.
[2]珍妮特·V·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魏严飞,李岩.体育公共服务在我国的源起及理论研究现状[J].内江科技,2012(10):24-25.
[4]刘玉.体育权利与体育公共服务供给[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2):3-4.
G812
A
2095-2813(2016)04(c)-010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2.107
宁波市体育局科研项目《文化养老视域下宁波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编号:719SS1529)。
徐萍(1986—),女,浙江宁波人,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公共管理、老年社区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