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花
摘 要:为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教师应教会学生细致观察、展开想象,运用多种感观去观察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事物。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观察的顺序、观察的特点,观察要细致,观察过程中要有联想,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细致观察、展开想象,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关系到学生如何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应教会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如用眼睛观察,用手触摸,从不同位置去观察事物、体验事物,全面系统地了解事物,细心地对事物的内涵、外延展开合理想象,深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的方法有很多,可主要从以下四大方面来开展教学。
1.要抓住观察的顺序
(1)按空间转换的顺序来观察。从近到远,从上到下,取某一个观察点进行观察。有时也可变换角度。要让学生体会到空间转换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描写身边的名山古迹。
(2)按内容顺序来观察。第一是从主要到次要来观察,主要部分要详写,以突出文章中心;次要部分可略写。如《记金华的双龙洞》由外洞进入内洞,作者进行详细描写:“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根,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说明了作者弯腰的姿势低得没法再低,孔隙很窄很小,让读者如身临其境,突出从外洞进入内洞的艰辛。第二是从景物到人物的观察。如《落花生》表面上写的是花生,实际是通过对花生的讨论,揭示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第三是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好的文章,整体和局部特别鲜明,层次特别清晰。
(3)按时间顺序来观察。不同时间观察事物,其效果显然不同。如笔者让学生观察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先让学生从田野捉几只小蝌蚪回家,放在瓶子里。观察到的现象是蝌蚪摆着尾巴,快活地游着、转圈儿,它的身子还没有尾巴长,根本没有脚。时间一天天过去,学生观察到蝌蚪的身子一天天变大,和尾巴一样长,后来比尾巴更长。这种观察练习,让学生根据时间顺序体会到细致观察的成果。
(4)按事情发展顺序来观察。在教学中让学生抓住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细致观察。如课文《登山》先写列宁隐居的地点,交代当时的时代背景极其社会环境的复杂;接着写列宁与巴果茨基抄近路,历艰险、登山看日出的不同场面,体验“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情景;最后再写返回时列宁坚持再走险路的决心。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了解按事情发展顺序细致观察,展开想象的必要性。
2.要抓住观察的特点
每件事物都有本身的特征,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应抓住其与众不同的方面来写作。为了能让学生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就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比较,悟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抓住事物的异同部分来写作。
3.观察要细致
细致观察对小学生而言是极为困难的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时要细致,要专心,不能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要克服粗心大意、不用心的坏习惯。应积极调动感官,用眼看、手摸、口尝、耳听去充分感受事物的形与味、声与色等各方面的美。为督促学生做到这一点,应让学生明白一次观察不够,要再观察,直到掌握方法为止。
4.观察要联想
既要认真观察,又要认真联想,是写作文生动的保证。联想可分为以下四种:
(1)类似联想。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想起。
(2)接近联想。从空间和时间方面接近的事物想起。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边、右边,从不同角度认真观察接近联想;按春、夏、秋、冬、早晨、中午、傍晚不同的时间段,对事物进行认真的品味及联想。
(3)对比联想。从事物的相反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展开对比联想,使文章写得有血有肉,既生动、现实又实事求是。
(4)因果联想。从事物的发生原因进行联想,即多方位进行联想。万物不看其一,不看表面,要看整体,认真细致地观察,从因果关系展开质的联想。
在教学中抓住以上四大观察特点,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时加以灵活应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细致观察、展开想象这一方法,可以把学生带到野外,进行实际的训练,在观察中进行合理想象,让文章更生动、更具体。
参考文献:
[1]张连云.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几个问题[J].教育探索, 1999,(5):41.
[2]祁敬伟.作文,从哪里“做”起[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03,(Z3): 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