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花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训练占据了小学生的全部教学过程,其中,“阅读”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辅助材料,阅读任何课文或者书籍都是小学语文的再一次教学。而阅读也有分深浅,浅读只是让小孩子知道某些有趣的故事,用于消遣娱乐;与之相反的深读,就有不一样的教学用处:它不仅仅让小学生知道一些故事来娱乐自己的生活,还让小学生从阅读中深刻明白阅读的意义,所以深度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着重大的教育意义。
一、深度阅读的作用
1.愉悦心情,陶冶情操
深度阅读就是建立在读者对事物的了解上,通过阅读生活中别人发生的事件,联系自身的情况,进行对比,再锤炼出更进一步的思想,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生活,而且可深化思想,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比如在课文《爷爷和小树》中,讲述爷爷如何小心翼翼地保护小树成长,而小树在长大后为感恩爷爷,为爷爷遮风挡雨的故事,写出人与树之间的亲密关系,告诉小学生要爱护花草树木,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爱护大自然的意识。这样的文章如果再进行深度挖掘,也可以在人与人之间进行拓展阅读:暗指爷爷对子孙们的细心照料,希望人如树木一般有着感恩之心,来回报长辈对晚辈的栽培之恩。从这个方面出发,教育小学生从小养成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的好品质。
2.增长见识,举一反三
阅读具有增长见识的作用,因此可以把阅读作为学生最好的老师。在阅读中学生可以看到许多自己生活的映射,采集这些样例,就能在生活中举一反三,合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譬如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中《蜜蜂引路》一文,列宁追随蜜蜂找寻养蜂人的故事,可以看出世间万物的奇妙。
3.拓展思路,培养想象
学生进入深度阅读,便会发现作者在写此类文章时,采用了什么样的逻辑思维。随着阅读的越来越深,就会在脑海中渐渐形成条理清晰的逻辑思路,并且自然而然地组织语言,当到达这样的程度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便不会那么吃力地去学习写作。深度阅读不仅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二、深度阅读的培养方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阅读为辅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就是一种深度教学。在小学语文课上教师对文章进行透彻的分析与讲解,不仅要在听、说、读、写上花费功夫,还要给小学生讲述文章蕴含的中心思想。所以,在进行深度阅读时,就要求学生首先把课堂的四十五分钟利用好,从课堂中认真吸收知识。而对于课外阅读,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自己把握文章的真谛,有句话说“自己找到的就是自己的,别人找到的不一定是你的”,告诉学生应该培养自主深度阅读的能力,获取更多的资源,为自己所用。
2.培养学生精读
(1)查找相关资料。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所以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应该及时请教老师或者有学问的人,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查找资料,查找资料具有比较准确与多解的效果。
(2)精细研读。有些阅读只要掌握文章大概意思即可,有些阅读只要学生粗略体会。但是深度阅读就不一样,学生读第一篇时,会在脑海中形成初步的理解;但是这样还不够,还需要再对文章细读,对比喻句、拟人句和排比句等句式应该明白其用法,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流利地组织相同的句式,这样才算精读。
(3)追根追底。深度阅读一篇文章,就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时代和背景等因素。一篇文章的形成,需要配合的要素非常之多。像古代的诗词,简短精辟,却能从各个字眼中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意思,这都要联系诗人的生活实际与朝代背景,才有可能推测诗词的意思。而阅读也一样,追根究底的阅读方法能够让学生快速找到文章的主旨,所以,深度阅读离不开其他方面的学习。
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课文的讲解与推敲,就是学生的深度阅读,只是比学生自己深度阅读对旁边多了一位导师而已。上述深度阅读措施对小学生在课堂学习方面有着帮助作用。在课外阅读中实施深度阅读,也是对学生的再次教学。深度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的存在,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关国山.小学语文拓展性深度阅读的研究[J].青年文学家,2009,(23).
[2]张 梅.浅谈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J].广西教育,20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