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2016-06-30 10:14张海光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原则意义

张海光

【摘 要】问题设计在思想政治课堂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本文从问题设计的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课堂部分问题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问题设计的原则。

【关键词】问题设计 意义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229-02

一、课堂引擎:有效问题设计的意义

传统学习方式一般是接受学习或者是理解的接受学习,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法轻学法、重结论轻过程,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等弊端,出现了知识与能力不统一,过程与结果不一致,知识、能力培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不和谐,教学预设与生成不自然,教师教起来费事,学生学起来费力等现象,致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差效教学、无效教学、甚至负效教学,难以实现高效课堂。美国学者贺拉斯曼所说:“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想要硬塞的教师,不过是在锤打冰冷的铁。”美国学者贺拉斯曼的这句名言鞭挞了传统的灌输式的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也向我们昭示: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学习方法,推进新课程改革。而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即主张“为了生活而教育”、“依据生活而教育”。这种新课改理念充分体现了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然而,现实情况也不容乐观,教师的问题设计方式、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与生活体验有着较大的偏差,出现生活素材多而泛,生活素材浅而俗,生活素材远而疏的泛生活化现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基于这一认识,本课题通过问题设计对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既是新课改,新理念,新学法、新教法的探索与尝试,也是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探索和尝试,也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政治课教学轻负担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为问而问:部分问题设计的弊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质疑是学习的源头,问题是学习的载体。但是,在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设计往往是为完成教学目标而问,是为传授知识而问,是为活跃课堂而问,为问而问。正如王安石说:“古之学者,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于耳,而其受其意。故为师者不烦,而学者有得也。……以谓问之不切,则听之不专;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不专不固,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已矣。吾所以教者,非将善其口耳也。”。然而,现实的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只善口耳,而非启迪心智之问呢?长此以往,没有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学习壮态,学生的求异质疑,创新精神受到压抑。因此,课堂教学的现状必须改变传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问题的传统的问题教学模式。通过问题的有效性设计,让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享、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所以,问题设计对于提高政治课堂的实效性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优质高效:有效问题设计的原则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哈佛大学有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是演错了角色,定错了位。具体来说: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往往只要求学生学会回答问题,掌握回答问题的方法,而不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掌握如何提问的方法。因此,教师也只向学生传授回答问题的方法,而不向学生传授提出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课前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而不考虑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提出问题;教师在课中考虑如何按部就班地演绎预设的问题,而不考虑让学生生成问题;在课后考虑如何布置一些巩固答题方法的作业,而很少考虑如何布置能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创新思维的作业。导致学生不敢提出问题,不能提出问题。正如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说:“孩子入学像个‘问号,而毕业时像个‘句号。”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通过问题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都是指向某一个具体问题的。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进行思维加工,而要对输入头脑的环境(问题)信息,进入过滤器过滤 ,才能进行思维加工。也就是说只善口耳之问,只为气氛而问,只达知识而问,就无须思维。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通过问题设计,可以使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达到“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效果。

(三)培养学习的兴趣爱好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是兴奋还是冷漠?是乐学还是苦学?学习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建构?等等,关键是问题能否唤起对知识的愉悦和求知欲望,能否使“教者有善诱之功,学者有欲罢不能之意”。因此 ,通过问题有效设计有利于培养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从教的方面,让教师分享学生的思考、经验、知识、情感;从学的方面:使学生“学而不愠,学而无闷,为学乐莫大焉”,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实施以来,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许多教师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偏差:有的教师认为教师少讲,留足时间和空间就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的教师认为多组织讨论就是互动教学,合作学习;有的教师认为在问题情境上写上问题探究或探究活动就是探究学习。实际上这种教学即忽略传统教学的优势,又陷入了新课程中形式主义。所以,教师务必通过问题的有效性设计认真求解政治课堂中的几个不等式问题:教师少讲≠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问题探究≠探究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悄然发生转变,新课程的理念不知不觉中得到贯彻。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原则意义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精设计,巧提问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